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競技體育哪有永遠的常勝將軍?” 陳夢在接受采訪時說的這句話,如今成了理解孫穎莎的關鍵鑰匙。這位被粉絲捧上 “神壇” 的乒乓少女,最近因美國大滿貫賽的意外失利陷入爭議,連教練邱貽可都忍不住發文怒斥網暴。直到官媒下場銳評 “別用飯圈思維綁架運動員”,大家才看清:那個賽場上所向披靡的孫穎莎,其實一直背著 “必須贏” 的枷鎖在前行。
孫穎莎的口碑一度好到讓人羨慕。去年一場商業活動上,寒風裹著雪花打在舞臺上,穿單薄禮服的女主持人凍得直搓手。孫穎莎看到后,立刻找主辦方協調:“能不能讓她換件羽絨服?” 后來主持人發長文回憶:“那是我第一次穿著羽絨服登臺,下臺時孫穎莎還特意給我遞了熱奶茶。”
這樣的細節在她身上很常見 , 混雙搭檔王楚欽說 “每次練到天黑,她都會把我的球拍擦干凈再收起來”;隊醫提到 “她自己膝蓋帶傷訓練,卻總記得提醒隊友貼肌效貼”。可就是這個會給對手撿球、會幫工作人員搬箱子的姑娘,最近卻成了爭議焦點。
美國大滿貫賽女單八強賽上,孫穎莎輸給了小將陳熠。這是她今年輸掉的第二場比賽,賽后評論區瞬間炸開:“世界第一就這水平?”“是不是飄了?” 更有人翻出她和王曼昱的女雙決賽失利,嘲諷 “連輸兩場,該讓位置了”。沒人記得她今年單打勝率高達 94.1%,也沒人在意她剛從歐洲賽場趕回,倒時差的第二天就站上了賽場。
孫穎莎的處境,藏在官媒的銳評里:“當運動員被飯圈思維套上‘不敗光環’,每一次失利都會變成‘塌房’。” 這話戳中了要害 ,她早就被推上了 “不能輸” 的神壇。
東京奧運會時,她帶著 “00 后黑馬” 的標簽橫空出世,連勝伊藤美誠、陳夢等強敵。粉絲歡呼著 “莎皇無敵”,卻忘了她是在奶奶去世三個多月后才得知消息。當時家人怕影響她備戰,把噩耗瞞到決賽結束,她抱著教練哭到抽噎,第二天又準時出現在訓練館。
這種 “堅強” 被不斷放大,漸漸成了 “必須堅強”。有極端粉絲整理出 “孫穎莎輸球黑歷史”,把幾年前的比賽失誤做成表情包;她偶爾在社交平臺發張自拍,會被指責 “心思不在訓練上”。就連王楚欽說 “混雙是她帶著我打”,都被解讀成 “孫穎莎必須帶飛全隊”。
這次輸給陳熠后,網暴更是蔓延到教練團隊。邱貽可發文說 “我女兒被同學問‘你爸爸是不是教不好孫穎莎’”,字里行間滿是無奈。可沒人想過,22 歲的孫穎莎和所有年輕人一樣,會累、會狀態起伏 , 她今年已經參加了 11 站國際賽事,最長連續在外征戰 47 天。
“輸一場球而已,下次贏回來就是了。” 陳夢在去年世乒賽輸球后說的這句話,現在看來格外清醒。作為國乒 “中生代” 代表,她比誰都懂 “常勝” 背后的壓力 ,當年她被罵 “千年老二”,直到東京奧運會奪冠才擺脫質疑。
孫穎莎現在面臨的,正是這種 “非黑即白” 的苛責。有人拿她和張本美和對比:“人家比你小兩歲,進步比你快。” 卻忽略了她每天訓練 6 小時,賽后加練到場館關燈;有人嘲諷 “女雙輸球是配合差”,卻不知道她帶傷打完比賽,膝蓋貼的肌效貼撕下來時全是血印。
真正懂球的人都明白,孫穎莎這次輸給陳熠,未必是壞事。陳熠是國乒重點培養的小將,能贏世界第一,說明女隊梯隊建設有了成效。就像當年李曉霞輸給丁寧,后來兩人成了奧運雙打搭檔 ,國乒的傳承,從來不是 “一個人獨大”,而是 “你追我趕”。
“運動員不是流量偶像,賽場不是粉絲戰場。” 官媒的銳評像一盆冷水,澆醒了沉浸在 “造神” 中的人。孫穎莎最近在訓練館貼的便利貼上寫著:“專注每一分,輸贏都接受。” 這或許才是對爭議最好的回應。
她不是不會累的機器,是會在混雙奪冠后抱著王楚欽喊 “終于贏了” 的小姑娘;不是只能贏球的戰神,是會在采訪里說 “輸了會偷偷哭,但第二天還能練” 的普通人。那些嘲諷她 “掉鏈子” 的人,不妨想想:當你在辦公室摸魚時,她正在球臺邊重復揮拍上千次;當你抱怨生活太難時,她帶著腰傷完成了一個又一個高難度側身。
陳夢說得對:“輸贏是競技體育的常態。” 我們該期待的,不是孫穎莎永遠站在巔峰,而是她能帶著勇氣一次次爬起來。就像她自己說的:“怕輸就不會站在球場上,但輸了也不會躲起來。”
現在,孫穎莎已經投入到下一站賽事的備戰中。訓練館的燈光下,她的影子被拉得很長,球拍擊球的聲音清脆有力。或許對她來說,最好的支持不是 “你必須贏”,而是 “無論輸贏,我們都在”。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