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才市場的招聘端,一個秘而不宣的事實是:大部分公司在選人時,都會有一些自己的院校偏好。
一方面,公司看中某些院校學生的共性特質,很多院校也都有自己的特長專業;另一方面,校友關系是一種具備紐帶特質的標簽,《職場Bonus》在《追隨他們,撐起中國芯片的半壁江山 | 人才地圖系列》一文中曾提到這種“傳幫帶”的校友文化。
但我們驚訝的是,在國內的學生端,并非所有頂級學府都有維持緊密的校友圈的習慣。大多數的中國高校里,共處同一學校的羈絆幾乎是在離開校園的那一刻就煙消云散。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人后,大家的社交密匙早已由“你是哪個學校的?”變為“你之前也在這個公司工作呀?”
就業承壓的環境里,校友資源值得被更多人重視起來。多一個人脈破圈的渠道,往往能收獲意料之外的信息差和機會。
在酒會,遇見校友╱ 01
理解中國、平視世界的出海人才╱ 02
把創新的自我營銷方式融入求職╱ 03
在酒會,遇見校友
成龍毅曾在中國傳媒大學學習法律,初入社會兩年,他在一家知名的長視頻平臺從事劇集商務。
他在校友群里看到活動通知便興沖沖地趕來。在萬科大都會NAVA 23層的吧臺和落地窗邊,他見到了學姐丁小寅。在酒會自由交流環節,他們從中傳的校友故事聊到影視發行出海經驗。這場暢談結束得意猶未盡,他們交換了聯系方式。
同畢業于北京語言大學的Roselle和王雨桐本是素未謀面的陌生人。提及母校時,兩人的距離感被一秒拉近:王雨桐分享自己曾經因為對院校信息了解不足,放棄了985院校,選擇了北語,但意外收獲了自由生長的環境和一群善良可愛的老師和同學——Roselle對此深有同感。“北語出來的校友素質都不錯”,她時長在各種活動的上臺嘉賓中意外發現自己的校友。
“很多時候,我們缺乏這樣一個橋梁,只能各自努力,頂峰相認。”她打趣道,“如果能再早一點認識就好了。”
在國內,校友聯動不足,并非是單所高校學生的遺憾和盲區。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日前調查(1146人參與)顯示,不少受訪學生都表示對母校沒有太多印象,甚至只認為自己與母校“只是一場交易”而已。
國內的校友會活動是極為趨同的。它們多以會議形式出現,由校方主導,單向輸出。
同時,大部分校友依賴院系/地方分會,線上系統形同虛設,更不用提線下介紹校友資源的深度服務。
“這次酒會,形式讓人耳目一新。”Roselle曾前往歐洲進修,她告訴《職場Bonus》,歐美高校的校友活動更加豐富。比如康奈爾大學就曾在2023年3月,邀請兩位獲得艾美獎的行業頂尖校友[1]開展了為期兩天的“不插電藝術”系列活動,反哺教學。
“不插電藝術”系列活動中的特色環節設置:
1. 舉辦“從大紅到紅地毯”主題演講,剖析制片人角色內核,分享近40年行業實戰技巧;
2. 設置“紅地毯招待會”提供艾美獎杯自拍、面對面交流機會,拉近學生與行業領袖距離;
3.放映二人代表作并舉辦問答會,Ferguson特別提到康奈爾羅馬史課程助其理解《繼承之戰》權力博弈主題
AI或許能讓信息平權,但現實中的人脈鏈接,依然構成職場人之間的資源差異。活用校友資源,也能讓求職一事多一條野路子。在《職場Bonus》此前的報道中,曾有一位AI領域的從業者便是如此:其簡歷在工作數十年來從未流入過市場,僅通過學長學姐內推。
[1] 兩位行業頂尖校友:指的是HBO《繼承之戰》制片人Scott Ferguson(82屆)和PBS《美國大師》系列執行制片人MichaelKantor(83屆)。
●獵頭眼中的紅利出海紅利賽道有哪些?
