在東南亞,有個面積不大的國家叫文萊,全國人口剛過四十萬,既沒發達的工業,也沒肥沃的農田,卻靠著南海底下的石油,2023 年人均 GDP 達到 3.42 萬美元,排到了亞洲第五。
北邊的越南更厲害,從南海非法開采的石油收入,占了全國 GDP 的三分之一,直接從石油進口國變成了出口國。
可讓人納悶的是,這些石油大多來自中國南海的九段線內,而作為這片海域的主人,中國每年卻要花大價錢從中東、俄羅斯等地進口 5.6 億噸石油,進口量占總消耗量的七成以上。
明明自家海底藏著海量石油,為什么寧可看著別人挖走賺錢也不自己挖,非要千里迢迢去買呢?
南海到底有多少資源?
要弄明白這件事,得先看看南海底下,到底藏著多少家底。這片中國最大的海域,被地質學家稱為 “第二個波斯灣”,海底的石油儲量樂觀估計超過 550 億噸,天然氣更是達到 20 萬億立方米。
光曾母盆地一個地方的石油就超過 130 億噸,比著名的大慶油田儲量多得多。中沙群島附近的海底油田,足夠支撐全國幾十年的工業消耗,更別提還有 200 億噸原油當量的可燃冰資源。
這些沉睡在海底的能源,就像大自然給中國留下的巨型寶藏,分布在珠江口、北部灣、萬安灘等多個區域,每個區域都相當于一個大型油田。
可就是這樣的聚寶盆,中國自己開采的卻很少,反倒是周邊國家忙得熱火朝天。
馬來西亞在南海邊緣打了 18 口油井,有些甚至悄悄越過了邊界線,每年盜采的石油超過 3000 萬噸,成了周邊國家里開采最頻繁的一個。
菲律賓早在七十年代,就把禮樂灘租給外國公司,鉆的 37 口井里有 7 口越界,近些年更是把開采區域,擴展到我國劃線內的 10 萬平方公里。
文萊的 11 個油田里有 9 個在南海,靠著這些資源,這個人口僅四十萬的國家,成了亞洲人均 GDP 前五的富裕國。
越南更不用說,非法占據 29 個島礁后,石油出口讓它徹底脫貧,成了東南亞經濟增長的明星。
這些國家能順利開采,靠的都是美國美孚、英國殼牌等國際石油巨頭的技術支持,自己并沒有獨立開采深海石油的能力。
中國為什么不自己挖?
看到這里,可能很多人會問,中國為什么不自己動手開采?
其實中國并非完全不動,只是開采區域主要集中在近海。
北部灣的兩個油田每年產油超過 100 萬噸,珠江口盆地也一直在穩定開采,這些地方離大陸近,海水淺,技術難度小。但到了南沙群島附近的遠海,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南海遠海的油氣資源大多藏在 1500 米以上的深海,這里的開采難度超乎想象。有從事石油行業的人算過一筆賬:在陸地上打一口油井成本大概 100 萬,淺海就要 1000 萬,到了深海直接漲到 1 億。
而且深海環境復雜,臺風、暗流隨時可能出現,對鉆井平臺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要求極高,稍微出點差錯就可能引發嚴重事故。
更現實的是,現在從國外買石油反而更劃算。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工業國,每年要消耗 7.6 億噸石油,自己能開采的只有 2 億多噸,剩下的 5.6 億噸必須從國外進口。
中東、非洲的油田大多在陸地上,開采成本低,價格穩定,運輸也方便。中國手里握著大量美元外匯,與其讓這些錢在銀行里貶值,不如換成實實在在的石油。既可以滿足汽車、化工、農業等各行各業的需求,又不用承擔深海開采的高風險。
而且進口渠道多了才安全,現在中國從俄羅斯、沙特、伊拉克、阿曼等多個國家進口石油,就算某個地區因為地緣政治出了問題,其他地方的供應也能及時補上,不會被人卡住脖子。
爭議問題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南海的島礁歸屬問題由來已久,周邊國家趁著中國過去海上力量薄弱,占據了不少島礁,有些已經形成了既定事實。
如果中國現在在遠海大規模開采石油,很可能引發新的摩擦,影響地區穩定。這些國家的開采區域,大多靠近他們的海岸線,要是強行阻止,操作起來難度很大,還可能被國際輿論誤解,倒不如先把基礎打牢。
中國戰略規劃
可能有人覺得看著別人盜采自家資源很心疼,但實際上中國一直在默默布局。
這些年中國海警在南海的巡邏力度不斷加大,對島礁的控制力越來越強。永暑島、美濟島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不僅有機場,還有港口、醫院等配套設施,為將來的資源開發提供了堅實后盾。
深海勘探技術也在快速進步,地質學家已經摸清了南海主要盆地的油氣分布,工程師們正在攻克深海鉆井、油氣分離、環境保護等一系列技術難題。
等到時機成熟,技術更先進了,后勤保障更完善了,爭議問題得到妥善處理了,南海的石油資源自然會為中國所用。
更長遠的考量,則是把南海石油作為戰略儲備,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專家早就預測過,地球上的石油遲早有枯竭的一天。
現在國際市場石油供應充足,價格合理,先用別人的資源,把自家的寶藏存起來,這才是明智之舉。就像家里的存款,平時用工資生活,存款不到萬不得已不動用,這樣遇到突發情況才有保障。
而且南海不僅有石油,還有豐富的漁業資源,沿岸數百萬漁民靠海為生。現在大規模開采深海石油,很可能破壞海洋生態,影響魚類繁殖,最終損害漁民的切身利益,這樣的代價得不償失。
結語:
說到底,不急于開采南海石油,不是沒能力,更不是甘心吃虧,而是算清了成本、技術、戰略、生態這筆大賬。
現在從全球買油,既劃算又安全,還能把自家資源留著當后手。周邊國家現在賺的這些錢,不過是暫時的。
等咱們的深海技術再成熟些,海上力量再強些,南海底下的 “聚寶盆” 遲早會真正為中國所用。
到那時候,既能保證能源安全,又能守護好這片海的生態,這才是最穩妥的做法。
畢竟好飯不怕晚,懂得什么時候出手、怎么出手,比急著賺錢更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