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廣軍事
在海軍山東艦航母的
甲板上、戰機旁
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身穿綠色針織衫和
各色馬甲,頭戴頭盔
在甲板上穿梭、在艙室里忙碌
守護“飛鯊”安全起降
他們就是專門負責
艦載機放飛和回收的
海軍山東艦起降保障中隊官兵
點擊觀看視頻↓
他們穿梭在
“世界上最危險的4.5英畝”上
航母飛行甲板
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4.5英畝”
但是在起降保障中隊官兵的眼中
這里是孕育夢想的沃土
“如果說艦載機飛行員是
‘刀尖上的舞者’
那么我們就是
艦載機飛行員最忠實的‘舞伴’”
面朝大海
凝望著繁星點點的夜空
29歲的于皞盛自豪滿滿
10年前
他作為遼寧艦的一員
主動申請加入山東艦接艦部隊
成為一名光榮的國產航母建設者
如今,經過在山東艦上的實戰淬煉
他也成了獨當一面的班長骨干
海軍山東艦起降保障中隊官兵指揮艦載機起飛(李剛 攝)
于皞盛說
他們堅守在離戰機最近的地方
也是離危險最近的地方
每次任務
只允許成功,不允許失敗
必須絕對可靠
在山東艦上
默默無聞的“于皞盛”們
宛如一雙雙隱形的翅膀
托舉“飛鯊”決勝萬里海天
用青春演繹著
屬于中國航母的深藍style
他們深耕保障一線
集智創新攻關
在短時間內保障近十種型號
上萬架次的艦載機安全起降
實現戰機出動率成倍增長
不斷創造
中國航母戰斗力指標新紀錄
回收小組就位,等待“飛鯊”歸巢(李剛 攝)
夜間著艦難于“蒙眼走鋼絲”
他們要確保“飛鯊”平安“歸巢”
前不久
一批艦載機飛行員
順利通過了夜間資質認證
夜色下,看到飛行員們
從戰機上下來面帶笑容
阻攔區隊張忠杰不禁想起了
第一次夜間保障艦載機起降的場景
那是一次從0到1的突破
浩瀚大洋上
艦載機在航母上著艦
猶如“刀尖起舞”
而夜間著艦更是難上加難
任務前的那段時間
張忠杰在籃球場大小的
作業區域來回穿梭
將保障細節一點點修改完善
每天的步數都在兩萬以上
夜間著艦后,官兵檢查阻攔索狀態(李剛 攝)
任務那晚
戰機對準艦艉甲板跑道
在即將著艦時放下尾鉤
風馳電掣般砸在甲板上
機腹后方的尾鉤精準地
鉤住第二道阻攔索
向前滑行數十米后
穩穩停在飛行甲板上
那一刻,張忠杰心潮澎湃
戰機掛住阻攔索形成的巨大“V”字
既象征著航母的勝利
也意味著他們
已具備全天候作戰保障能力
這些年,一茬茬中隊官兵
在戰機一次次放飛與回收之間
也完成了自身的能力蛻變
從單機到滿載
從晝間到夜間
從近海到遠洋
他們在大國航母
走向深藍的壯闊航程中
變得越來越自信從容
夜晚的山東艦飛行甲板(李剛 攝)
外國軍機抵近滋擾
他們以最快速度放飛“飛鯊”
前不久
山東艦在遠海執行
航母編隊訓練任務
一架外國軍機
企圖對編隊進行抵近滋擾
“敵機抵近
迅速放飛殲-15飛機”
面對緊張態勢
起飛助理曾文輝
迅即帶領放飛小組奔赴甲板
放飛小組進行訓練(李剛 攝)
20米外的戰機涌出熱浪
滑行、止動、加力
艦載機如銀箭離弦
帶著撕裂空氣的尖嘯沖上云霄
尾焰在甲板上烙下勇敢的印記
這是山東艦又一次深夜戰斗起飛
經過多個回合的較量
外軍機最終悻悻而去
曾文輝告訴記者
他們不僅圓滿地完成了保障任務
還刷新了更換滑輪阻索
更換偏流板等工作的用時紀錄
“能戰方能止戰
我們全時待戰、隨時能戰”
艦載機開展起降訓練(李剛 攝)
在海軍山東艦起降保障中隊
活動室墻壁上寫著這樣一句話
“要當航母編隊中最強固的鏈環”
山東艦入列五年多來
每一次體系攻研
每一次實戰淬煉
背后都有起降保障中隊官兵的
奮力托舉和傾心守護
他們為戰鷹騰飛插上“隱形的翅膀”
將青春和熱血奉獻在
“世界上最危險的4.5英畝”之上
他們的每一次精準保障
都在為深藍利刃淬火
為強軍偉業書寫下最壯美的注腳
海軍山東艦起降保障中隊官兵給出“允許放飛”的手勢(李剛 攝)
記者:山森淼 楊捷 雷彬
視頻制作:于簡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