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看看新聞消息, 聯合國安理會表決大廳內,氣氛凝重。7月15日,關于紅海局勢的第2787號決議以12票贊成、零票反對、3票棄權的結果獲得通過。中、俄、阿爾及利亞投下的棄權票,猶如平靜水面下涌動的暗流,無聲卻充滿深意。決議核心內容是將聯合國秘書長提交紅海局勢報告的機制延長至2026年1月15日。12:0的表決結果背后,是三個大國基于各自原則立場的保留態度。
中方投下棄權票,絕非冷漠回避。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在解釋性發言中,清晰勾勒出三點關鍵立場:其一,對紅海近期緊張再升級深表關切,尤其針對胡塞武裝襲擊商船并造成人員傷亡的行徑,中方明確呼吁其尊重各國商船合法航行權利,停止襲擊,維護航道安全;其二,直指歷史隱痛——援引2024年通過的安理會第2722號決議曾被“曲解濫用”,個別國家借機對也門采取軍事行動,嚴重沖擊也門和平進程,其負面陰影至今籠罩紅海;其三,深刻揭示紅海困局實為加沙沖突外溢的惡果,若加沙戰火不止,人道災難不消,紅海與也門問題的根本解決便無從談起。
聯合國(資料圖)
然而,和平的呼聲在現實的炮火中顯得格外脆弱。就在安理會決議通過次日,7月16日,大馬士革的夜空驟然被爆炸撕裂。以色列軍方悍然宣布,其戰機對敘利亞政權位于大馬士革的軍事總部入口實施了精確打擊。敘利亞國家通訊社證實襲擊造成蘇韋達市平民傷亡。以軍聲明措辭強硬,聲稱行動依據“政治層面指令”,意在“關注”敘利亞政權在敘南部針對德魯茲人的行動,并揚言“隨時準備應對各種情況”。這是以色列繼上月結束與伊朗的沖突后,首次大規模越境打擊鄰國,行動之突兀,時機之敏感,宛如對國際社會尋求降溫的努力扇了一記耳光。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旋即于16日通過發言人杜加里克表達了“嚴重關切”與“明確譴責”。他震驚于敘南暴力持續升級,尤其譴責以軍對蘇韋達、德拉和大馬士革市中心的“升級空襲”。古特雷斯并未忽略復雜的背景——此次空襲旋渦中心,是7月13日起敘利亞南部蘇韋達省德魯茲武裝派別與貝都因部落爆發的激烈沖突,敘政府軍隨后介入,引發更大規模流血。以色列正是以“保護敘境內德魯茲人”及阻止敘政府軍南下為借口介入。敘利亞外交部則以“最強烈措辭”怒斥以色列侵略行徑。
古特雷斯(資料圖)
以色列的突襲,將剛剛通過安理會決議的紅海區域及胡塞武裝,推入了更為復雜的戰略困境。胡塞武裝在紅海的襲船行動,矛頭直指以色列,意在施壓其停止加沙行動。然而,當中方在安理會明確敦促其維護航道安全,聯合國監督機制(2787號決議)又被強化延長,國際壓力陡增之際,以色列卻對敘利亞悍然出手。這給胡塞武裝出了道兩難題:若繼續襲船,既悖逆中方等國際社會明確呼吁維護航道安全的立場,也可能招致美西方更嚴厲的軍事回應——今年3月、6月其與美軍的沖突教訓猶新,實力恢復尚需時日;若偃旗息鼓,則恐被視為對以色列囂張氣焰的退讓。
以色列對敘南部蘇韋達省的所謂“關注”,根植于2024年底敘利亞政局劇變后的地緣投機。當時,以方借“自衛”之名出兵戈蘭高地緩沖區,圖謀通過與當地主要居民德魯茲人合作,在敘南部建立“防御區”。而紅海襲船與敘以沖突的根源,皆可追溯至久拖不決的巴以問題核心——加沙。聯合國面對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徑“觸不可及”,皆因美國屢次動用否決權為盟友撐起保護傘。這種大國庇護下的“免責”空間,正是以色列敢于在安理會決議甫定便不宣而戰的深層底氣。
以色列國防部長(資料圖)
當聯合國秘書長的譴責聲明與大馬士革尚未散盡的硝煙并存,當胡塞武裝在紅海動與靜的兩難中掙扎,中東困局的解方何在?答案絕非更多導彈。唯有國際社會真正摒棄雙重標準,以最大緊迫感推動加沙立即停火,消除沖突外溢溫床,并構建起對各方行為體有效且公正的約束機制,紅海的風浪與敘利亞的焦土,才有望迎來和平鴿的棲息。否則,棄權票背后的警示,與深夜突襲的炮火,只會構成戰爭邏輯的惡性循環中最刺耳的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