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浙江熔熔廣播電視網絡(集團)有限公司出品、浙江成菲演藝(集團)有限公司制作的古裝甜寵探案微短劇《大理寺畫師》即將啟動。二十集古裝喜劇《奇衙軼事》、院線電影《民國探案1930》及抗日愛國電影《臺島軼事》也預計將于年內及2026年年初開機。這四部作品均由封喜軍擔任總監制。面對當前微短劇市場機遇與挑戰,封喜軍闡述了《大理寺畫師》如何以“畫師探案”為核心創意破局,致力于打造兼具藝術性、專業性與市場吸引力的精品微短劇,為行業注入創新活力。
洞察市場:精品化是微短劇破局關鍵
《大理寺畫師》講述了現代天才美術生程憶青意外穿越至架空王朝南蜀,開局即淪為死囚,卻憑借其“一比一精準還原人像”的現代畫技絕處逢生,被冷面大理寺少卿許晉收為畫師助手,破解樁樁懸案的故事。
談及項目緣起,封喜軍首先分析了微短劇市場現狀:“當前微短劇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但內容同質化、制作粗糙、劇情懸浮等問題也日益凸顯。觀眾渴望在碎片化時間里獲得不‘碎’的觀劇體驗——即節奏緊湊但不失深度,體量輕巧但制作精良,情感甜寵但邏輯自洽。”
他表示《大理寺畫師》的創制正是瞄準了這一市場空白。“我們不想做流水線上的快餐產品,而是希望以電影級的創作標準、扎實的劇本內核和獨特的藝術表達,探索微短劇精品化的可行路徑,證明‘短’不等于‘淺’,‘微’也能承載‘大’格局。”
“畫技破案”:專業設定帶來新鮮體驗
微短劇的體量要求敘事高度凝練,“我們將做到節奏明快、沖突密集,每集都有鉤子,讓觀眾看得過癮。”
封喜軍表示相較于以往同質化的微短劇,《大理寺畫師》的核心創新在于“畫師探案”體系的全新構建。“這部劇最大的突破,在于將女主角程憶青的現代美術專業技能——尤其是超凡的一比一人像復刻能力,深度融入古代刑偵邏輯,使之成為驅動劇情的關鍵引擎。”他介紹:“畫像在劇中不僅是追捕工具,更是‘物證’的延伸。它能還原被刻意破壞的現場細節,能通過微表情捕捉拆穿謊言,能串聯起看似無關的線索形成證據鏈。這種設定,既賦予了傳統探案劇新鮮視角,也為核心劇情沖突提供了扎實的專業支撐。”封喜軍透露,專業團隊嚴格打磨每一個細節,確保“以畫破案”的過程既具視覺奇觀,又經得起邏輯推敲,如“枯尸一夜復活”、“狐妖夜半娶親”等離奇案件,其破解均與女主角的畫技密不可分。這種視覺化的探案過程將為觀眾帶來新鮮體驗。
“甜寵”賦能:情感與懸疑有機融合
面對微短劇市場“甜寵”元素盛行的現狀,封喜軍闡述了《大理寺畫師》的差異化亮點:“我們擁抱‘甜寵’的市場需求,但拒絕讓其淪為空洞的標簽。劇中的情感線是深度嵌套在懸疑探案和人物成長之中的。”
他形象地概括了男女主角的關系:“‘嘴硬心軟活閻王’許晉與‘機靈求生小畫師’程憶青,一個背負血海深仇冷面執法,一個為求生存不得不‘慫’中帶剛。他們的情感火花,源于探案過程中生死與共的信任積累,源于價值觀的碰撞與認同,源于從相互利用到彼此救贖的深刻轉變。這種基于劇情和人物性格自然生發的情感,其‘甜度’才更真實、更動人,避免了為甜而甜的工業糖精感。”
值得一提的是,《大理寺畫師》雖為微短劇,但敘事格局并不小。“單元案件背后,始終貫穿著南蜀朝堂上宰相蘇平坤結黨營私、殘害忠良的主線陰謀。主角團在破解一個個謎案的同時,也被更深地卷入這場關乎王朝命運的斗爭漩渦。”他強調,這種設計不僅增加了劇情的厚重感和懸念的層次感,也通過“舉人以命入局”、“貴女大義抉擇”等情節,升華了主題,呼應了“朝肅奸佞,萬人得自清”的家國情懷。“微短劇同樣可以探討正義、忠誠與犧牲,關鍵在于如何將宏大敘事巧妙地濃縮在精煉的體量中,用高能反轉和快節奏推進來承載。”
為了將《大理寺畫師》打造成高品質微短劇,總監制封喜軍對制作水準提出了高要求。“每集15分鐘的體量,意味著每一幀畫面、每一句臺詞都需高效精準。”據了解,該劇主創團隊強大,由打造過《精忠岳飛》《喋血抗日》的中國香港導演王英德執導,確保畫師探案與權謀戲份的戲劇張力;曾參與河南衛視《七夕奇妙游》《重陽奇妙游》等國風爆款節目的丹娜團隊操刀服化,確保劇中南蜀風貌既符合歷史韻味又兼具審美創新。封喜軍表示:“從劇本打磨、美術設計到服化道,每個環節都將精益求精,目標是將《大理寺畫師》打造成微短劇的標桿,作為中國微短劇精品化戰略的一次重要實踐,持續推動類型作品的創新表達與品質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