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澳大利亞一位104歲的科學家,前往瑞士接受安樂死,當藥物注射到他的體內后,他卻突然開口說話,說出的話更是逗笑在場的所有人……
科學家名叫大衛·古道爾,曾在澳洲聲名遠揚,然而,在104歲那年,他卻做出了一個決定,放棄生命,執行安樂死。
兒孫滿堂的他為何要放棄還算優越的生活?孩子們對于他的這個決定不太理解,可古道爾卻一門心思“求死”。
向來是行動派的他,做出決定后,立刻采取行動,然而,澳大利亞在執行安樂死的法律方面相當嚴格,無奈之下,古道爾只好舍棄澳大利亞,前往瑞士。
澳大利亞距離瑞士足足13000公里,古道爾已經104歲,身體真的經得住折騰嗎?
孩子們輪番上陣,對古道爾進行勸說,沒想到,他心意已決,甚至主動提出,讓孩子們陪自己一同前往瑞士,算是完成最后一次生命旅行。
看著古道爾眼中的渴望,孩子們那個“不”字到底是沒有說出口,他們購買了機票,沿途的風景還是那樣美好,古道爾并未感到任何悲傷,反倒興致勃勃,似乎是在奔赴一場跨越萬里的約會。
瑞士那家診所“生意”十分冷清,這是一家專門執行安樂死的診所,這年頭,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沒活夠,誰會主動尋求安樂死,對于那些人而言,古道爾簡直就是一個“怪老頭”。
古道爾在孩子們的攙扶下,緩緩走向了這家診所,診所內的醫護人員看著古道爾點點頭,他們已經提前溝通過了,如今只差最后一道“程序”而已。
一張干凈的患者床被緩緩打開、放平,古道爾脫掉鞋子一臉平靜地躺了上去,醫護人員拿著針管,里面透明的液體,便是能夠讓生命徹底走向終結的致命藥物。
當古道爾的手臂傳來刺痛的時候,他甚至連眉頭都沒有皺一下,藥物緩緩推進,被注射到古道爾體內,但并不會立刻有效果。
古道爾閉上眼睛“假寐”,感受死亡的來臨,可周圍卻傳來了孩子們隱忍的啜泣,一聲一聲,似乎正在無聲訴說著不舍,以及對古道爾的道別。
過了好一會兒,古道爾都沒有動靜,孩子們都以為古道爾已經“駕鶴西去”,誰料,古道爾卻緩緩睜開眼睛,說出了一句話。
這位104歲的科學家用一句搞笑的“臨終遺言”打破了原本悲傷沉重的氛圍,孩子們聽到這句話捧腹大笑。
看著眾人一改之前的沉重,他才再次閉上了眼睛,只是這一次,他再也沒有醒來。
“好好活著,死亡實在是太漫長了!”
這句話成為了古道爾與家人的最后道別,有著成群的子女,古道爾為何要執意安樂死呢?
古道爾是名副其實的“拼命三郎”,一生獲得三個博士學位,各種獎項更是拿到手軟,對植物的研究與熱愛,幾乎占據了他生活的全部。
65歲那年,古道爾退休,然而,他的年齡似乎靜止了一般,更加活力四射,歲數于他而言似乎只是一個無關緊要的數字。
他不需要任何人照顧,子女們也不必為他操心,他最害怕的就是麻煩別人,可一切都在他84歲那年被打破了。
一場大病奪去了他的健康,即便痊愈后,他的身體素質依舊大不如前,甚至時常感到力不從心,視力也急速退化,到了看一封郵件都老眼昏花的地步。
想要觀察心愛的植物,卻發現自己已經蹲不下去;想要開車外出,卻發現自己的駕照已經被吊銷;想要與以前的老伙計一同打打網球,卻發現自己再也握不住那輕盈的球拍……
他的心理承受了巨大的折磨,這一切,他都沒有對孩子們訴說,只是偶爾也會迷茫,原先的老朋友一個、兩個都去“奈何橋”報道,他的生活剩下孤寂、枯燥、乏味。
但彼時的古道爾還沒有完全放棄工作,壓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他所在的校方以他年邁,身體健康是第一位為由,讓他不必再前往學校辦公,居家即可。
這一年,古道爾102歲,確實早就到了安享晚年的時候,可他研究了一輩子,根本閑不住,他不愿遵守校方的決定,與學校多次進行商量,最終,雙方各自做出讓步。
校方讓他從熟悉的辦公室搬到了一個偏僻的角落,那里不僅沒有他的好朋友,甚至連他共事多年的同事們,也不見蹤影。
這件事情給了他巨大的打擊,后來,他又在家中摔倒,無論如何嘗試著站起來都無濟于事,只能在別人的照顧下生活,這讓他徹底喪失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和尊嚴。
104歲那年,他做出決定,進行安樂死,孩子們勸阻無效,只好進行陪同。
為什么他寧愿跨越13000公里也要前往瑞士執行安樂死?恰恰是對生命的敬畏與尊重,他想有尊嚴的死去,不愿成為他人負擔。
信息來源:環球網——走了!104歲科學家聽著歡樂頌接受安樂死,離世最后步驟由自己完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