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天津迎來了一次重要的國際會議——上海合作組織外長會議。來自各成員國的外交代表齊聚一堂,共商區(qū)域合作與安全事務。
此次會議中,一個身影尤為引人注目,那便是印度外長蘇杰生。
這是他自2019年以來首次訪華,時隔多年,再度踏上中國的土地,顯得格外慎重。
蘇杰生的發(fā)言內(nèi)容雖然正氣凜然,但也透著幾分小心翼翼。
他在會上呼吁成員國在打擊恐怖主義問題上采取“零容忍”態(tài)度,語氣堅定,卻始終沒有提到任何國家的名字。
在場的人都心知肚明,這番話其實是影射巴基斯坦,尤其是針對前些年印巴邊境的恐怖主義活動。但蘇杰生并沒有點名——畢竟,巴基斯坦外長達爾此時也在同一會議廳里,氣氛顯得微妙又緊張。
要知道,往年印度外交官在類似場合可不是這個樣子。印度曾經(jīng)咄咄逼人,話里話外毫不避諱直接點名巴基斯坦,態(tài)度強硬,甚至有些盛氣凌人。
然而這一次,蘇杰生卻表現(xiàn)得異常謹慎,連話都說得格外含蓄。這背后,自然有其不得不小心的深層原因。
這一切,還得從前些年印巴之間的軍事沖突說起。
那一場沖突,堪稱一次“照妖鏡”,把印度長期以來引以為傲的“強大”外殼撕破了不少。
當時,印度空軍號稱裝備先進,兵力強大,但結果卻是被巴基斯坦空軍打得灰頭土臉。短短幾天,印度不僅沒占到便宜,還折損了戰(zhàn)機,甚至一名飛行員被俘。
那一役,可以說是讓世界重新審視了印度的軍事實力。
印度本來一直靠著其龐大的人口和經(jīng)濟體量,在國際事務中頻頻發(fā)聲,試圖在大國之間左右逢源。它的地緣位置也讓美、俄等國在與中國博弈時,將其視為可利用的“棋子”。
可這場沖突過后,印度的“外強中干”暴露無遺,它連巴基斯坦都拿不下,還如何承擔制衡中國的角色?
這就像一位賭徒,一直靠虛張聲勢在賭桌上混得風生水起,可一旦真刀實槍較量一次,牌桌上的人就都看穿了他的底牌。美國、俄羅斯自然也不傻,一旦發(fā)現(xiàn)印度不具備真正制衡中國的實力,就不會再把太多籌碼壓在它身上。
再來看當前的國際局勢。
俄羅斯深陷俄烏戰(zhàn)爭泥潭,自顧不暇,在經(jīng)濟上更加依賴中國的支持。
而中俄兩國關系近年越走越近,俄羅斯在態(tài)度上更傾向合作而非對抗。對于印度來說,原本以為可以在中俄之間游刃有余,現(xiàn)在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騰挪空間”正在被壓縮。
美國這邊,也不再如從前那般熱情。與中國的貿(mào)易戰(zhàn)雖仍有余波,但美國已經(jīng)嘗到了中國反擊的厲害。
在全球多重危機交織下,美國政府有心無力,再加上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yōu)先”政策,也逐漸對印度收緊了笑臉。不僅如此,美國還計劃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征收500%的“二級關稅”。
表面上說是制裁俄羅斯,其實更像是借此機會狠狠地收割一下印度。
中國這邊,自然也沒有坐視。在印巴沖突中,中國旗幟鮮明地支持巴基斯坦,強調(diào)其維護領土完整的權利。而在中印邊境爭議中,中國始終態(tài)度堅決,毫不退讓。
此外,中國還對印度出口的化工產(chǎn)品征收高達166.2%的反傾銷稅,經(jīng)濟上也給印度施加壓力。
至于俄羅斯,一邊拉攏印度加入金磚機制對抗西方,口口聲聲談“合作”,一邊又承諾可以幫助印度建設蘇-57隱身戰(zhàn)機的生產(chǎn)線。
看似“高端合作”,實際上是想用印度的錢補貼自己五代機項目的財政窟窿。印度出錢出力,俄羅斯賺得盆滿缽滿。
這一系列舉動清楚地表明,過去那種“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印度博弈術,如今已經(jīng)不再靈驗。
曾經(jīng)靠著中美俄三方制衡而騰挪的空間,如今正在被美俄兩國慢慢擠壓。看準了印度的虛弱,三方都逐漸達成一種“默契”:印度沒有利用價值的時候,就是該被“收割”的對象。
面對這樣的局面,印度自然不甘心就此沉淪。
于是,莫迪總理在今年7月初展開了一場“遠征”,先后訪問了加納、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阿根廷、巴西和納米比亞等五個國家。這些國家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是發(fā)展中國家,也被稱為“全球南方”。
莫迪的這次外訪表面上看是推動外交關系,實則是想借此擴大印度的影響力,挽回在國際上的聲譽。但問題在于,影響力不是靠一趟出訪就能樹立的。
國家實力的根基,終歸還是自身的硬實力。
印度的硬實力怎么樣呢?
就拿軍工來說,所謂的國產(chǎn)三代戰(zhàn)機“光輝”計劃,搞了數(shù)十年依然難以批量裝備;“阿瓊”主戰(zhàn)坦克也是雷聲大、雨點小,研發(fā)了幾十年依舊沒能全面列裝。
反觀其他國家,連土耳其都能基本實現(xiàn)五代機的自主研發(fā),印度卻仍在三代機徘徊。這些尷尬的現(xiàn)實揭示了印度所謂“世界第五大經(jīng)濟體”的虛胖本質(zhì)。
如今的印度,仿佛一個打扮得體卻家底空虛的“巨人”,在國際舞臺上越來越難自處。曾經(jīng)那些看似游刃有余的外交策略,漸漸變得蒼白無力。各大國的態(tài)度轉變,也說明印度再也不是那個能“吃三家飯”的角色了。
面對風云詭譎的國際局勢,印度或許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定位。靠話術與外交平衡術換不來真正的安全與尊重,只有扎扎實實地發(fā)展經(jīng)濟、強化工業(yè)、提升科技實力,才能讓世界真正尊重你。否則,縱然會場上話說得再漂亮,心里那份小心翼翼,終究是遮不住的。
本期內(nèi)容到這里就要結束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在某些方面觀點與本文不一致是正常的。 大家要文明交流,互相賦能。 感謝理解。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wǎng)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nèi)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lián)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