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引發輿論熱議近兩年后,7月16日,針對河南省魯山縣“花費715萬元修建牛郎織女雕塑”一事,平頂山市聯合調查組再次發布情況通報。
通報稱,2023年9月8日,由平頂山市紀委監委對負有領導責任的魯山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進行批評教育,責令寫出深刻檢查;對負有直接領導責任的魯山縣分管副縣長給予誡勉談話處理。2025年2月18日,與事件相關多人已獲刑。
時隔兩年,很多網友對那座“畫風一言難盡”的牛郎織女雕塑依然印象深刻。2023年8月,不少魯山縣民眾吐槽,這座當地擬耗資700多萬元打造的地標雕塑造價過高,“太丑了,還貴”。據悉,雕塑高度約17米,采用鑄銅、鍛造、浮雕及著色相結合的形式,建造目的是展現魯山文化之城、旅游之城的新形象。
早在2020年,住建部就已發布《關于加強大型城市雕塑建設管理的通知》,明確要加強對雕塑的管控、管理和審查,治理濫建巨型雕像等“文化地標”現象。在此背景下,人們自然要問:魯山縣為何豪擲數百萬元修建牛郎織女雕塑?前期決策動議時,有沒有經過全面調研論證、充分吸納各方意見?2020年才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的魯山縣,如此大費周章地建造“新地標”,于地方文旅發展而言又有幾分效用,是否有浪費公帑之嫌?
隨著公眾質疑不斷展開,有關此事的一些關鍵細節也得到披露。比如,該雕塑項目7月6日開標,當天即發布中標公告,可為何早在6月23日,就有網友發布視頻稱雕塑基座已建起?這其中是否有招投標“走過場”的嫌疑?
對于上述關乎公共利益的合理質疑,當地有關部門無疑有義務給社會一個交代,而不能敷衍、拖延。如今,近兩年時間過去,在網友的持續關注和追問下,當地聯合調查組終于就一系列關鍵問題作出了進一步通報。
新的通報揭示出,這座華而不實、“又丑又貴”的雕像背后,不只存在審美上的問題,更存在先建后招、圍標串標、價格虛高等違法操作。通報顯示,經聘請第三方工程咨詢公司對該項目進行重新核算,核定結算造價為207萬余元。這與當地對外宣稱700余萬元的預算及最終中標金額相差500余萬元。如此巨大的差價,折射出涉事工作人員大搞權力尋租、通過城市形象工程“揩油”,以及決策流程不規范、監管不嚴等諸多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對以公謀私者、失職失責者嚴厲追責,將涉嫌犯罪問題移交檢察機關審查起訴,只是整改的起點。如何織密制度與規范之網、補上違規操作的漏洞,讓腐敗人員不敢、不能暗中向公共工程“伸手”,才是治本之策。
事發之初,面對社會質疑,魯山縣政府采購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一度聲稱,該項目的招投標過程是規范的,中標金額也進行了公示。對這種看似“符合規范”,實則走過場、鉆空子的做法,必須有針對性地堵上監管漏洞,加強決策規范性與透明度,確保公眾、專家等各方意見被充分聽取,避免有人繼續假借城市形象工程之“殼”牟取私利。
總之,財政資金不容如此揮霍,城市地標也不該成為某些人撈錢徇私的工具。大而無當、華而不實的“牛郎織女”雕塑們,實在可以休矣。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