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引言:
教育孩子是一件很費精力、和耐心的事兒,如果您沒有精力、也沒有耐心,那育兒這條路上就會很容易被情緒所奴隸
暑假到了,蘭媽和很多全職媽媽一樣,帶著自家孩子開啟了千里尋夫的暑期旅程
跋山涉水還不忘懷著期待心理的尋親旅程,本來是極具美好和溫馨的,可就在這種難得團聚的尋親過程中,蘭媽最近卻聽到了很多不一樣的聲音
比較典型的一個例子:
11歲女孩樂樂,暑假前的一個星期就期待著和媽媽去爸爸的城市生活一段時間
好不容易熬到考試那天,也是下午放學后、晚上就踏上了遠行的火車
一路上,她們經歷了暈車、吵雜、還有鬧肚子不舒服等突發情況,好不容易到地方后還脫口而出地說了一句話“坐個火車、和地鐵,簡直是快折磨死我了”
媽媽呵呵一笑,還故意試探說:“那么累,那下一次還來嗎”
女孩毫不猶豫地說:“還來,再累,我也要來找爸爸”
可一個星期之后,女孩又是另一種狀態了,做什么都無精打采,有時候甚至還帶著哭腔的聲音問媽媽“我們什么時候回家”
媽媽很納悶,覺得女兒當初是那么期待和爸爸團聚,為什么才一個星期就要著急離開呢
直到有天晚上,在媽媽一而再的要求下,爸爸吃過飯才不情不愿地和她們一起出去散步
女兒在前面騎著帶輔助輪的自行車,由于操作不當,右側的輔助輪已經被壓彎了,失去一側的穩固后,騎車的過程也是左搖右晃
爸爸呢,看到那一幕嘴巴就開始嘮叨起來
不是說:“都那么大了,還騎輔助輪的自行車,丟不丟人,你看看其他人,比你還小的孩子,人家都沒有用輔助輪”
就是說:“你要是會騎就騎著回家,不會騎就推著回家”
也是聽到那一幕,媽媽才瞬間明白了女兒突然想回家背后的原因:來自爸爸沒有耐心的責備聲音
再看著女兒憋紅了眼眶的模樣,媽媽不禁對爸爸說了這樣一番話:
“你要對我和女兒多一些耐心,你看到那些不用輔助輪就騎車很好的孩子,那是因為他們在大城市住著,每天晚上都會出門騎行,騎行技術自然是越來越好了”
“還有呀,如果我們干什么上來就熟練操作,那就是天才了,如果我們都是天才,還會像現在這樣平平無奇嗎?”
“所以呀,我們要對女兒多一些耐心,即便她很平凡,也不影響我們愛她呀”
一番話,不僅是點醒了急躁的爸爸,更是讓蘭媽心生佩服
是呀,我們父母養孩子不正是如此嗎?對孩子多一些耐心,才能看到孩子身上的優點,孩子也能生活在幸福的原生環境下
當然了,健康又幸福的原生環境還包括以下幾大類:
01
犯錯時別急
相信理解孩子,建立共情后再去解決問題
聽過一位媽媽的反思
她說:
“今天早上,我打開冰箱拿雞蛋做早餐時,手一滑,雞蛋從手中散了一地,女兒看到后連忙跑過來幫我收拾殘局,看到有幾個雞蛋還能拯救一下時,還不忘快速跑到廚房拿個碗、和勺子,接著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用勺子一點一滴地把雞蛋液舀進碗里”
“等到了最后,女兒還不忘安慰我說:沒關系,碗里的這些雞蛋還是可以吃的,吃不了煎蛋,那就吃西紅柿炒雞蛋吧,媽媽炒的西紅柿雞蛋可好吃了,一天不吃心里就想得慌”
那一刻,不光是媽媽想哭,連蘭媽這個局外人聽了都忍不住羞愧
是的,作為一個母親,一個成年人,我們很多家長都無法做到像例子中女孩那樣,遇事就能保持鎮定自若的情緒穩定
相反的是,每當孩子出錯犯錯的時候就會著急地批評指責
換個角度思考一下,如果是女兒不小心把冰箱里的雞蛋掉地上碎了,有多少爸爸媽媽能做到一聲不吭地撿起雞蛋,然后去包容孩子的錯處、幫他們走出犯錯后的自卑自責心理呢
所以,健康又幸福的原生家庭,不僅僅是需要對孩子多一些耐心,還需要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相信理解,等到和孩子建立共情、和充足的信任感之后,很多問題自然而然就變得簡單多了
只要做好這一點,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自然就會透露著處事波瀾不驚的鎮定氣場了
02
撒謊時別急
分析心理因素,幫孩子克服愛逃避的心理
有人說,孩子撒謊就是“變壞”的開始
事實上,孩子撒謊多半都是家長身上的問題,我們在面對孩子撒謊問題的時候也要懂得去分析心理因素
前段時間,蘭媽因為一些小問題,和丈夫吵得不可開交
女兒看到我們吵架一幕后,忍不住問我:“媽媽,你為什么和爸爸吵架,你看起來好兇呀”
看著女兒有些不理解的模樣,我告訴她“因為你的爸爸總是撒謊,讓媽媽覺得自己被戲耍,不被尊重了”
沒想到,女兒竟然對我說:“撒謊不是很正常的嗎?我也經常會撒謊,因為不想看到你生氣,所以才會撒謊的”
