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啤酒香飄于紅瓦綠樹、碧海藍天之間,青島國際啤酒節又一次如約而至。啤酒早已融入了青島的飲食文化,與這座山海之城血脈交融。漫步于島城街頭,隨處可見的啤酒屋、燒烤攤,無一不在訴說著島城的啤酒文化。
從計劃經濟的憑票供應、打酒帶菜,到商品經濟的不斷出新、繁榮發展,青島啤酒一直是這座城市獨一無二的主流。也是餐桌酒宴、茶余飯后說不完的話題。作為青島本地人來說,炎熱的夏日,一杯冰爽的散啤,成了這個時節的主打歌。
2025年,博山路。近期火爆出圈的青島啤酒交易所,成為社交媒體以及市民茶余飯后的一個熱度話題,也引燃了島城夏日消費的新潮流。
2025年,即墨路。市民游客排隊在“啤酒交易所”前掃碼,品嘗各種口味的青島啤酒。
2025年,博山路。如今,形式更加新穎的“青島啤酒交易所”陸續出現在島城街頭,既可以提供不同口味的啤酒種類,也成為一個新的網紅打卡點。
2025年,中山路。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已不再滿足于傳統的啤酒口味,而是追求更加新鮮、多樣化的口感體驗,啤酒的口味也是不斷出新,滿足了年輕群體對新鮮事物的渴望。
7月18日,一年一度的青島國際啤酒節又拉開了序幕,一個泡沫與浪花同舞的青島之夏,激情與夢想同在,又有誰能拒絕此時的青島?走在青島的大街小巷,各種啤酒容器遍布,見證著青島人對啤酒的熱愛,也盡顯著青島人豁達豪爽的性格。
青島人對啤酒有著天然的親切感,春夏秋冬,無論四季,青島人對啤酒的熱愛,似乎都刻進了骨子里。如果要想了解青島,就要先了解青島的啤酒,融入了啤酒文化,也就融進了這座城市的生活。
2006年,登州路啤酒街。身處青島啤酒廠外的啤酒街,最初幾年很是輝煌,可惜后來旅游氣息越來越濃,價格飛漲,漸漸脫離了青島土著的選擇地,只是到了旅游季節方能看到一些往日的紅火氣息。
2008年,寧夏路,大飯店、小酒館,有生意的地方最缺不了的就是啤酒了。
2013年,臺東,青島之夏,坐在馬路邊上,來一杯暢爽的啤酒,才是這個夏天該有的樣子。
2012年,湖南路,塑料袋里的青島啤酒,插上根吸管,是夏日炎炎的消暑劑。
2013年,易州路,運送散啤酒的車正在給周邊的啤酒屋配貨。
圖左:2009年,寧波路,一家啤酒屋前;圖右: 2009年,觀象二路,一位提著散啤走在回家路上的女士。
夏天的青島,啤酒桶,塑料袋,大街小巷都仿佛是散啤拼湊成的色調。
2014年,銀川東路,或三兩好友閑談,或一人舉杯獨酌,小酒館中感受煙火氣息,大飯店里則是享受生活的情調。
2008年,曲阜路,兩位漂亮的外國女士正在津津有味的品嘗著塑料袋中的青島啤酒。
2022年,第一海水浴場,啤酒桶擺到了大海邊,泡沫與浪花,完美的融合,這才是最愜意的青島之夏。
2016年,聊城路,一位推著散啤桶過馬路的赤膊青年。
圖左:2013年,黃島路,拎著袋裝啤酒的市民;2006年,聊城路,一位老人手提散啤和一位買回菜在路邊休息的老人聊天。
青島一大怪,“啤酒裝進塑料袋”,方便、保鮮、接地氣。這是城市的一道風景線,也是青島人的生活日常......
