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知道大肉是什么意思,那恭喜你,你距離某種讓人窒息的氛圍很遠。
今天聊聊【大肉】這個詞。
現(xiàn)在西北民間約定俗成稱呼豬肉為大肉,以至于有些本地人覺得這是自古以來。但是悖論在于,越來越細分出售的下水,豬肝、豬大腸之類、為什么不叫大肝、大大腸?
為什么要用【大肉】替代【豬肉】呢?原因是有些人聽不得【豬】字。
至于誰不愿意聽到【豬】字,不愿意看到【豬】跑,大家心知肚明。這種事態(tài)竟然發(fā)展到:在過去的三屆豬年春晚上,中國人竟然看不到一只福豬的形象。
陶醫(yī)生一氣之下,干脆給國家信訪局提建議,在生肖文化中用貓?zhí)娲i(詳見:)。黑色幽默一把,欲哭無淚。
那些覺得【打我小時候起大肉就是豬肉】的人,希望你們明白一個道理,【我小時候就這樣】不代表自古以來。
你小時候就有電視,自古以來就有嗎?你小時候就叫大肉,那是因為這種避諱文化在你小時候就已經(jīng)形成了。
一,古人很少吃肉,有肉的食物,會出于【大魚大肉】的奢侈感而稱之為【大肉某某】,比如常見的【大肉面】【大肉包】,這里的【大】不是代指豬,而是多,而是肥美的意思。
二,用【大肉】檢索晚清民國期刊數(shù)據(jù)庫,幾乎一無所獲,唯一能看到民國年間市場上的【大肉】,就是1934年張恨水在西安看見的【水盆大肉】(其他出現(xiàn)的大肉,還是大魚大肉的意思)。
當時張恨水準備考察西蘭公路,他的這條記錄很說明問題:
1,張恨水不明白【水盆大肉】的意思,說明當時市面上必然很少有【大肉】這個字眼出現(xiàn),而且豬肉攤上也絕沒有用【大肉】,否則張恨水再傻,也不至于不知道【大肉】代指豬肉。
2,那些【我小時候就這樣】的人更加不可思議的是,當時西安的【水盆大肉】,并不是水盆豬肉,而就是現(xiàn)在的【水盆羊肉】,可見這里的【大肉】還是多、肥美的意思,而且也沒有任何避諱,試想如果現(xiàn)在在西安用【大肉】代指【羊肉】,會有怎樣的風波?
這已經(jīng)足夠說明【大肉】被用來完全代指【豬肉】,起碼是在民國以后了。
不要習以為常了,就覺得理所應當。肉多肉美,就是大肉,大肉從來不是豬肉的特指。
忌諱越多,忌諱越多,永無止境。
正本清源一下。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