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十度的酷熱,1000公里的行程,9歲的孩子卻被親生父親塞進后備箱,這難道是正常人能做出的事?
圖片取材于網絡
汽車后備箱原本是存放行李雜物的空間,但一家七口出行時,親生父親卻讓9歲的兒子蜷縮在后備箱里,和兩臺嬰兒車擠作一團,整個1000多公里的旅途,孩子只能縮著身子,忍受著高溫,聽著前排親爸后媽與其他家人的談笑風生,內心不知經歷了怎樣的煎熬。
“有后媽就有后爸”這句話,果然不是空穴來風,當孩子的遭遇被生母曝光至網絡后,輿論嘩然,網友紛紛譴責、質問,而孩子的親生父親僅以一句輕描淡寫的回應輕描淡寫地打發了事,仿佛這不過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隨著更多細節被挖掘出來,公眾才意識到,這起后備箱事件只是孩子痛苦經歷的開端。
圖片取材于網絡
一、事情的來龍去脈
2023年暑假期間,9歲男孩與父親、繼母、爺爺、奶奶、繼母帶來的大兒子以及繼母與親生父親所生的小女兒,一家七口踏上了長途旅行。
當孩子小心翼翼地提出想坐在后排時,得到的回應卻是冷漠的“沒位置”,親生父親隨口一句“去后備箱坐著”,便將親生兒子像行李一樣“安置”了。
圖片取材于網絡
從廣東佛山到廣西桂林,單程500公里,來回就是1000多公里,正值三伏天,烈日炙烤著大地,室外氣溫高達三四十度,鋪著毛氈墊的后備箱更是熱得像蒸籠。
車內開著空調,涼風陣陣,大人們有說有笑,其他孩子吃著零食,而這些“舒適”與后備箱里的孩子毫無關系。
圖片取材于網絡
他只能蜷縮著身子,夾在兩臺嬰兒車之間,不一會兒就汗流浹背。偶爾坐起來活動一下,很快又得縮回去。
得知此事的生母,憤怒得渾身發抖,光是想象孩子在后備箱里的無助,就足以讓她心如刀割,而當她一點點拼湊出真相,才意識到孩子承受的遠不止這些。
圖片取材于網絡
二、除了后備箱,孩子還遭遇了什么?
汪女士得知一切后,憤怒與心疼交織,她辭去了高薪工作,千里奔赴,只為將兒子從那個“家”中解救出來。
這場關于撫養權的爭斗異常艱難,從2023年夏天事件爆發,到2024年11月撫養權變更,她在法庭內外與前夫拉鋸了一年多,而直到孩子真正回到母親身邊,才敢慢慢吐露那些深埋心底的恐懼。
圖片取材于網絡
在那個有親爸繼母的家中,他沒有一張屬于自己的床,只能睡在飄窗上;早餐常常被故意扔掉,餓著肚子上學成了常態;父親對他視若無睹,繼母動輒恐嚇威脅,甚至逼迫他咒罵親生母親。
聽到孩子這些年所受的折磨,汪女士心如刀割,她原以為贏得官司就是終點,接下來可以帶著孩子過上正常生活,卻沒想到對方的無恥竟沒有底線。
圖片取材于網絡
劉先生死死攥著孩子的戶口本和所有證件,甚至在汪女士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將孩子的戶口遷至繼母名下,這些薄薄的紙張,瞬間成了他們手中最鋒利的武器。
沒有戶口,孩子無法入學,成了“黑戶”,看病報銷也成了奢望,劉先生一家用這種方式,持續對母子二人實施著“合法”的傷害。
圖片取材于網絡
當汪女士帶著孩子去社區、婦聯求助時,對方聞訊趕來,當眾對她進行辱罵和推搡,他們的邏輯很簡單:我不好過,你也別想好過。而更離譜的事還在后面。
圖片取材于網絡
劉先生反過來控告汪女士侵犯其隱私權,只因一段視頻中出現了他的臉,便索要巨額賠償,并成功申請了對汪女士的高消費限制。
圖片取材于網絡
面對這種無賴式的糾纏,她被逼入絕境,為了讓孩子盡快入學,為了徹底擺脫這家人,她只能選擇“認栽”,公開道歉并賠錢了事。
但她心里清楚,道歉和賠錢可以忍,但孩子受過的委屈不能白受,當后備箱事件被曝光到網絡上,網友們的憤怒如海嘯般席卷而來,劉先生一夜之間“社會性死亡”。
圖片取材于網絡
然而面對輿論的譴責,這位親生父親的回應再次刷新了人們的認知,那他究竟說了什么,能讓網友如此憤怒?
