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客戶端
7月16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人參重大任務推進會暨吉林敦化人參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會議在吉林省敦化市召開,會議以“科技賦能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人參產業科技攻關與全鏈條升級,簽署多項戰略合作協議,為吉林省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注入新動能。
人參產業是貫徹落實鄉村振興、健康中國建設等國家戰略的重要載體。為解決“人參賣成蘿卜價”背后的品質低下、產業出口狹窄、市場調控失靈等問題,引領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國農業科學院啟動了“人參品質提升關鍵技術研發與市場調控研究”重大科技任務,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牽頭,聯合9家單位18個創新團隊,圍繞良種化生產、生態化種植、精細化加工三大目標,突破育種周期長、老參地修復難、功效成分提取效率低等關鍵技術,為人參產業“優質優價”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在敦化市大橋鄉崎嶇村的中國農業科學院人參重大任務試驗基地,記者看到,圍繞育種、種植、加工等環節,科研團隊開展了單項攻關和技術集成示范。人參重大任務首席科學家、特產研究所研究員張浩介紹,目前,人參育種技術取得新進展。人參傳統方法育種周期長達25~30年,由于我國人參育種工作起步較晚,良種自主供應能力明顯不足。目前全球登記的人參品種中,中國僅有31.7%,而且缺乏皂苷含量高、性能穩定的優質品種。對此,人參重大任務集成構建了“全基因組選擇+組培快繁+植物工廠加代”的精準高效育種模式,將人參育種周期縮短至6~9年;成功培育出高皂苷品系,四年生人參總皂苷含量達到3.5,同時開發了“中大林下參”“中農皇封參”人參品種鑒定標記,保障人參品種推廣過程中的真實性。建成人參良種化種植示范基地,累計推廣人參新品種5萬畝,示范區每畝產值提高4200元。
在人參連作障礙治理技術實現新突破。據介紹,人參連作會引發其壞死和枯萎,即使間隔10至20年也難以徹底消除這一現象。長期以來國內外一直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普遍采用更換新地的方式解決連作障礙。對此,人參重大任務建立了以病害檢測為先導,以種子、種苗及土壤消毒技術為核心,以有益菌應用為補充的人參土傳病害治理技術體系,實現了一次處理控制多種土傳病害的高效綠色防控。目前該技術已在吉林省延邊、白山等人參主產區進行推廣應用,示范基地人參保苗率達到90%,銹腐病發病率降低至15%,播種和移栽地塊產量分別提高30%和45%,有效緩解了參糧爭地的問題。
人參精深加工方面,項目建立了人參皂苷膜分離、環糊精螯合分離、氨基酸轉化和人參外囊泡制備等系列技術,使產品制備成本降至0.3元/ml、生物利用度提高10倍以上;開發出具有增強免疫力功效的人參閃釋片,起效時間縮短50%~80%。
敦化市作為吉林長白山人參核心產區之一,近年來在“品牌培育、三鏈融合”上下功夫,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種植戶發展到2000多家,園參留存面積12萬畝、產量8600噸。今年3月,敦化市與敖東集團、中國農業科學院簽訂三方戰略合作協議,構建起“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協同創新機制,標志著敦化市人參產業全面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吉林省副省長郭靈計指出,吉林省正加快農業強省建設步伐,期待與中國農科院深化農業科技協同創新,共同打造現代農業示范推廣新場景。
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楊振海表示,中國農業科學院圍繞吉林糧食安全和特色產業發展需求提供有力科技支撐,深度參與吉林農業現代化建設。下一步將持續強化科技賦能,筑牢穩產保供根基,激活鄉村振興引擎,提升院省合作成效,更加有力地支撐吉林省鄉村全面振興。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麗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