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由法國牽頭的30國“自愿者聯盟”軍事框架基本成型,相關國家已完成首批聯合軍事參謀會議,預計下月啟動部分先遣部隊部署。這一聯盟自2025年初加速整合,旨在構建戰后烏克蘭“安全監督”體系,核心力量為英法主導的5萬人混合部隊,涵蓋陸??斩啾N協同架構。
士兵(資料圖)
當地時間7月15日,羅馬尼亞空軍兩架F-16戰斗機從康斯坦察基地緊急起飛,在敖德薩港上空攔截俄軍無人機編隊。這是自沖突爆發以來,北約成員國戰機首次在烏克蘭領空實施主動防御作戰,波蘭空軍同日亦有兩架F-16升空協同警戒。俄國防部通報稱,當日對敖德薩港的高精度打擊因外部干預被迫中止,部分彈藥未能命中預定目標。
俄軍連續三日對敖德薩港發動飽和攻擊,動用“口徑”巡航導彈與“見證者-136”無人機集群,目標直指港口倉儲設施與糧食轉運碼頭。烏克蘭軍方透露,羅馬尼亞等國正協助開辟“黑海走廊”臨時補給線,通過多瑙河沿岸港口向敖德薩輸送防空設備與民生物資,但俄軍持續的電磁干擾與精準打擊,使物資轉運效率較正常水平下降40%。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強硬表示,任何外國軍隊在烏克蘭領土的長期部署,都將被視為對俄國家安全的直接威脅。俄外交部已向30國聯盟成員國遞交照會,強調根據2024年修訂的《俄羅斯核威懾政策》,若北約成員國以“非北約名義”實施軍事介入,俄方保留采取對等反制措施的權利,包括但不限于區域軍事封鎖與能源斷供。
羅馬尼亞軍方的行動被視為對普京“禁止北約東擴”底線的實質性沖擊。分析指出,盡管30國聯盟宣稱“非北約屬性”,但其核心成員90%來自北約體系,且軍事指揮鏈與北約預警系統直接對接。這種“擦邊球”式介入,已導致俄軍將打擊范圍擴展至摩爾多瓦邊境地區,7月16日俄軍導彈誤擊德涅斯特河沿岸緩沖區,引發地區局勢進一步緊張。
根據馬克龍政府披露的聯盟計劃,30國聯軍將在?;鸷筮M駐烏克蘭東部與南部爭議地區,負責監督停火線、保護“國際基礎設施”并參與戰后重建。英國《衛報》透露,該聯盟已秘密劃分勢力范圍:法國主導第聶伯河以西防務,德國負責頓巴斯工業區“安全走廊”,羅馬尼亞與波蘭則控制敖德薩港及周邊交通樞紐,實質形成對俄羅斯的“新地緣隔離帶”。
盡管美軍未直接加入聯軍,但美國通過“海外應急基金”承擔聯盟25%的運作成本,并要求優先保障美國能源企業在烏克蘭西部的頁巖氣開采權。特朗普政府此前的“歐洲自防”政策,促使北約成員國加速構建獨立軍事框架,卻也導致美歐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分歧公開化——美國更關注短期戰場消耗,歐洲則著眼長期地緣安全布局。
士兵(資料圖)
烏克蘭情報部門證實,朝鮮第二批約1.5萬人作戰部隊已抵達頓涅茨克前線,攜帶包括152毫米炮彈在內的2萬余箱彈藥。俄軍方正將這些部隊部署至阿夫迪夫卡等熱點區域,利用其擅長的塹壕戰與夜戰優勢,緩解俄軍在巴赫穆特方向的兵力不足問題。分析認為,朝鮮的持續支援使俄軍夏季攻勢續航能力提升30%以上。
烏克蘭總統辦公室透露,澤連斯基已通過秘密渠道向俄方試探?;饤l件,但俄方堅持以承認現有控制區為前提,遭烏方拒絕。與此同時,西方軍援出現“空窗期”:英國承諾的5000枚防空導彈最快2025年底交付,美國無人機訂單延遲至2026年,導致烏軍防空漏洞進一步擴大。民間調查顯示,63%的烏克蘭民眾認為沖突將持續至2026年以后。
澤連斯基(資料圖)
羅馬尼亞等中等國家的“主動介入”,開創了非核心北約成員國直接參與區域沖突的先例。芬蘭、瑞典等新入約國家正重新評估防務政策,而匈牙利、塞爾維亞等“中立派”則面臨西方盟友的壓力——前者拒絕向聯軍提供過境通道,后者因繼續采購俄天然氣遭歐盟制裁預警。這種分裂狀態,使30國聯盟的實際凝聚力面臨考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