獵頭公司CGL的Jason是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的優秀校友。多年的工作經驗,讓他對出海的人才方向有著獨特的洞察。
站在獵頭的視角,Jason發現從外企到出海,企業屬地的變遷,一直都在給更多的人提供機會:很多年前,IBM、可口可樂等企業進入中國,并給大量優秀人才帶來了高薪待遇。如今,從傳統能源巨頭中石油到新興的互聯網企業小紅書,新興出海企業吸引了更多國內擁有語言+技能雙重能力的人才。
作為獵頭,Jason建議語言類學生學習第二外語,以增加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語言類的學生其實是不用擔心被AI取代的,AI只能做到基礎的翻譯,但是對于語言中那些語境、語義的理解,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超越人類。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有志于出海的職場人來說,跟隨大型企業(尤其是由國家背書的)或許能獲得更可靠的支持與保障。在中石油的出海項目中,一批研發人員被派往北非阿爾及利亞的首都阿爾及爾工作。盡管聽起來有些冒險,但最終有30名中石油的員工順利加入項目,并由專機運送至當地,落地后還受到部隊保護。
除了要找對公司,出海更重要的是找對行業。
新能源、電商、智能制造等領域的出海人才需求旺盛。其中,電商受益于RCEP關稅減免和東南亞數字化紅利,2024年上半年電商行業新發出海職位占比達13.13%,居各行業之首[2]。
企業從單純出口轉向“本土化運營”,需兼具技術+合規+市場的復合型人才。例如,SHEIN在東南亞組建本地化團隊時,要求候選人熟悉當地支付習慣、宗教文化,同時具備供應鏈數字化經驗。
“我們的出海要建立在理解中國且平視世界的認知基礎上。”在Jason看來,出海不僅是企業拓展市場的手段,更是人才發展的新機遇。“在這個充滿機遇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勇敢地邁出那一步,去擁抱變化,擁抱新的機遇。”
[2] 拉勾招聘發布《2024年數字科技企業出海人才招聘需求報告》 顯示:2024年上半年,數字科技行業出海市場新發職位量占比為1.75%,同比2023年同期增長43.97% 。從新增的招聘崗位的行業來看,電商行業新發職位量占比最高,為13.13%;此外,智能制造、短視頻、游戲及新能源汽車等也是出海相關招聘需求旺盛的行業。
●出海文化適應:平視世界,做真實的自己
“我可能是少有的不愛準備PPT的那種80后,不過我想,通過真誠地分享個人經歷來啟發年輕人,也是一件好事。”中國傳媒大學的校友丁小寅,身上有種影視從業者的隨性和坦然。
作為在純正外企工作過一段時間的人,在最初工作時,丁小寅距離核心業務很遠,甚至沒有見過其他地區的同事:剛工作時,由于公司限制,丁小寅前兩年都沒機會出差。后來新CEO上任,讓她去美國出差,但CFO卻給了她很低的機票預算——這意味著一趟行程要轉機多次。
但自那次出差后,丁小寅越做越好。“那一刻,我意識到,我們并不比別人差。在外企,只要你有能力,做自己反而更受大家歡迎,他們不會因種族而區別對待。”
雖然有過艱苦的時候,但在好萊塢電影公司的幾年,丁小寅積累了豐富的電影銷售和發行經驗,也見證了國際電影市場的風云變幻——
2010年前后,中國誕生了一批合拍片,如《鋼鐵俠3》《長城》等,這些電影雖然口碑和票房都不盡如人意,但卻為中國電影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中國資本大量涌入好萊塢。
2014年丁小寅畢業,中國電影正處于一個關鍵的發展節點。隨著中國電影產業的飛速發展,她也看到了中國電影出海的巨大潛力。2019年,丁小寅離職創業,想把中國電影推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
創業伊始,一切似乎都在按計劃推進,但疫情的爆發讓傳統電影發行陷入困境。電影院紛紛關門,線下活動停滯,丁小寅意識到必須尋找新的突破點。
就在這時,網絡電影進入了她的視野。2020年,她用一周時間看完600部網絡電影,挖掘每部作品的亮點和賣點,將它們輸往海外。
“出海創業不僅要抓住機遇,更要敢于突破傳統。”網絡電影的成功不僅為公司帶來了穩定的現金流,也為丁小寅后續的創業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年8月,她接下了電影《八佰》海外發行的需求。最終《八佰》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院線上映。
●借鑒日本,銀發經濟、康養經濟都是未來的出海趨勢
“日本市場于中國企業而言,機遇與挑戰并存。”開始分享前,張星辰先了解了現場觀眾對日本的關注點。“日本勞動力市場存在巨大缺口,尤其是建筑、IT、宿泊等19個行業;另一方面,日本社會對外來移民和投資的態度相對審慎。”
張星辰,中國人民大學中日兩地校友會常務理事,所在的企業北京中儀/株式會社E&K專注日本不動產開發及運營,其民宿品牌“川HOUSE”在關西地區處于絕對領導地位,已與春秋航空及各地商協會形成廣泛合作。基于企業出海的視角,他列舉喜茶、楊國福等公司的出海案例,分享給觀眾。
“中國企業出海時需要充分考慮文化差異和屬地市場特點,尤其是在日本這樣一個經歷過完成經濟周期的成熟市場,出海時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和發展路徑。”
作為在海外做出了一定成績的華人,他認為日本的發展經歷在很多方面值得中國借鑒。
