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將兄/文
從7月18日開始,民族街將分批分段“交通封閉”,目的是“為改善市民出行環境、完善城市排水防澇體系、提升城市的整體形象”。
根據相關公告可知,從7月18日開始到11月20日,對民族街(上海路-鐵路專用線)進行半封閉分段施工,施工期間保持一車道通行。
猛將兄查詢了一下,這段路程大約3公里左右,其中從北京路至南薰路共計1.8公里為單向由北向南通行(2008年3月起實施),剩下的1.2公里則是雙向車道。
毫無疑問,修路肯定會造成一些社會層面的情緒,尤其是民族街為興慶區的主干道之一,影響大家的出行,想必也會出現“吐槽”。
就像當初民族街和賀蘭山路的立體交通修建之時,同樣在互聯網上經常能看到網友的抱怨,修路導致擁堵,擁堵導致出行成本增加,自然而然也會出現怨聲載道。
但是如今賀蘭山路下穿民族街的立體交通解決了當初的擁堵頑疾,煥然一新。猛將兄當初就說過,這是“好鋼花在了刀刃上”“比挖一大堆可有可無的地洞,建一排無足輕重的過街天橋要實用得多。”()
via 祁瀛濤 攝
所以,不是所有的“道路修葺”,我們都要不由分說的批評和抱怨。我們更需要搞清楚,這條路為什么要修,是不是要必須要修?
再來看公告,雖然“交通封閉”的理由有三,但相比“改善出行環境”和“提升城市形象”這些描述,真正的理由其實是——
完善城市排水防澇體系,對地下老舊排水管網進行更新改造。
民族街是一條歷史悠久的街道,甚至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間。有稱之為王元大街,亦有王爺大街的。到了現當代之后,其地名變更卻是有著明確記載。根據銀川市民政局官網顯示,在1947年,取孫中山“三民主義”之義,馬鴻逵政府將其由王元街更名為民族街、民權街(另一條“民生街”,即如今民生巷)。到了1956年,民族街、民權街合并稱為民族街,一直沿用至今。
如今的民族街雖已大變樣,舊貌換新顏,但埋藏于地下的排水管道卻已是年久失修。
資料顯示,民族街排水管道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受當時城市建設規模影響,無法一次建設到位,建設標準及管徑等均嚴重偏低,加之排水管網超期服役、年久失修,滲水、漏水、淤積、堵塞情況嚴重,已經不能滿足城市排水的需要,一遇到強降雨,不分路段會出現積水、污水外溢,嚴重污染城市環境。(via 銀川晚報)
這是現實存在亟需解決的問題。
而就在前幾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作為最高規格的城市工作會議,時隔10年再度召開,其中將“城市更新”寫入總體要求,這無疑也釋放了下階段城市發展的最新信號。
在今年5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上,多部門詳解如何推進城市更新。其中優先實施的,就是城市地下管網安全提升、老舊居住區宜居改造等基礎類工程。
所以,地下管網的安全提升也是自上而下的整體要求。
也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民族街不得不進行“排水管網”改造工程了。
如今的民族街兩側,小區眾多商鋪云集,更是一些學校的必經之路,所以可以想象,改造的過程肯定會影響到大家的出行,相關部門的輿情壓力估計也不會小。
猛將兄留意到,這次改造分批次分時段進行,列出了時間,并且預留一個車道供“公交車及社會車輛通行”。
而諸如二十一小、實驗小學的路段,封閉的時間也集中在了暑假,更像是“有所考慮”之后的有意為之。
修路無可指摘,畢竟城市發展更新,老路擴建改造,老管網更新迭代,這些都是人之常情理所當然之事。如今正值炎炎夏日,修路的工人們也頗為不易。
做到盡量減少影響市民出行,力所能及的“修路不擾民”,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我們還要盯緊了工程時間表,看看這次“修路”能不能按時完工。
這同樣重要。
□校對:英子 搖搖
□審核:老六 金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