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區創建,針對夏季多發的不文明現象,怡園社區以“夏啟新程文明同行”為7月活動主題,組織轄區志愿服務力量開展多元實踐活動。7月16日,怡園社區小松樹志愿服務隊與怡園大學生志愿服務隊攜手走出社區,在研學胡同文化的同時,開展垃圾撿拾分類、為戶外工作者送清涼等活動,讓文明理念在行走與實踐中落地生根。
清晨的胡同里,灰墻黛瓦間還帶著晨露的清新。小松樹志愿服務隊的孩子們跟著大學生志愿者,一邊聆聽胡同歷史講解,一邊觀察老北京民居的建筑特色。“大家看這扇門墩上的花紋,是老北京人對生活的美好寄托,就像我們守護社區環境一樣,都是對家園的珍視。”大學生志愿者小李指著胡同里的傳統建筑構件,把文化傳承與文明實踐自然銜接。
研學途中,志愿者們隨身攜帶的分類垃圾袋派上了用場。胡同角落的煙蒂、游客丟棄的飲料瓶、墻根下的廢紙屑,都被孩子們細心撿起。“這個牛奶盒要先沖洗干凈再放進可回收袋哦。”大學生志愿者手把手教孩子們區分易混淆的垃圾品類,原本零散的垃圾經過分揀,被準確投入沿途設置的分類垃圾桶。一位在胡同里居住的老人看到這一幕,笑著豎起大拇指:“這些孩子不僅學文化,還為胡同做清潔,真是好樣的!”
結束胡同研學返回路上,志愿者們又帶著清涼貼走向快遞員和環衛工人。“師傅,剛在胡同里看到您送件路過,天熱注意防暑。”孩子們仰著曬得微紅的臉蛋,將清涼貼遞到快遞員手中。環衛工人張師傅接過清涼貼時,指了指干凈的路面說:“今天胡同里特別干凈,你們撿垃圾的樣子,比墻上的文明標語還讓人受觸動。”
“把文化研學和文明實踐結合,既能讓孩子們了解本土文化,又能在實地行動中培養文明習慣。”小松樹志愿服務隊領隊黃老師說。大學生志愿者小董則認為,從胡同到社區,文明實踐沒有邊界:“我們希望用腳步丈量文明,用行動影響更多人,讓‘隨手做文明’成為大家的生活自覺。”
怡園社區趙書記說,“夏啟新程文明同行”系列活動將持續拓展形式,后續還將結合文明旅游宣傳、社區禮儀課堂等內容,讓文明實踐覆蓋更多場景。“無論是胡同里的垃圾撿拾,還是社區里的暖心送清涼,都是‘人人參與、時時踐行、處處可見’文明生態的生動注腳。”社區將繼續搭建多元平臺,讓文明成為轄區居民共同的生活方式。
為推進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區創建,針對夏季多發的不文明現象,怡園社區以“夏啟新程文明同行”為7月活動主題,組織轄區志愿服務力量開展多元實踐活動。7月16日,怡園社區小松樹志愿服務隊與怡園大學生志愿服務隊攜手走出社區,在研學胡同文化的同時,開展垃圾撿拾分類、為戶外工作者送清涼等活動,讓文明理念在行走與實踐中落地生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