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16日開始,我國正式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這也意味著進入了每年防汛形勢最為復雜嚴峻的時期。今年我國入汛時間早,水旱災害極端性特點突顯。我國西南部分地區遭遇冬春旱,華北、黃淮、西北等北方部分地區出現春夏旱情。與此同時,強降雨過程頻繁,中小河流洪水頻發重發,11條河流發生了有實測資料以來的最大洪水。
防汛關鍵期如何確保水利部提出的“人員不傷亡、水庫不垮壩、重要堤防不決口、重要基礎設施不受沖擊”?由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水旱災害防御工作體系、流域防洪工程體系構成的水旱災害防御“三大體系”至關重要。
15個試點流域初步建成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
“‘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也是極端洪澇事件多發期,這是全年防汛工作最吃勁、最關鍵的階段。據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防汛關鍵期,黃河、海河、松遼等流域可能發生較大洪水,可能有較強臺風北上影響北方地區,對我們而言更是一場大考?!痹?月16日下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水利部副部長王寶恩指出。
據水利部介紹,今年入汛以來,全國強降雨過程多強度大,入汛以來共發生19次強降雨過程,較常年同期(17次)偏多2次;臺風登陸早影響范圍廣,今年第1號臺風“蝴蝶”于6月13日登陸,較常年偏早14天;中小河流洪水頻發重發,入汛以來,廣西、廣東、貴州、云南等24?。▍^、市)共有395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
“面對近年來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水旱災害的不確定性、突發性增強的形勢,水利部加快構建由氣象衛星、測雨雷達、雨量站、水文站加降雨預報模型、產匯流水文模型、洪水演進水動力學模型組成的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大力推進以流域為單元、‘三道防線’耦合貫通的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建設。”水利部信息中心主任付靜介紹。
目前,全國已建水利測雨雷達101部,覆蓋全國24個省區共110條河流,充分共享應用氣象部門雷達數據或產品,“云中雨”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大幅提升。全國水文部門已建成各類水文測站13.3萬處,其中水文(流量)站9660處、水位站23212處,基本建成空間分布較合理、監測項目較齊全、測站功能較完善的水文站網體系。同時,加快水文模型研發應用,組織指導長江陸水流域、黃河三小區間等15個試點流域初步建成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
今年入汛以來,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應用取得階段性成效,有力有效應對了臺風“蝴蝶”和多輪暴雨洪水過程,特別在都柳江“6·24”“6·28”流域特大洪水防御中滾動監測預報,為人員轉移避險提供了及時有效的預警信息。
付靜表示,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面對可能發生的極端暴雨洪水,水利部將持續強化水旱災害防御水文測報,加密、滾動、超前、精細監測預報,加大新模型新技術的創新應用,強化洪水演進傳導預報。緊盯有防洪任務的中小河流,充分運用已建成的測雨雷達和共享的氣象降水預報,實現預警信息靶向發送。做好突發水旱災害事件水文應急測報,強化“以測補報”,為防汛抗旱提供有力的水文支撐。
已有23個省份成立水旱災害防御中心(保障中心)
王寶恩介紹,水旱災害防御工作體系是水旱災害防御“三大體系”的重要一環,與流域防洪工程體系、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構成有機整體。水利部從責任落實、決策支持、調度指揮三個方面持續發力,加快完善水旱災害防御工作體系。
在責任落實方面,水利部會同相關部門向社會公布2025年全國防汛抗旱責任人及大江大河、大型及防洪重點中型水庫、主要蓄滯洪區、重點防洪城市等2792名防汛責任人名單,接受社會監督。落實小型水庫“三個責任人”近17萬人,落實山洪災害防御預警發布和轉移包保責任人79.7萬人,落實3116項在建水利工程責任人,讓每個責任主體都掌握“為何防”“誰來防”“防什么”“怎么防”,確保責任落實到位。6月下旬貴州省榕江縣發生特大洪水期間,相關防汛責任人根據預警信息提前轉移危險區群眾10萬多人,最大程度保障了人員安全。
在決策支持方面,全國已有23個省份成立了水旱災害防御中心(保障中心)。完成漢江、澧水、伊洛河、北江等14條河流防洪“四預”(預報、預警、預演、預案)能力提升建設。在調度指揮方面,主汛期水利部建立了部領導“周會商+場次洪水會商”機制,針對性安排部署重點流域、區域暴雨洪水防御工作。特別是今年加強了可能影響城鎮的中小河流洪水預警,有針對性指導地方強化防御措施。
已完成29.1萬公里堤防的空間位置坐標標繪工作
堤防是防洪工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利部將“重要堤防不決口”作為重要防御目標之一。
水利部運行管理司司長張文潔介紹,截至2024年底,全國共有1-5級堤防31.8萬公里,其中1-3級重要堤防7.7萬公里。目前,已組織完成包括重要堤防在內的29.1萬公里堤防在全國堤防運行管理信息系統、全國水利一張圖中空間位置坐標的標繪工作。待完成空間位置標繪,核對基礎信息后,逐步實現實時動態掌握堤防長度、安全性態等參數,將為防汛決策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
水庫安全度汛一直以來都是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張文潔介紹,水利部會同司法部、國家能源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全面部署水庫大壩安全管理工作,指導地方全覆蓋、無死角壓實水庫安全管理責任。加快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對遭遇特大洪水、強烈地震或者出現影響安全異常現象的水庫,迅速組織專門安全鑒定。“十四五”以來,累計實施水庫安全鑒定4萬余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約1.8萬座。
在應對臺風“蝴蝶”暴雨洪水過程中,水利部門堅持以流域為單元強化水工程統一聯合調度,珠江、長江、太湖流域(片)694座大中型水庫投入攔洪運用,攔蓄洪水66.7億立方米,充分發揮了流域防洪工程體系的整體防洪效能。
新京報記者 行海洋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張彥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