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7月15日,外交部證實英偉達CEO黃仁勛已在北京,他來華行程引發諸多猜測。而此前中美外長吉隆坡會晤成果積極,特朗普訪華之事也被提上日程。7月11日,中國外長同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吉隆坡舉行會晤,會談持續約1個小時。這次會晤是特朗普政府上臺后,中美外長首次直接接觸。雙方對此次會談評價頗高,均用“積極、務實、建設性”來形容。魯比奧稱此次會議富有成效,中國外長強調應將兩國元首重要共識轉化為具體政策和行動。
英偉達公司(資料圖)
這次會晤意義非凡,標志著兩國在經歷科技戰、關稅摩擦后的外交渠道實質性恢復。雙方還一致同意“加強各領域各層級溝通對話”,為元首會晤奠定了基礎。雖說中美之間在貿易、臺灣問題等方面仍存在分歧,但此次雙方將重點放在“管控分歧”和“探索合作領域”上。魯比奧明確表示,貿易并非會談重點,反而討論起氣候變化、公共衛生等非敏感議題,態度務實誠懇,這種求同存異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為特朗普訪華創造了政治空間。
會晤結束后的采訪中,魯比奧透露特朗普已受邀訪華,且兩位元首都希望實現會晤,中美正努力確定日期。這可是第一次由美國高級官員在正式場合確認此事,意味著雙方對高層會晤的共識,從私下溝通轉向公開推進。
就在中美外長完成碰面后,黃仁勛迅速抵達中國。他不僅要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國際供應鏈博覽會,還將與中國多名高級官員會面。值得注意的是,在他來華前一天,還現身白宮與特朗普會面,所以他此次來華極有可能帶著特朗普的口信。
從商業角度來看,黃仁勛來華首要任務是穩住中國市場,減少美國出口限制帶來的負面影響。中國可是英偉達全球最大的單個市場,去年為其貢獻超170億美元收入,占總銷售額兩成多。但從2023年開始,美國政府多次收緊芯片出口管控,英偉達失去中國市場。據估算,今年第二財季,英偉達因此少賺80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黃仁勛計劃9月推出專為中國設計的芯片,這款芯片去除受限制技術,符合美國出口規定,價格在6500到8000美元,能滿足中小企業推理需求,填補H20芯片被禁后的市場空缺。他還將借參加北京國際供應鏈博覽會之機,展示英偉達在AI芯片等領域技術實力,向中方高層表明會持續服務中國市場的決心。
在政治方面,黃仁勛一方面憑借英偉達全球市值第一、AI技術領先的優勢,試圖說服美國政府放寬出口限制;另一方面,想通過民間渠道為中美合作營造良好氛圍。此前有美國媒體報道,白宮準備讓特朗普帶領幾十位商界大佬訪華,黃仁勛作為科技巨頭代表,是民間渠道關鍵一環。以這種非官方方式來華,可減少政治敏感問題,既能試探中方態度,又能為正式訪問打基礎。
7月15日,黃仁勛在北京表示,美國政府已批準相關出口許可,英偉達即將向中國市場銷售H20芯片,同時將推出專為計算機圖形、數字孿生和人工智能設計的新款GPU。這一消息無疑給中美在芯片領域的交流合作注入一劑強心針。
黃仁勛受訪(資料圖)
從目前情況來看,特朗普訪華有較大可能性,且有兩個時間點備受關注。
一是9月初。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戰勝利80周年,9月初北京將舉行相關紀念活動,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內的多國領導人都會出席。美國也是二戰戰勝國,特朗普出席抗戰勝利紀念活動符合邏輯。而且特朗普一直以來喜歡在國際重大場合露面,他或許不想錯過此次盛會,同時也可能想借此機會與普京進行面對面會晤,所以9月初訪華可能性較大。
二是10月下旬。按照外交慣例,美國總統通常會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峰會,10月下旬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將舉行,特朗普可能借此機會順道訪華,在多邊外交舞臺上與中國交流,也便于與其他國家協調對華政策等相關事務。
特朗普急著訪華,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緩解國內經濟壓力與提升支持率。明年是美國中期選舉年,美國當下經濟狀況不佳,特朗普支持率受到重創,民主黨也試圖借此卷土重來。加強與中方的經濟合作和貿易往來,有助于緩解美國經濟困境,為特朗普在中期選舉中贏得更多支持。另外,美國稀土儲備僅夠維持兩個月,軍工與新能源車等產業急需中國稀土,若能通過訪華解決稀土問題,對特朗普而言是重大成果。
其次,訪華順應美國商界訴求。美國商界對關稅政策反彈強烈,像蘋果、輝達等企業通過游說施壓政府緩和對華關系。此前外媒報道,特朗普計劃率數十位CEO訪華,效仿中東“萬億訂單秀”,這樣既能討好商界,又能在媒體鏡頭前營造“歷史性握手”的場面。
最后,改善中美關系以穩定國際格局。特朗普如今面臨諸多國內挑戰,如債務危機、與民主黨的政治斗爭等,外部則有俄烏沖突和中東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他不希望與中國產生沖突而分散精力。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關系走向對兩國利益及世界格局影響深遠。特朗普希望通過訪華穩住中美關系,這對中美乃至世界都有益處。
中方在制裁魯比奧的背景下同意會晤,展現出在中美關系上的策略性。既對美方保持壓力,又為兩國關系發展留有余地。中方明確表示要“積極、務實、建設性”地推動中美關系,呼吁將元首共識轉化為實際行動,這暗示著對特朗普訪華持開放態度。同時,王毅外長明確了臺灣問題、中方發展權等四條不能觸碰的“紅線”,為可能的元首會晤設定框架,防止美方言行不一。
黃仁勛(資料圖)
若特朗普訪華成行,對中美關系將產生重要影響。在經濟領域,有望推動兩國在貿易、投資、科技等方面的合作,緩解當前緊張的經貿關系,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動力。比如在芯片領域,英偉達等企業與中國的合作可能進一步深化,中國廣闊的市場需求與美國先進的芯片技術若能有效對接,將實現互利共贏。在政治方面,有助于加強兩國高層溝通,增進相互理解,管控分歧,穩定國際政治格局。特朗普若能在訪華期間與中方就重大國際問題,如俄烏沖突、中東問題等進行交流,可能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新的思路和契機。
當然,特朗普訪華最終能否實現,還要看雙方在核心問題上的協商與妥協,以及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但目前種種跡象表明,特朗普訪華的可能性正不斷增加,我們不妨拭目以待,看這一重要外交活動能否順利開展,為中美關系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