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住房公積金制度已經建立了25年。它的主要功能是減輕職工在住房領域的支出壓力。比如,可用于購房、裝修及償還房貸。而根據住建部發布的《2024年全國住房公積金運行報告》顯示,全國公積金累計結余已突破7.8萬億元,但年度提取率僅為28.6%。這意味著超過70%的公積金資金長期閑置,使用效率非常低下。
實際上,在住房公積金制度下,職工利用率較低也是有原因的。舉個例子,35歲的程序員楊亮在深圳工作8年,累計公積金余額已經超過15萬元,但由于深圳房價太高,就只能擱置購房計劃。此外,46歲銀行職員奚敏,由于之前買房較早,早已經還清房貸,現在公積金在不斷的增長,卻是沒辦法有效使用。
于是,就在今年3月份兩會期間,有42位人大代表聯名提交了《關于擴大住房公積金使用范圍的議案》。甚至還有全國人大代表、國內經濟學家吳曉波指出:“公積金本質就是職工的延期工資,應當賦予職工更大的自主權,以滿足其多樣性的生活需求。”而從國際經驗來看,很多國家都已經在靈活使用公積金了。比如,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可用于醫療、教育和投資。
為了讓公積金從單一的住房保障工具,轉變為全方面的民生保障資源。從2025年7月起,公積金的使用范圍將出現重大變革。根據國務院最新發布的《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修訂草案》顯示,公積金未來將不再僅限于購房領域,會擴展到教育、醫療、養老等多個民生領域。這一重大新變革,對于3.5億有公積金賬戶的職工而言,實際上相當于變相漲工資。
根據國務院最新批復的方案,自2025年7月1日起,住房公積金將住房公積金用于五大新領域:子女教育支出、大病醫療費用、養老服務、職業技能提升、創業投資。當然,此次改革也設置了合理的提取條件,以及有限額管理。
比如,非住房領域的公積金年度提取總額不得超過賬戶余額的30%。此外,還設有分項限額:教育領域年提取上限為3萬元,醫療領域為5萬元,養老服務為4萬元,職業技能提升為2萬元,創業投資為10萬元。
其實,之前一線城市已經提前試點公積金擴大使用范圍的新政。上海從2025年4月起在浦東新區啟動公積金擴容使用點,首月就有8765名職工成功提取公積金,成功提取了公積金用于非住房領域,總金額達2.3億元。舉個例子,上海的陳女士向我們表示:“我女兒即將要出國留學,學費壓力很大,這次用公積金支付了15萬元的學費,相當于為家庭減輕了一大筆支付壓力?!?/p>
從目前情況來看,住房公積金擴大使用范圍,會給社會和經濟帶來兩大好處:一個是,把一直沉睡在公積金賬戶上的資金給盤活了。從之前住房公積金制度幫助數億職工實現“安居”,未來會繼續陪伴中國家庭走向“樂業”。這是公積金管理者理念上的進步。
另一個是,公積金擴容使用將對中國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廣大職工可以提取公積金賬面上的資金,用于教育、醫療、養老、創業、職業培訓等消費支出。此舉不僅減輕了職工的費用支出壓力,而且還能夠刺激消費增長。根據權威機構數據顯示,此項政策將在首年釋放約2.2萬億消費潛力,拉動GDP增長約0.6個百分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