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大品牌開始跟進輕食業務,健康餐突然成為了餐飲行業的新潮流。
肯德基旗下輕食品牌KPRO陸續開店;Tims天好咖啡宣布在全國門店同步推出有料能量碗系列;奈雪的茶也宣布即將開設30余家輕食店。這也是對消費趨勢的回應。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輕食市場規模已突破3200億元,預計2026年將突破5000億大關。
不過,經歷過幾輪起起伏伏,輕食市場仍然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隱憂。
NCBD(餐寶典)數據顯示,雖然中國輕食消費者規模從2017年的200萬,攀升至2024年底的3200萬,但是該品類的門店存活率大都不太理想。2023年輕食門店閉店率為27.0%,高于餐飲行業平均值22.6%,屬于“高危品類”。也正因如此,中國輕食相關餐飲企業成立數量從2021年的4905家,降至了2024年的3738家。
不過,在這個領域深耕了10年,超級碗Foodbowl對輕食這門生意也有了全新的理解。
日前,超級碗Foodbowl宣布其門店數量達到100家,并即將迎來全新的品牌升級“中國風味,熱烹輕食”。
據該品牌創始人高松透露,目前該品牌的門店模型和中后臺能力已經具備批量復制的條件。現已經開始進入深圳和杭州兩個城市,并開放聯營加盟合作,預計今年年底門店有望達到150家左右。
即便如此,相對于其他餐飲品類來說,這仍是個算不上快的速度。但在這樣緩慢而謹慎的擴張背后,是輕食這一品類從模仿、迭代再到本土化創新的探索歷程。
多元化的店型模型探索
2015年成立,經歷了健康餐行業的潮起潮落,10年時間100家門店,高松對超級碗Foodbowl目前的增長速度還是滿意的。
“看數字的話,這個速度放在任何一個行業里面都算非常慢的。但是經歷了無數的坑和曲折,做了很多的嘗試,才有了今天的單店模型效率以及中國風熱烹輕食理念,即便再來一次,我們依然可能還是這樣的速度。”即便經歷了10年的發展,高松仍然認為,100家門店對于超級碗Foodbowl來說,才是剛剛開始。
因為,站在今天這個節點上,超級碗Foodbowl才算真正明確了自己的產品和品牌定位,門店模型也剛剛進入到了及格階段。更重要的事,今天這個60分的門店模型,已經可以加快整體的開店速度了。
目前,超級碗Foodbowl已經開始與深圳和杭州兩地的聯營商合作,共同開拓全新的市場。與此同時,由于門店模型的愈發成熟,超級碗Foodbowl對于選址的要求也愈發的嚴格了。按照目前的拓新規劃,預計至2025年年底,深圳將開拓10家左右的新門店,杭州則有望新開5家店。
“我們肯定還是非常謹慎地選擇合作伙伴,并且謹慎地開店。”在高松看來,新門店模型之所以能夠成為超級碗Foodbowl進行大面積拓展的武器,其最顯著的改善在于銷售和成本。
在銷售方面,由于新品的不斷推出,以及全天各時間段銷售情況的補足,讓門店的銷售,實現了大幅增長。
人效上的改善則更為顯著。由于門店操作的標準化程度不斷提高,通過確定標準、門店培訓、執行落地以及日常考核等全流程管理,這套標準化的人效管理流程已經慢慢跑了起來。
作為一個以快餐模式為根基的品牌,擴張的概念不僅僅是門店的增長,更在于觸達更廣泛的消費人群。
為此,超級碗Foodbowl還在進行更多元的新門店模型探索。
近日,超級碗Foodbowl還在小米集團總部開設了一家全新的門店。并為這一類型的門店開發了一張全新的菜單,增加了意面、酸奶杯、小吃、甜品、飲料等更多產品,也使得堂食的體驗場景變得更多樣。
“一旦多了一個新模型,我們能去的地方一下子又多了很多。”據高松介紹,超級碗Foodbowl還在北京和上海分別開設了一家兒童友好餐廳。門店內配備有兒童洗手液、圍兜以及更矮的適合小朋友坐的桌子,還設有專門的兒童區域,菜單也設計成兒童能看得懂的圖文樣式。甚至連吧臺的高度都會做得更低,以便讓小朋友很容易看到餐臺上展示的各類產品。
兒童友好餐廳也讓超級碗Foodbowl有機會進入部分兒童休閑場地,小米門店模型未來或有望復制到更多的企業辦公區……更多元人群的覆蓋,帶來了更大規模擴張的機會,而規模帶來的邊際成本降低,也將形成真正的競爭力壁壘。
“坦白來講,我不覺得餐飲行業有什么絕對的核心優勢,如果只有一條的話,一定是規模帶來的邊際成本降低。”在高松看來,在形成真正的規模化壁壘之前,有無數能力需要構建——上新速度、持續進行產品迭代的能力、對用戶喜好的準確把握、更廣泛的門店覆蓋、店型的不斷升級與改造、品牌能力等等,各個環節組合起來,才能形成一個品牌的綜合壁壘。
也正因如此,作為一個有著100家門店的餐飲品牌創始人,高松把更多的時間花在了做增長、新產品和新模型探索上。
一個季度迭代3-4款新品
