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社區食堂飯菜飄香,老人圍坐笑談;托育中心里,孩童笑聲清脆;技能課堂上,學員專注學習新本領……在成都雙流區東升街道,關乎百姓冷暖的民生故事每天都在煙火氣中上演。這里,一張覆蓋“一老一小”、困難群體和求職者的精細化服務網絡,正托舉起居民“穩穩的幸福”,讓政策溫度直達人心。
精準施策,織密兜底“保障網”
兜住最困難群體的底線,是民生保障的基石。東升街道工作人員走街串巷,精準摸排,確保政策陽光灑向最需要的人。最近一次動態排查中,21戶新納入低保的家庭及時獲得幫扶,19戶生活改善的家庭則平穩退出保障線,實現“應保盡保、應退盡退”。
特困供養對象陳大爺對此感觸尤深。同時,街道為42名重度殘疾人落實護理補貼,為18名困難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切實為家庭減負。對于突陷困境的家庭,街道的“及時雨”從未缺席,33戶家庭共獲得6.07萬元小額臨時救助,助其渡過難關。
蘆蒿社區托育服務。唐瑞奇供圖
情牽“朝夕”,守護“朝夕的美好”
聚焦“一老一小”,構建溫暖的“朝夕守護圈”。被老人們親切稱為“幸福廚房”的花月食坊,解決了70歲李奶奶的“吃飯難”。“菜合口味、價格實惠、營養均衡,還能和老鄰居嘮嗑!”李奶奶的滿足溢于言表。從社區為老服務站到養老機構、助餐點,一張細密的為老服務網已溫暖服務5.1萬人次。
而在蘆蒿社區、接待寺社區的托育中心,112個孩子正在122個托位構成的“成長樂園”里快樂玩耍。“送過來特別放心!”年輕媽媽張女士的托育難題迎刃而解。街道的努力同樣惠及隨遷子女,1574名孩子順利通過入學審核,讓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安心在城市校園扎根、追夢。
授人以漁,點燃“就業的希望”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在區人社局指導下,東升街道攜手成都空港人才服務集團,精心打造“蓉易就業”便民服務站,架起堅實的就業橋梁。
在電商直播培訓課堂上,失業人員陳大哥成功從“直播小白”蛻變為“帶貨達人”。“街道給了我新起點,現在日子真有奔頭了!”他感激地說。這背后,是街道“不放棄任何一個人”的決心:244名失業人員成功再就業,229名就業困難人員找到新崗位。
從精準兜牢民生底線的“安全網”,到情牽“一老一小”的暖心守護,再到授人以漁的就業“加油站”,東升街道的民生實踐,就浸潤在社區食堂升騰的煙火里,回蕩在托育中心的歡聲笑語中,凝結在求職者上崗的喜悅里。在這里,政策條文化作可感可及的生活日常,居民的安心、舒心與開心,共同織就了“幸福東升”最溫暖動人的圖景。(唐瑞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