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首爾明洞,韓國民調機構Realmeter報告:當月李在明好評率升至64.6%,但中國游客安全感降至歷史低點。
迷霧之下的明洞與首爾
夜幕下的明洞,旅游業(yè)復蘇的希望與極端言論交織。6月,極右翼團體頻繁聚集,他們高舉韓國和美國國旗,刻意挑動情緒。外賣平臺上,針對中國人的辱罵言論不斷。香港《南華早報》5月報道,韓國選舉臨近,華人和中國公民明顯減少外出。
反華集會的背后,是政治勢力的推動。國民力量黨聯(lián)合親美政客,試圖以反華為籌碼向新政府施壓。集會組織者聲稱“中國干涉韓國大選”,卻始終拿不出哪怕一條能自圓其說的證據(jù)。韓國社會的分裂感與焦慮感同步加劇,明洞風暴并非孤立事件。
中國駐韓使館的反應極為迅速。聲明沒有任何客套,直接點名這是政治操弄,提醒中國公民與集會保持距離,遇事要保存證據(jù)并報警。聯(lián)系方式一應俱全,實用性極強。使館還鄭重要求韓方切實保護在韓中國公民人身安全,并警告“不得損害第三方利益”。
“鋼絲繩”上的韓國
韓國2024年對華貿易額高達233萬億韓元,對華出口占比22.8%。泡菜、農產(chǎn)品、造船、稀土、文化等領域,韓國與中國深度綁定。
韓國對華貿易逆差達到400億美元,創(chuàng)18年新高。全羅道農民因中國進口限制一年損失10億韓元,釜山商會急盼泡菜對華出口回暖。
美國施壓步步緊逼。6月,白宮官員公開炒作所謂“中國干涉韓國大選”。7月11日,韓國通商資源部官員透露,談判中美方以韓美合作為條件,要求韓國減少中國產(chǎn)材料。韓國造船業(yè)、芯片業(yè)等高度依賴中國,美方推動“友岸外包”戰(zhàn)略,要求韓國“聯(lián)合牽制中國”。
韓國媒體評論,韓國處在“鋼絲繩”上。既不能得罪中國,又難以拒絕美國。經(jīng)濟命脈與安全利益,被兩大國緊緊牽制。韓國泡菜40%原料依賴山東進口,產(chǎn)業(yè)界對“減少中國產(chǎn)材料”普遍感到無力和擔憂。
李在明5月26日競選前夕,再次強調中國是韓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他主張穩(wěn)健處理中韓關系,反對經(jīng)濟脫鉤,明確表示“不能承受疏遠中國的代價”。
當反華集會在明洞爆發(fā),李在明卻選擇沉默。中國網(wǎng)民對此強烈不滿,認為其沒有兌現(xiàn)對中韓關系的承諾。Realmeter 7月14日公布的民調顯示,盡管好評率上升2.5個百分點,但社會各界對他在敏感議題上的沉默感到質疑。
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多次重申,中方“從未、也絕不會干涉別國內政”,嚴厲批評美方“以己度人”、“挑撥中韓關系”。7月11日,中方在外交部及使館層面連續(xù)發(fā)聲,要求韓方采取措施,保護中國公民安全。毛寧一句“任何協(xié)議和談判都不得損害第三方利益”,道出中國的底線與強硬。
經(jīng)濟與安全的多重博弈
韓國經(jīng)濟對中國的依賴不是紙上談兵。稀土出口管制導致韓國企業(yè)損失120億美元訂單。2016年“薩德事件”余波未平,韓國文化、旅游產(chǎn)業(yè)至今未完全恢復。美方推動減少中國原材料,韓國業(yè)界坦言難以找到替代源,且成本居高不下。
美國對李在明“平衡外交”十分不滿。6月3日白宮公開炒作“中國干涉”,《中央日報》認為這是特朗普政府敲打新政府,要求其對華立場與美方一致。
中方則在交涉中既堅持原則,又留有余地——聲明開頭祝賀韓國大選成功,表達希望兩國加強合作,既守住底線,也為后續(xù)對話留出空間。
韓國外交部回應稱大選“自由公正”,否認中國影響。但對反華集會和華人安全問題,政府始終未做出明確表態(tài)。社會安全問題加劇,極右翼勢力趁機煽動情緒,李在明的沉默成為韓國社會各界討論的焦點。
王毅外長3月在東京與韓國外長趙兌烈會晤時強調,中韓是“搬不走的近鄰”,無論韓國政治如何變化,中方都堅持睦鄰友好。
中國在近期賀電中進一步提醒李在明,“建交33年來,兩國關系平穩(wěn)發(fā)展為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作出貢獻”,希望新政府吸取前任教訓,以人民利益為重。
韓國社會各界對政府的外交策略充滿焦慮。韓國媒體形象地比喻,美國的要求如“九頭蟲讓奔波霸除掉唐僧師徒”,韓國既無能力也無膽量。韓網(wǎng)民直言“限制中國,韓國泡菜都沒法做”。中韓經(jīng)濟早已深度融合,任何一方的極端政策都將帶來巨大反噬。
國際格局與中韓關系前路
全球百年變局加速,國際和地區(qū)不確定性日益增加。中方在賀電中特別點出,局勢復雜多變,韓國應避免“一邊倒”策略。歷史經(jīng)驗顯示,中韓關系回暖的前提,是民間對華敵意緩和和高層政策調整。
中國明確等李在明拿出具體行動,不再容忍其沉默或模糊表態(tài)。韓國若配合美方限制中國,將面臨經(jīng)濟反制和長遠損失。中國駐韓使館的聲明,既有嚴正要求,也有合作善意,為對話與合作留出空間。韓國政府處于十字路口,每一個選擇都將影響未來數(shù)十年的國家發(fā)展。
7月14日,Realmeter發(fā)布民調,李在明支持率小幅上揚,但輿論批評聲浪未減。中國國內網(wǎng)民普遍認為,李在明對反華集會一聲不吭,暴露了其在中韓關系問題上的真實態(tài)度。韓國媒體則形容國家正被“兩大國的繩索”緊緊牽制。
韓國極右翼勢力和親美政客持續(xù)推動反華集會,社會安全問題加劇。在美中博弈背景下,韓國社會分裂、焦慮日益明顯。華人和中國公民的安全感持續(xù)下降,中韓民間交流面臨嚴峻挑戰(zhàn)。
中韓關系的下一步
韓國爆發(fā)反華集會,李在明沉默,中方一句“不得損害第三方利益”,讓韓方措手不及。中韓關系已不再是單純的雙邊問題,而是多邊博弈下的“風暴眼”。經(jīng)濟、貿易、安全、民意、國際壓力短兵相接。
韓國未來的外交選擇,將直接影響產(chǎn)業(yè)命脈、社會安定與地區(qū)格局。中方的底線已明示,合作大門始終敞開,但信任和善意需要真誠的回應。全球化時代,每一次外交沉默與表態(tài),都是棋盤上的關鍵一步。中韓關系的下一步,世界都在關注。
參考資料:
環(huán)球網(wǎng):2025-07-15 06:49:日媒:韓國對美投資驟減90%,成亞洲對美國外國直接投資降幅最大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