事實上,從 2015年創立之時起,Foodbowl團隊就有期望能夠做出更適合中國人的健康飲食。在這個過程中,進行了多個方向上的調整,還一度測試過墨西哥餐、東南亞餐等等。直至去年Foodbowl實現了更明確的品牌定位后,才將這一理念進行了重新梳理,總結為“中國風味,熱烹輕食”。
這個全新的口號背后,有兩個核心關鍵詞,中國味和熱烹。
“中國味”即體現著對口味的追求。“怎么把健康做好吃?經過反復的探索發現,還是要回到中國人的口味里去做好吃。是媽媽的味道,也是各個地域的傳統風味,因此我們還是要回到地域風味上去尋找輕食的新解法。”從黃柿子鮮蔬鍋,到江南咬春雞肉菜飯,高松和團隊以中國膳食指南的飲食結構寶塔為依據,將蔬菜、肉和碳水的比例保持在8: 3: 3的水平,去掉傳統烹飪中的高油高鹽成分,推出了更加健康的中式健康餐產品。
而“熱烹”則體現了對產品形式的探索。這其中,既有滿足用戶在冬天希望吃熱食的需求,更有進一步提高現制產品比例的目的。作為一個以線下門店為核心的餐飲業態,Foodbowl的品牌好感度來自于明廚明檔、現場制作。“熱烹”一詞也充分體現了現制的概念,無論是烤三文魚,還是燉牛腩,都是對門店現制的形象體現。
為此,超級碗Foodbowl還為“熱烹”一詞申請了“熱烹輕食開創者”認證。
一個季度3-4款新品,在高松看來,Foodbowl如今的產品開發策略,主要圍繞著填補空白和用戶洞察兩個方向而進行。
為了填補飲料的空白,Foodbowl已經開始測試椰子水、咖啡以及果汁。并有望快速跑出較為確定的答案。
為兒童開發的Babybowl產品,則是用戶洞察的結果。在很多商場門店中,常常有很多父母帶著孩子吃超級碗Foodbowl,一個帶著女兒來用餐的父親向高松抱怨,是否能推出小份一點的產品,以適應孩子的飯量需求。
雖然一直以減脂人群為核心用戶,但隨著市場的擴大以及消費理念的成熟,也讓超級碗Foodbowl覆蓋了越來越多輕健康和健康飲食剛需人群。
有的老年人健康理念超前,帶著全家一起吃超級碗Foodbowl;還有患糖尿病的老大爺在吃了超級碗Foodbowl后發現,血糖指標十分平穩,從此成了忠實擁躉;并且疫情后人們對體檢的重視愈發提高,很多用戶在體檢后也會出現較強的健康餐需求。
雖然一直以減脂人群為核心用戶,但隨著市場的擴大以及健康消費理念的成熟,也讓超級碗Foodbowl覆蓋了越來越多有健康飲食需求的多元化人群。
“我們跟當下流行茶飲咖啡不太一樣,超級碗本質上解決的是剛需,我們做的不是情緒價值的消費。”在高松看來,從老年人的控糖需求,孩子與父母共同就餐的需求,以及針對下午小餓小困場景推出的貝貝果和恰巴塔,都是在解決用戶在特定場景下的剛需問題。
增長與迭代背后的組織力模型
作為一個剛剛站在規模化增長節點上的品牌,超級碗Foodbowl所面對的挑戰是多元的。而在門店、產品等顯性挑戰之外,組織能力的挑戰則是決定一個企業成長天花板的關鍵一環。
組織架構的問題是個無限游戲,只要企業仍在增長,就永遠需要解決在不同規模之下的組織難題。
比如,如何敏銳洞察用戶需求,并實現快速反應?對此,超級碗Foodbowl內部建立了一個名為“店長客服”的機制,每個店長都在任何時間都可以對門店的執行細節提出整改需求,而這個客服機制的第一負責人是創始人以及整個高管團隊。
這既是一個兼具功能性和組織性的制度。一方面,店長是“聽得見炮火的人”,他們最清楚消費者的需求以及門店中亟需改善的細節。而由高管團隊負責的“店長客服”機制,可以降低建議在組織架構中層層遞減的風險;另一方面,這也是一種對組織內部話語權的重新定義。“我們內部有一句話,即決定話語權的不是職位和年齡的高低,而是對用戶的理解。”在高松看來,店長比高管更理解用戶,我們得相信店長們的判斷。他認為緊急的事情,就應當緊急的干。
并且,從2023年開始,超級碗Foodbowl成立了用戶調研組,以季度為單位做消費人群偏好的跟蹤問卷。
品牌力則是超級碗Foodbowl規模增長過程中所面對的另一個難題。今天的品牌傳播變成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不只是做好產品和門店即可,而需要做好綜合性的口碑傳播,以及對來自社交媒體的各類反饋進行聆聽、篩選和有效落地。越來越多的觸點塑造了超級碗的品牌形象,但如何讓超級碗的形象變得如我們想象的那樣立體和準確,就是另外一個更具挑戰的事情。
雖然算不上新品類,但是輕食在中國市場的批量大規模復制,卻仍然是個充滿挑戰的新鮮事。這是一次由內到外的全面探索,正如高松所說的那樣,“在我們的底層能力中,最重要的一個便是把消費者當做朋友。當朋友有需求的時候,你是怎么對待他的,那就應該用同樣的方法對待顧客。組織能力的升級不是線性變化,有可能指數級或者是脈沖式的,但我們現在無從可知,只能逐步進行探索。”(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 | 謝璇,編輯 | 房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