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中國相聲界的老前輩楊少華去世了,享年94歲。這位相聲泰斗的離世,讓不少人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他葬禮剛在天津辦完,本該是緬懷他的藝術(shù)成就的時候,可誰也沒想到,趙本山和李玉剛卻因為悼念時的一個稱呼,惹上了事兒。
楊少華是誰?簡單聊聊他的來頭
楊少華,1931年6月17日生在北京,家里條件不好,小時候過得挺苦。12歲拜師學(xué)相聲,16歲開始登臺,靠著一副好嗓子和機靈勁兒,慢慢在相聲圈站穩(wěn)了腳跟。他是寶字輩的老藝人,跟馬三立一個輩分,在相聲界那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那拜叀:髞磉M了天津南開區(qū)曲藝團,成了專業(yè)演員,捧哏功夫特別扎實,跟馬三立、馬志明搭檔過不少經(jīng)典段子,比如《枯木逢春》《肉爛在鍋里》,都是老一輩觀眾耳熟能詳?shù)摹?/p>
除了相聲,他還在電視劇《楊光的快樂生活》里演了個老爹楊豐年,挺接地氣的一個角色,很多人就是通過這劇認識他的。晚年還上了2018年春晚,86歲演小品《為您服務(wù)》,那是他職業(yè)生涯的一個高光時刻。楊少華一輩子低調(diào),愛笑愛鬧,把相聲這門藝術(shù)干得風(fēng)生水起,影響力不小。他有四個兒子,小兒子楊議也干相聲,算是繼承了家業(yè)。
2025年7月9日,楊少華因病去世,葬禮7月11日在天津第一殯儀館辦得挺隆重。演藝圈不少人去送行,悼念這位老藝術(shù)家。可惜,葬禮剛結(jié)束,焦點就跑偏了,全讓趙本山和李玉剛的稱呼風(fēng)波給搶了風(fēng)頭。
趙本山和李玉剛咋惹的事兒?
楊少華去世后,趙本山和李玉剛都表達了哀思,但方式不一樣,偏偏就因為這,出了岔子。
先說趙本山。他沒親自去葬禮,可能是行程安排不過來,就讓本山傳媒送了個花圈。花圈上的挽聯(lián)署名寫的是本山傳媒趙本山老師敬挽。這本來也沒啥,可問題出在這老師倆字上。楊少華是相聲界的寶字輩,輩分比趙本山高多了,趙本山是小品出身,算起來在相聲圈還是晚輩。按老禮兒,晚輩給前輩送花圈,要么直接寫名字,要么寫晚輩某某敬挽,自稱老師就不太合適。更別提趙本山的徒弟程野還說過楊少華是趙本山的干爹,這關(guān)系聽著挺近乎,可署名上這么寫,就有點不講究了。
網(wǎng)友一看這署名,立馬不干了。有人說:趙本山這是把自己擺太高了吧,楊老前輩面前哪輪得到他稱老師?還有人覺得:這不尊重傳統(tǒng),輩分亂了套。當(dāng)然,也有人幫著說話:可能就是工作人員搞錯了,趙本山未必知道。不管咋說,這事兒在網(wǎng)上吵得挺兇。
再說李玉剛。他沒送花圈,而是在微博上發(fā)了篇悼文,開頭就寫:再見,少華!后面回憶了他跟楊少華的交情,說得挺真摯。可這少華倆字一出,又炸了。李玉剛比楊少華小48歲,差著兩輩呢,直呼名字在這種正式場合太隨意了。按理說,哪怕關(guān)系再好,也該寫楊老楊老師之類的敬稱。網(wǎng)友又開噴了:這也太沒大沒小了!李玉剛當(dāng)年北漂還受過楊老幫助,這時候不更該客氣點嗎?
這倆人的悼念,本來是想表達敬意,結(jié)果因為一個稱呼,翻了車。趙本山的老師和李玉剛的少華,讓不少人覺得他們沒拿捏好分寸,葬禮的嚴肅氣氛愣是被這爭議給沖淡了。
輿論咋炸的鍋?
