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日本首相石破茂近期因美國加征關稅一事公開表達不滿,直言“竟不把我們放眼里”。這場圍繞關稅的摩擦,正撕開美日同盟關系的一道新裂痕。
故事要從7月初說起。當時特朗普政府向日本發出一封信件,明確通知自8月1日起對日本輸美商品加征25%關稅。這不是小數目,要知道過去幾個月里,日本政府為避免這一局面已做了不少努力。4月到6月間,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幾乎每周都往華盛頓跑,7次登門拜訪美方談判代表,試圖在汽車、大米等關鍵產業上爭取豁免。但結果不盡如人意,日本在核心領域的底線始終沒松口,美國也沒給出任何讓步的意思。
石破茂(資料圖)
石破茂的憤怒不是沒來由的。日本對美經濟貢獻有目共睹:數據顯示,日本對美投資規模持續高于對美出口額,為美國創造的就業崗位數量也遠超其他國家。換句話說,日本企業在美國工廠里的每一筆投資,都在為當地社區帶來收入和工作機會。石破茂在公開場合反復強調這一點:“我們為美國創造了最多工作崗位,難道不該被尊重?”但特朗普政府的回應很直接——7月7日,調整后的對日“對等關稅”稅率從24%漲到25%,鋼鋁和汽車關稅也維持高位,完全沒把日本的訴求當回事。
特朗普的談判風格在這件事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常被外界稱為“不可預測的談判者”,用一些出其不意的手段施壓對手。比如這次加征關稅,事先沒太多預兆,連日本談判團隊都沒摸清底線。有分析把這總結為“特朗普式臨陣調整”——看似強硬,實則想逼對方先讓步。但這種策略對日本未必奏效,畢竟日本手里也有“牌”。
石破茂(資料圖)
但日本也有自己的難處。2025年7月20日,日本將迎來參議院選舉,石破茂領導的執政黨聯盟目前支持率不穩,甚至可能失去多數席位。這種情況下,他在關稅談判中更不敢輕易讓步——如果被民眾認為“向美國低頭”,選情只會更糟。更麻煩的是,日本經濟本身對美國市場高度依賴。如果25%的關稅真的落地,日本出口企業將面臨巨大壓力,部分行業可能出現裁員潮,反過來又會影響國內消費,形成惡性循環。
那日本該怎么辦?《產經新聞》的分析給出了思路:既然日本是美國市場的“穩定器”,不妨把這層關系攤開來說。日本政府可以更明確地向美國傳遞一個信息——高關稅不僅傷日本,更會反噬美國經濟。
比如,日本企業消化了一部分關稅成本,才讓美國消費者沒感受到太明顯的物價上漲;如果日本被迫提高出口價格,美國超市里的日用品、電子產品可能集體漲價,普通家庭的生活成本會上升。這些道理,特朗普不是不明白,只是他更在意短期內的政治收益。
石破茂(資料圖)
現在的問題是,這場摩擦會走向何方?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最近公開表示,美日關系“沒有戲劇性分裂”,但也承認存在“結構性緊張”。這句話很微妙——美國不想徹底鬧僵,但又不愿放棄施壓日本的機會。對日本來說,既要維護同盟關系,又得爭取自身利益,每一步都走得小心。
回到石破茂的那句“竟不把我們放眼里”,表面是情緒宣泄,背后是日本對同盟關系定位的重新思考。過去幾十年,日本習慣了在美國主導的框架下發展,但現在隨著經濟實力變化,日本開始尋求更多自主空間。這種變化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從減少對美依賴的口號,到推動“經濟安保”政策,再到這次關稅談判中的強硬態度,日本正在嘗試用更平等的姿態和美國對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