他認為,就未來的中國而言,可以多參考日本當今的現狀:行業利潤固化、勞動力不足、超老齡化社會……同時也意味著對企業和求職者相對確定性的市場——基于勞動力巨大缺口的人才輸出;銀發經濟相關的上下游業務;觀光旅游國策引導下的市場等。這些都是確定性很強的機會點,他也歡迎對出海日本感興趣的求職者前來關注交流。
●出海已成“紅海”,要掌握求職的主動權
工作經驗相對較少,但Roselle依然堅定地選擇加入跨境公司。對于和她一樣的職場人來說,出海不僅需要專業知識,更需要主動探索和創新的精神。
Roselle從北京語言大學畢業后,又前往南法完成了碩士學業,并從傳統金融行業轉型到出海商務。最初,她在一家出海公司負責跨境供應鏈管理,當時正值中美貿易戰爆發,她目睹了許多高科技設備因合規問題被迫報廢。“中國企業出海需要具備強大的合規意識和資源整合能力。”
后來,她進入一家美國咨詢公司,從事合規調查工作。然而她很快發現,盡管她提供了詳細的合規報告,客戶仍然會冒險進行交易。單純依賴合規調查的工作模式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在一次交易調查項目中,Roselle發現出海客戶在小眾國家缺乏綜合供應商。她主動整合公司資源,與海外服務商合作,撰寫銷售提案。盡管老板起初懷疑,但最終項目成功拿下覆蓋七八個國家的四條業務線訂單,證實了Roselle的判斷。
這次經歷讓她意識到自身的優勢所在,決定轉型。2020年,她加入跨境電商初創公司,憑借合規與業務拓展經驗,成功定位為價值候選人,開啟出海領域新旅程。
一路以來的經歷,讓Roselle更加肯定:“我們只能自己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出海領域如今雖然競爭激烈,但只要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并與目標崗位匹配,就能在市場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出海更要做好求職規劃
“如果我工作了一段時間,然后選擇出國讀書,畢業之后是用應屆畢業生的身份求職更好,還是社招的身份求職會更好?”現場有人提問道。
觀眾們眾說紛紜。
IntelliPo Uoffer事業部的Annie老師服務過許多知名企業的校招,此前也曾做過獵頭。對上述問題,她的建議是:可以根據所處的年齡階段來判別。
“如果此時你的年齡大于28歲,那可能社招會更適合些,企業可能也會根據你以往的經驗,給人選更多的機會,有些企業可能也會直接設置年齡卡點;如果進修畢業后你還是28歲以內,以應屆畢業生的身份面試,是大部分企業都可以接受的。”
這樣的解答得益于Annie個人職業轉型的思考——從獵頭轉型為為職業規劃導師的身份轉變的過程讓她意識到:“職業規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個需要不斷調整和思考的過程。就像航海中的船只,需要根據風向和海浪不斷調整航向。”
把創新的自我營銷方式融入求職
“誰想要現場進行一次模擬面試?”獵頭出身的Annie老師尋找現場的幸運觀眾。
全場最活躍的成龍毅第一個舉手,得到了這次機會。
成龍毅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的影視制片專業,并在中國傳媒大學學習法律,現于某大廠從事劇集商務工作兩年。他表達了希望在互聯網商務或品牌廣告領域尋找新的機會。“長視頻領域正在走下坡路,如果能及時轉型,或許可以實現更長遠的職業發展。”
在談到長視頻業務時,成龍毅分享了他工作兩年的最大收獲,是從內容生產到商業化變現,跑通了整個業務線的全鏈路。但行業中存在不確定性,如藝人風險、政策轉變以及題材風險,再加之如今人們的注意力越來越分散,長視頻或許不再是一個最優選。
就一場即興面試來說,Annie對成龍毅的表現給予了積極的評價,認為他的思路清晰,是大廠管培生訓練的結果。同時,也對他足夠清醒、有客觀的自我認知表示肯定:“對內容的理解和交流溝通能力確實是他的優勢。”
事實上,在活動入口不遠處的校友名片墻上,成龍毅的名片也是最為獨特的:那上面貼有一張他的二維碼,掃碼后會進入一個他的自我簡介頁,還能抽獎——獎品是他的“羽毛球陪練服務”。
職升未來CEO余雯君在酒會臨近結束時評價道:這種設計巧思,將名片的功能從被動的單向傳遞轉化為能夠互動的契機,高效展示個人價值,吸引他人了解自己并產生二度接觸——如果說求職就是“把自己推銷出去”的過程,這無疑是個省力、聰明的自我營銷案例。
一切創意,都是想要打破些什么。
校友們的名片,午后閑適的陽光,在觥籌交錯中的交談與分享……世界變化不斷,AI帶來的信息洪流沖擊著對市場和自我價值的信心,但機會總能誕生自一個又一個的“小確信”。勿忘真實世界里人與人的連接,那才是每個故事真正開始的地方。
(文中成龍毅、王雨桐為化名)
·● 酒會現場●·
關于一家公司究竟在人事上孰優孰劣,求職者和從業者的聲音最為重要,也最有體感和發言權。因此《職場Bonus》會在全年所有選題、活動的推進過程,加入有針對性的調研問卷,將對雇主企業的不同評價俱收并蓄。
我們會在2024年的經驗基礎上,加大對雇主公司的采訪和報道覆蓋,且調研過程會從業內資深從業人員、高校專家、求職者、獵頭和人力資源專家處搜集線索和反饋。
上圖是職場紅利計劃在2025年落地的一份前瞻計劃表,你可以提前掃碼與我們建立連接,優先獲得參與全年各項活動的入場券,或成為“調研軍團”的一分子。
愿在尋找時代紅利的「方舟」上,“走出黑暗”的信念能讓我們相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