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之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這樣既方便您參與后續的討論和分享,也能帶來更豐富的閱讀體驗,創作不易,感謝您的支持
“你為何要提出分手!”
40歲的楊先生因無法接受女友提出分手,前往其公司理論,情緒失控下釀成慘劇,最終奪走了前女友的生命。
2025年7月16日,成都市金牛區警方發布通報稱,“男子因感情問題與女友爭執后行兇”,造成1人死亡、2人受傷。
經警方調查確認,楊某因感情矛盾前往女友張某的單位,雙方爆發激烈沖突。
據現場兩名受傷同事回憶,楊某情緒極為激動,反復質問張某為何提出分手,在對方不予回應后,突然掏出刀具刺向她。
行兇后,楊某持刀試圖自殺,被及時趕到的警方阻止并送醫救治。
一句分手的話語,竟會引發如此極端的行為?這對年近中年的男女之間,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情感糾葛?
楊某40歲,目前處于無業狀態;張某35歲,任職于某公司,兩人曾是戀人關系,后因故分手。
在失業壓力與感情破裂的雙重打擊下,楊某在網上購買了一把15厘米長的單刃刀具。
收到刀具后,他便前往張某公司樓下等候,計劃與其“一同結束生命”。
當天中午,張某與兩位同事正準備外出用餐,剛走出大樓便看見了楊某。
兩人因感情問題激烈爭執,楊某始終堅信自己沒有錯,認為張某不該提出分手。
見楊某情緒激動且無法溝通,張某轉身欲離開,這一舉動徹底激怒了楊某。
楊某怒火中燒,迅速抽出藏匿的匕首,連續刺向張某,直至其倒地。
張某的兩位同事見狀立即上前阻止,但已被激怒的楊某不聽勸阻,將兩人刺傷。
為避免進一步激怒楊某,兩名同事退至一旁,并立即撥打了急救電話和報警電話。
待兩人退后,楊某隨即用匕首割傷自己的頸部和手腕,企圖追隨張某而去。
警方接警后迅速響應,僅用5分鐘便抵達現場,將重傷的楊某緊急送往醫院。
兩名受傷的同事經治療后,傷勢穩定,無生命危險。
而張某經現場醫護人員診斷,確認因心臟破裂、失血過多不幸身亡。
楊某雖頸部和手腕傷勢嚴重,但未傷及動脈,經搶救和手術后已脫離危險。
目前,楊某已被警方依法控制并羈押于看守所,等待進一步調查與司法審判。
事件發生后,有目擊者將現場視頻上傳至網絡,迅速引發廣泛關注。
部分自媒體賬號在未核實真相的情況下,臆測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第三者介入。
7月16日,成都網警依法封禁數十個造謠賬號后,警方正式發布案情通報。
隨著事件持續發酵,廣大網友紛紛表達震驚與憤怒。
有網友留言表示:“看到這個新聞我嚇壞了,我昨天剛被前任威脅,太可怕了,我打算去派出所備案。”
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越來越多由情感糾紛引發的惡性案件浮出水面,提醒我們對待感情要更加理性。
也有網友評論道:“愛時是詩和遠方,不愛時是尸體和警察。愛時是相守,不愛時是藏尸。”
情感的轉變往往在一念之間,“戀愛腦”不僅影響判斷,更可能帶來致命后果。
還有網友感慨:“再難的感情,也別拿生命發泄……沖動這把刀,斬斷的是幾個家庭的幸福。”
目前,警方已調取監控視頻及楊某手機中的聊天記錄,深入調查兩人是否存在經濟糾紛或第三方介入。
但楊某故意殺人的事實已確認,受害人張某的家屬也已委托律師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當愛情演變為兇器,終結的不僅是一個人的生命。楊某年近不惑,本應承擔起家庭責任,卻可能面臨長期牢獄之災。
從爭執到暴力,往往只是一瞬間的事,歸根結底是情緒管理能力的缺失。
一旦發生爭執,無論男女,若察覺對方情緒極度激動,甚至出現“分手就殺了你”等極端言論,應立即報警處理。
希望楊某能依法受到應有的懲處,不知屏幕前的您對“40歲男子因感情糾紛持刀殺害女友”一事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相關來源:北京日報官方賬號
相關來源:四川日報官方賬號
相關來源:大象新聞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