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正是辣椒豐收的好時節。7月15日,走進貴州省清鎮市紅楓湖鎮右二村右二組,郁郁蔥蔥的田野里,一壟壟小山椒生機勃勃、掛滿枝頭,長勢喜人。村民們頭戴草帽、躬身忙碌,這片種滿小山椒的壩子里,“椒”香四溢、辣味十足。
村民們在采摘小山椒。
剛從田間采收的辣椒,被村民迅速拉到村里的收購點分裝。在一處堆積如山的小山椒旁,村民趙清明熟練地進行分揀、裝袋,并和幾位村民相互配合,一稱、一捆、一扛、一摞,行云流水的操作間,辣椒很快裝滿一車。“小山椒算是我們右二村的‘特色產品’,在省內外都小有名氣,再加上村里幫忙對接,銷路和價格都比較有保障。”趙清明一邊分揀辣椒,一邊笑呵呵地說。
據了解,為進一步完善產業結構,右二村早在2012年就開始發展小山椒種植,通過大戶示范帶動,鼓勵村民積極參與。短短幾年間,種植規模從最初的400畝逐步擴大到2000余畝,覆蓋農戶500余戶,平均畝產達4000斤,小山椒成了村民們的“致富椒”。
村民們將小山椒運往收購點分裝。
產業興,農民富。小山椒種植不僅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更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今年我們小山椒的品質非常好,價格賣到了一塊五左右一斤,每天有4萬斤左右小山椒裝袋送往貴陽、安順、成都和重慶等地。”紅楓湖鎮右二村村支書王常友笑著介紹,按照目前情況,整個采摘周期約持續3個月,種植戶每畝利潤能達到4500元左右。此外,小山椒種植從初期翻土、覆膜到中期管護、后期采摘都需要大量勞動力,這為周邊村民提供了就近就業機會,實現家門口增收,采摘高峰期參與務工的村民平均每戶每天能掙500元。
右二村小山椒種植,只是紅楓湖鎮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的一個生動縮影。近年來,紅楓湖鎮緊緊圍繞貴陽貴安“12345”工作思路,以精品蔬果為主導,構建起“精品蔬+特色果+生態茶+優質糧+健康油”的多元化產業矩陣。通過強化技術支撐、發展種業基地、壯大產業規模,推動農業逐步邁向現代化發展軌道,讓更多農民在產業發展中受益,日子越過越紅火。(圖/文 張江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