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未至,滬上已彌漫起月餅的甜香。7月16日至17日,2025年上海市食品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暨第八屆“南僑杯”月餅技能比武在上海舉行。
圖為根據賽制,每位選手現場制作?款?式?餅或蘇式?餅、?款創意?餅,并擺臺展示中秋月餅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圖為裁判們正在對參賽月餅進行逐個評選打分。
圖為國家級裁判團隊依據作品的色、香、味、形、衛生、創意、擺臺呈現、制作流程效率等維度進行綜合評分,最終角逐出各獎項。
本屆賽事共吸引了來自長三角地區的23家企業和69名選手參與。國家級裁判團隊依據作品的色、香、味、形、衛生、創意、擺臺呈現、制作流程效率等維度進行綜合評分,最終角逐出各獎項。
據了解,每位選手現場需制作?款?式?餅或蘇式?餅、?款創意?餅,并擺臺展示中秋月餅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從百年老字號的傳承者,到新銳品牌的創新者,既有手握數十年經驗的 “老法師”,也有身懷新理念的 “生力軍”。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有傳統的廣式、蘇式月餅,選手們還結合潮流,設計制作出了LABUBU造型的創意月餅,以及食藥同源的滋補型月餅。這些月餅制作領域的“能工巧匠”帶著各自的獨門絕技而來,白色的工帽下,是同樣專注的眼神;翻飛的手腕間,是對 “食” 字的敬畏與堅守。
圖為作為寧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西周芳記”首次參賽。第五代傳承人陳家禮帶來了包括蘇式海苔、五仁、黃精等多款經典的蘇式月餅來到現場與各路高手同臺競技。據陳家禮介紹,經典的蘇式海苔選用了象山西滬港的海苔,而且必須是鮮味最足的1月采收的冬苔。為提升月餅的口感,他們本次創新性地在面團中加入奶酪、黃油、杏仁粉等原料,奶香濃郁的餅皮包裹著海苔果仁,是中西融合的海派味道。
圖為“西周芳記”的黃精果仁月餅選用特定產區的中藥材--黃精作為餡料與果仁混合,在保證口感的同時做到了食藥同源的滋補功效。
大賽評委、上海市現代食品職業技能培訓中心校長干文華介紹說:“相較往年,本屆賽事著重強調低GI(升糖指數)概念。為符合低GI要求,不少參賽月餅配方普遍減糖20%-30%,并創新添加天然谷物食材,同時減少酥皮的用油量,在口感不變的情況下讓大家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匠心承工運,餅味憶百年” ,月餅技能比武恰逢百年工運。這場比武,是技藝的競技場——皮料餡料的配比、烘焙的火候在切磋中愈發精進;是文化的傳習所——讓廣式的醇厚、蘇式的酥香、創新的理念在交流中薪火相傳;更是行業的瞭望臺 —— 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探尋月餅文化走向更遠未來的密碼。
在大賽現場,不僅是一場感官的盛宴,更是嗅覺與味覺的交誼舞會。空氣中交織著豆沙的綿甜、蓮蓉的清香、火腿的咸鮮,還有芝麻、核桃、桂花的復合香氣,織成一張誘人的味覺網。選手們屏氣凝神,稱量務求毫厘不差,包餡講究嚴絲合縫,壓模追求紋樣清晰。有人專注于傳統技藝的復刻,指尖的力度里藏著祖輩的智慧;有人則大膽嘗試新技法,將現代烘焙理念融入面團餳面。看那蘇式月餅的起酥,如層疊的云浪;觀那流心月餅的流餡,似融化的月光 —— 每一個細節,都是匠心的注腳。
上海市食品協會常務副會長高克敏介紹道,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月餅也在推陳出新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和開拓。此次大賽不僅是月餅制作技藝的切磋,更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本次大賽吸引到了不少長三角地區的非遺月餅品牌前來參賽,帶來了匠心品質的同時也為大賽及業界注入了新鮮血液和靈感啟發。
圖為結合爆款IP LABUBU打造的趣味造型,展現月餅的創意巧思。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福穿越千年,滬上匠人們正用雙手,讓這枚小小的月餅,載著傳統的重量,帶著創新的光芒,走向更綿長的歲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