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中結尾
7月16日,俄羅斯對烏克蘭全境發動了空襲,打擊了哈爾科夫、烏曼、文尼察、伊茲梅爾、克里沃羅格等地的目標。
而在襲擊的數小時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剛宣布向烏克蘭提供17套“愛國者”防空系統。
可以說,俄軍的導彈用最直接的方式回應了華盛頓的決策。
軍援變生意
7月10日,特朗普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采訪時拋出一項顛覆性政策,那就是美國向北約提供武器援助烏克蘭,但北約需全額支付費用,而首批“愛國者”導彈將迅速運抵戰場,費用由北約成員國共同承擔。
這一模式也被央視解讀為美國將援烏行動轉化為“持續的軍火生意”,那就是烏克蘭提需求,歐洲國家出錢,美國軍火商供貨,形成一條穩固的利益鏈。
而且美國陸軍還同步將“愛國者”導彈采購目標激增至原先的四倍,計劃在2026財年投入超13億美元采購13773枚導彈,更是還將由美國牽頭,組織全球愛國者導彈擁有國舉行會議,磋商如何協調援助烏克蘭。
雖然表面看美國是為了滿足烏克蘭和中東需求,但實則卻是瞄準歐洲盟友的“軍購錢包”,就連德國總理默茨隨即響應,提出向美國購買“愛國者”系統轉交烏克蘭,這也進一步印證了“付費游戲”的運轉邏輯。
除此之外,在巴黎新設總部的“援烏聯盟”已經吸納30國,并且還是由法國總統馬克龍高調宣布成立。
其中英法兩國正商討一項大膽計劃,那就是向烏克蘭派遣五萬聯軍,如果要是能夠實施,那這將是俄烏沖突以來西方首次大規模直接軍事介入。
盡管法英聲稱派兵需以“停火為前提”,但俄羅斯已警告此舉將引發“不可預測的升級”,畢竟英國還同時宣布向烏克蘭提供價值16億英鎊的5000枚防空導彈及配套系統,但生產周期長達半年以上。
而且歐洲導彈集團,也重啟斯卡普巡航導彈生產線,目標直指沖突長期化,雖然說這些防御性武器無法助力烏軍反攻,但是卻為持久消耗戰奠定了基礎。
俄羅斯的回應
不過面對西方的攻勢,克里姆林宮也是展現出了戰略定力,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輕描淡寫評價美對烏軍援:“純屬生意。”
這句看似嘲諷的回應,實則是俄方消耗戰略的注腳,畢竟通過持久戰拖垮烏克蘭經濟、撕裂歐美聯盟,甚至就連俄國家杜馬高層也是直言:“愛國者導彈不會改變前線局勢。”
而且普京還在7月13日的講話中回溯歷史,指責西方在蘇聯解體后欺騙俄羅斯,承諾和平卻持續東擴,他誓言未來“不再單方面妥協”,并警告若國家生存受威脅,將動用“包括核武器在內的一切手段”。
畢竟在特朗普簽署軍援法案的24小時內,烏克蘭全境遭受猛烈空襲,而且俄軍打擊目標極為精準:哈爾科夫的軍工企業、文尼察的軍事設施、伊茲梅爾的北約武器轉運碼頭。
就連在頓巴斯戰場,俄軍1200萬發炮彈堆積在前線,數量接近俄軍去年全年消耗量,而且朝鮮提供的3萬發152毫米炮彈和1000架無人機已運抵戰場。
甚至在蘇梅方向,俄軍也采取“鈍刀割肉”戰術,那就是長時間靜默后突然進攻,迅速奪取皮薩列夫卡地區,就連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圍點打援戰術也成功切斷烏軍補給線。
主要信息來源:
原文登載于參考信息2025年07月15日關于德媒:俄無人機密集攻擊令烏克蘭難以招架的報道
原文登載于環球網2025年07月16日關于特朗普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頂級武器”,美媒質疑:援烏的“愛國者”反導系統從哪來?的報道
原文登載于大皖新聞2025年07月14日關于特朗普:將向烏克蘭提供“愛國者”導彈的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