這事兒一出,網(wǎng)上立馬熱鬧起來。社交媒體上,網(wǎng)友分成了幾派,吵得不可開交。
第一派是較真派。他們覺得趙本山和李玉剛這做法太不地道,尤其是趙本山,自稱老師完全沒考慮輩分問題,顯得有點膨脹。李玉剛直呼名字也被批得挺狠,有人說:再熟也不能這么隨便啊,這是葬禮,不是聊天!這幫人特別看重傳統(tǒng)禮儀,認為公眾人物得帶頭守規(guī)矩。
第二派是寬容派。他們覺得這沒啥大不了,趙本山的花圈可能是團隊搞砸了,不一定是本人意思。李玉剛的悼文聽著挺感情真摯,直呼名字可能是因為關(guān)系近,沒啥惡意。這派人覺得網(wǎng)友太吹毛求疵了,悼念的心意比形式重要。
第三派是吃瓜派。他們不站隊,就是看熱鬧,發(fā)評論 вроде:這下有意思了,葬禮變八卦了。還有人調(diào)侃:楊老在天上看著,估計得樂出聲,這也算給他送了個段子。
媒體也沒閑著,各種標題黨文章滿天飛,什么趙本山李玉剛葬禮翻車一個稱呼惹眾怒,點進去全是分析這事兒的前因后果。輿論熱度蹭蹭往上漲,楊少華的葬禮本來該是緬懷為主,結(jié)果愣是被這風(fēng)波蓋過了風(fēng)頭。
趙本山和李玉剛咋回應(yīng)的?
眼看著輿論壓不住,趙本山和李玉剛趕緊出來滅火。
趙本山這邊,本山傳媒先發(fā)了聲明,說花圈上的老師稱呼是花店工作人員弄錯了,趙本山本人壓根沒這么打算。聲明里還提了他跟楊少華的交情,說當(dāng)年春晚后臺,趙本山還悄悄塞給楊少華2000塊錢幫他渡難關(guān),倆人關(guān)系不是一般的好。這么一解釋,不少人覺得可能是誤會,畢竟趙本山這年紀了,不太可能親自盯著花圈寫啥。
李玉剛反應(yīng)更快,葬禮第二天就發(fā)了微博道歉。他說寫悼文時太激動,沒注意禮節(jié),直呼少華是覺得親近,沒啥不敬的意思。他還提了當(dāng)年北漂時楊少華幫過他,介紹演出機會啥的,語氣挺誠懇,表示以后會注意。這道歉發(fā)了后,評論區(qū)還是兩極分化,有人覺得他態(tài)度不錯,認錯及時,有人還是不買賬,說公眾人物不該犯這種低級錯。
這倆人的回應(yīng)都挺低調(diào),盡量把事兒往小了壓。趙本山靠團隊背鍋,李玉剛靠感情牌,算是各有招數(shù)。
楊少華的兒子楊議代表家人出來說話了。他在采訪里挺大度,說趙本山和李玉剛的心意他們都收到了,家里人沒把這當(dāng)多大事兒。他還特意呼吁:我爸走了,大家還是多聊聊他的相聲吧,別揪著這些小事兒不放。這話一出,等于給爭議畫了個句號,也把焦點往楊少華的藝術(shù)成就上引。
楊議這么表態(tài),一方面是給趙本山和李玉剛臺階下,另一方面也算保全了父親的名聲。畢竟楊少華一輩子在相聲圈摸爬滾打,留下的遺產(chǎn)不是這點風(fēng)波能蓋過去的。
這事兒吵了幾天后,熱度慢慢降下來了。趙本山和李玉剛道了歉,楊家人也發(fā)了聲,網(wǎng)友吵得再兇也沒啥新料可挖了。加上時間一長,大家的注意力又回到了楊少華身上。全國不少地方辦了紀念演出,演他的經(jīng)典段子,像《枯木逢春》啥的,天津曲藝團還打算出個紀念專輯,把他的錄音視頻整理出來。
楊議他們兄弟幾個,尤其是楊議,還在相聲舞臺上接著干,用實際行動傳承老爹的衣缽。電視劇《楊光的快樂生活》也在網(wǎng)上重播,勾起不少人回憶。這么一看,這場風(fēng)波雖然鬧得歡,但沒動搖楊少華在大家心里的地位。
這風(fēng)波看著挺熱鬧,其實挺值得琢磨。趙本山和李玉剛也不是故意惹事兒,可一個稱呼就讓人挑出毛病,說明啥?說明在這種場合,話咋說、事兒咋辦,真得悠著點。尤其是公眾人物,一舉一動都盯著呢,稍微不注意就容易翻車。
再者,這也反映了咱文化里對禮儀的看重。輩分、稱呼這些東西,不是老古董,是尊重的一種體現(xiàn)。網(wǎng)友吵得兇,也有道理,誰也不想看到前輩被晚輩隨便對待。可話說回來,凡事也別太較真,趙本山和李玉剛的本意不是壞的,咋就不能多點寬容呢?
最后,楊少華走了,他的相聲還在。他94年的人生,苦過累過,也笑過鬧過,留下的作品比這點爭議值錢多了。咱聊這事兒,不是為了看誰的笑話,而是提醒自己,緬懷一個人,別光盯著熱鬧,得記住他真正牛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