圖左:2009年,禹城路,一家小雜貨店鋪門前;圖右:2009年,滄口路上,兩位男士正在屋內哈著散啤。
新鮮的散啤為市民提供了方便,成為夏天里解暑消乏、聊天會友的絕配。
2012年,芝罘路上的一家人正在吃著午飯,到了夏天必定離不開啤酒。
2012年,膠東路路旁。青島人哈啤酒,可以不在乎春夏秋冬,可以不在意場地環境,只要感覺舒爽,就是這么簡單。馬扎子、散啤、燒烤,三倆好友,別樣的情懷,只有青島人才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和享受。
2012年,四方路上,夕陽下,正在路旁干哈散啤的男人。
2013年,清和路上一排的酒館、飯店和啤酒屋。與不遠處的營口路相呼應,登州路沒火起來,這一帶卻是異常紅火。
2013年,臺東的夏夜。對本地人或外地人來說,啤酒已經成為一種青島的城市符號。小桌、馬扎,一盤辣嘎啦或是一碟“毛花拼盤”,推杯換盞中增進著感情。
2014年,夜間,招遠路與東阿路交叉口的啤酒屋。
1998年,幾個小伙提著散啤走在光滑油亮的“波螺油子”上,這種塑料袋打啤酒成了城市一景,方便快捷,省卻了以往用麥大羅、暖瓶燎壺打完酒還要沖刷干凈的麻煩。
2011年,臺東一家啤酒屋外前,啤酒桶與店主手中塑料袋中的散啤,構成了夏日島城的獨特畫面。
2007年,康寧路,一家啤酒屋里,季節的變換影響不了哈啤酒的心情。
2005年,市場三路上正在哈散啤的外國友人。哈啤酒、吃烤肉,與世界干杯的青島啤酒,怎么能少了外國人的身影呢~
圖左:2014年,曲阜路,舉杯暢飲的時尚女士;圖右:2017年,黃島路,拿著袋裝啤酒拍照的女士。
夏天的青啤,不僅有情調,更是格外清爽。啤酒的誘惑,對于城市的居民來說,可謂男女通殺的島城夏季“殺手锏”。這是青島本地人的專屬,成為一種停不下來的生活節奏。
2013年,李村路上的啤酒屋,招牌也別具特色。
圖左:2014年,芝罘路一家啤酒屋前;圖右:2014年,芝罘路上,一位老先生品著杯中的啤酒。
哈散啤在于酒的新鮮度,也在于心情,小矮桌、馬扎子,干哈也可,幾串烤肉、一盤煮花生、一盤拌黃瓜即是絕配,天南地北、吆三喝四,拋開日間的煩惱,濃濃市井煙火氣的這里,就是無數人的一片天堂。
圖左:2008年,博山路上的一家啤酒屋前,服務員正在為顧客打酒;圖右:2005年,寧夏路,拎著兩大袋啤酒的女士。
對青島人來說,超市里賣的瓶裝啤遠遠比不上現打的扎啤來的有味道。在青島的街頭巷尾能感受到的最生動的土著文化,就是啤酒屋里的扎啤杯,和“啤酒裝進塑料袋”的畫面。
2012年,黃島路上。大碗里的散啤和簡單的小菜,是不少人的標配。
2010年,芝罘路,一家啤酒屋前,店主正在等待著前來打酒的顧客。
圖左:2011年,無棣路,雪中的啤酒屋;2013年,臨邑路,雪中啤酒屋。
對這座城市而言,青島的啤酒屬于一年四季,這種老青島們喜愛的生活方式,也是青島的日常寫照。
2015年,芝罘路上。冬日里,定做羽絨服的生意也抵不住啤酒屋的熱度了。
2006年,登州路啤酒街上用啤酒瓶子搭建的造型。
左圖:2016年,黃島路;右圖:2023年,海泊路與易州路交叉口。
青島的夏夜,啤酒不可或缺。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式啤酒桶逐漸被現代化設備所淘汰。
青島隨處是風景,夏日的城市則處處是風情。對于青島人來說,如果要說“哈”啤酒,可以無處不在,青島之夏,滿大街隨處可見的大小飯店、啤酒屋、燒烤攤又忙碌熱鬧了起來。 啤酒,早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也成為青島市民的一種別樣的生活方式。
“青島與世界干杯”, 漫步青島老城區,端起一杯冰爽的青島啤酒,你可以暢飲、也可以細品,去感受青島獨特的夏日風情,去感受第35屆 青島國際啤酒節的無盡魅力!
【獻給青島的時代記憶】
由蕓廷藝術空間、時空圖景影像工作室策劃,歷時三年編輯整理,“我記得:蕓廷當代紀實攝影收藏系列”首部出版物《他的城:1978—2024年青島》上線首發。
日前,攝影家吳正中的《他的城》繼榮獲第二屆像素攝影書獎·年度攝影畫冊獎之后,又榮登第十二屆中國攝影年度排行榜。
圖/吳正中
文/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發布,轉載請注明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