三、生父回應,網友熱議
事件發酵后,有記者對劉先生進行了采訪,面對鏡頭,他承認了讓孩子坐后備箱的事實,但言語中滿是辯解,引發網友強烈不滿。
圖片取材于網絡
他表示“越野車沒有隔斷,空氣是流通的”、“孩子當時年紀小,并沒有蜷縮的樣子”。但凡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即便后備箱沒有隔斷,也是封閉空間,溫度極高,更何況一個9歲孩子,身高至少一米三,后備箱再寬敞,能伸直腿嗎?
圖片取材于網絡
那句“出發前征求了孩子意見”,簡直是赤裸裸地“欺負人”。一個9歲的孩子,在親生父親與繼母面前敢說“不”嗎?如果他拒絕,會不會被罵“不懂事”?如果他抗議,會不會被指責“破壞全家旅行”?
圖片取材于網絡
至于生母所指的長期精神虐待,劉先生則一口否認:“那是我的親生兒子,每年給他上五萬塊的私立學校,我對他非常好。”
這話聽起來諷刺至極:花錢送孩子上學,最多只能說明經濟條件不錯,但讓年僅9歲的孩子上寄宿學校,一周只能回家兩天,這就是“好”嗎?是真的為孩子著想,還是為了眼不見心不煩?
圖片取材于網絡
最后劉先生表態:“承認危險駕駛,也承認孩子坐了后備箱,但其他問題絕不承認,也不會道歉!”在他看來,“沒出人命”就不算大事,“花了錢”就是好父親,“孩子沒反抗”就是自愿,這種扭曲的邏輯,令人不寒而栗。
網友們的憤怒幾乎要沖破屏幕,有網友留言:有后媽就有后爸,這話真是一點不假!
圖片取材于網絡
有人評論:繼母固然心狠,親生父親更加可惡,這哪是親爹,分明是仇人。如果花錢就叫對孩子好,那不如直接送孤兒院,至少不會被塞進后備箱!
還有網友認為,劉先生的行為已不僅是“冷血”,更涉嫌違法,將孩子置于后備箱這種危險環境,可能構成虐待罪,阻礙孩子入學、遷移戶口等行為,也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
圖片取材于網絡
如今全網都在關注此事,甚至有地方檢察院表示將持續跟進,希望法律能給出公正裁決,更希望所有父母都能明白:生而不養是失職,養而不愛是罪過,把孩子當累贅的父母,不配擁有原諒。
筆者觀點
如果劉先生真心為孩子著想,繼母敢如此明目張膽地區別對待嗎?他嘴上說著“那是我的親生兒子”,行動上卻把孩子當外人,這種“表里不一”的做法,比繼母的直接冷漠更傷人。
圖片取材于網絡
好在孩子終于回到了母親身邊,離開了那個把他塞進后備箱的“家”,他心中的創傷,需要母親用余生去慢慢撫平,但至少,他有了重新被愛、重新相信這個世界的機會。
那么,如果你是那個孩子,在漆黑的后備箱里聽著前排的歡聲笑語,會是什么感受?如果你看到自己的孩子被這樣對待,你會怎么做?
參考資料:紅星新聞:2025年7月15日《9歲男孩與親爸后媽出遠門,被安排躺后備箱幾小時!親媽:當時7個人,孩子想坐后座,他們說沒位置》大象新聞:2025年7月16日《生父回應把孩子塞后備箱:不會道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