那一刻,透過女兒的話,我突然明白了撒謊背后的人性弱點:害怕面對現實
是的,面對不太光彩、或者不愿意接受的現實結果時,很多人都選擇逃避和撒謊,總以為這樣就能避開問題、解決問題了
殊不知,那些被刻意隱瞞的問題逃避,只不過是被藏起來的短暫蒙蔽,一旦東窗事發之后,撒謊的代價也不亞于之前所承擔的結果
可人性往往就是當局者迷,而我們這些旁觀者在面對撒謊者的時候,一定要給予更多的耐心理解、還有等待
舉個例子:
孩子明明考試只考了38分,卻撒謊把分數修改成了88分
面對修改成績的明顯拙劣手段,聰明的家長應該是透過撒謊層面,去理解孩子撒謊是因為接受不了自己考的分數
告訴孩子:
“不要害怕,大膽說出你的真實成績,哪怕只有10分,也是你這個學期的狀態反饋,我們要做的從來都是透過問題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在問題中不斷糾結問題,讓自己身上的信心被不斷流失”
此時,不管孩子有沒有聽懂這段話,家長鎮定和寬容解決問題態度,就已經讓孩子慢慢放下了心理戒備
與此同時,孩子繼續撒謊的可能性不大,困擾已久的撒謊問題也自然而然就能得到有效解決了
03
偷懶時別急
制定時間規則,讓孩子從小目標開始努力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家長都發現自家的孩子喜歡“偷奸耍滑”
特別是讓他們認真學習的時候,那想盡辦法也要偷懶、耍賴、磨蹭的游刃有余,給人的感覺就是:“如果孩子把這股聰明勁兒用在學習上,那學習豈不是就不用次次墊底了呢
事實上,孩子偷懶的時候千萬不能著急,否則一急就亂了心智,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也會因為情緒而時常處于弱勢
認識一位媽媽,是一個急性子
印象當中,她每次看到女兒學習拖拉磨蹭的時候都忍不住批評責備
剛開始的時候嘮叨幾句,女兒還撅著嘴巴不服氣地動筆寫幾個字,可隨著嘮叨和指責的話說多了,孩子索性開始擺爛了
不管媽媽再說什么,就是自顧自地在一旁玩自己的,對媽媽的話充耳不聞,也沉默地沒有一個表情、一句話
沒辦法,這種僵持不下的情況經歷好幾次后,媽媽也就轉換了教育策略
比較典型的一次:
女兒放學回家把書包往沙發上一扔就玩起了手機,媽媽看到后開始嘮嘮叨叨,女兒索性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玩個痛快
望著被隔絕在外的無奈,媽媽只好喊來爸爸溝通
而爸爸呢,并沒有像媽媽那樣急躁,他先是禮貌地敲響房門,然后問女兒一句:“寶貝,你在忙嗎?爸爸方不方便進來找你一下呢”
沒想到,在禮貌性打擾下,女兒非但沒有像之前那樣動不動發脾氣,反而很開心地打開房門,然后邀請爸爸到房間里溝通
那一刻,媽媽很詫異,為什么爸爸能輕松和女兒戰成一隊,而她不可以呢
爸爸給出的答案是:因為你太急躁了,心靜不了,孩子自然也感受不到你的溫柔和疼愛
再后來,在爸爸的溝通和疏導下,女兒才慢慢說出寫作業拖拉的真相,原來是因為題目太難了,害怕動腦筋去做題、也害怕做錯題了會被媽媽批評責罵
看著女兒對自己如此謹慎、和疏遠,媽媽也一改往日態度,直接換了一種求學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共同努力:
?比如,要求女兒放學回家寫作業的時候,她就會像個小學生一樣拿著書本到處找女兒求學
?女兒呢,看著媽媽都如此用心求學了,自然也就主動拿書拿本開始寫作業了
?不僅如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媽媽也會設定嚴格的時間規則,說好了每天晚上21:00上床睡覺,那爸爸媽媽、包括女兒全部都要執行
?最后,再通過“小目標”努力的方式,女兒身上的信心多了,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就不再像之前那般玻璃心地惱羞成怒
所以,當孩子偷懶、或者不夠優秀的時候不要著急,一定要多一些耐心、和孩子能接受的方法去鼓勵支持
只要孩子內心豐盈、自信充沛了,我們還怕他們普通平凡、不會闖出屬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嗎
那么,關于為什么說“一定要對孩子多一些耐心”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