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與其他兩位黑幫大流氓黃金榮和張嘯林,并稱為上海黑幫的桃園三結義兄弟。
他的一生功過參半,有人說他是殘害我黨革命同志的“閻王爺”,有人說他面對日寇寧死不屈頗有氣節,還有人惋惜他“站錯了隊”,不該選擇與蔣介石同流合污。
然而在他死后,他的墓地卻被設在了他最不想去的臺灣,并且由于其子女后代多在海外謀生立業,甚至少有人來掃墓拜祭。
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么?為什么杜月笙不想去臺灣?又為什么他死后還是被安葬在了這里呢?
起初,杜月笙只是一個小學徒,當時上海的青幫勢力發展極盛,為了謀生糊口,他選擇混入青幫碰碰運氣。
后來因機緣巧合,他接觸到了當時青幫大佬黃金榮的夫人,并且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天分得到了其夫人的認可,最終也算借了黃金榮的勢扶搖直上。
我們現在都說杜月笙杜老板家財萬貫,哪怕賭博輸掉一整條弄堂也眼都不眨。
而他這些豐厚的家底就是從他與黃金榮,張嘯林等人結識后做鴉片生意積攢的。
與此同時,他還與國民黨沆瀣一氣。
在蔣介石的庇護下,杜月笙為國民黨曾經犯下的“白色恐怖”運動出了不少力,殘害了許多我黨的革命同志。
可在1937年,上海在日寇的侵略中淪陷,日軍高級軍官土肥原賢二曾經親自邀約杜月笙,希望他能為日軍做事,暗中收集情報。
盡管土肥原賢二提出了種種十分優厚的條件,但杜月笙居然沒有向日寇屈服,反而誓死不當漢奸,在家國大事中體現出了極高的自覺性。
不僅如此,他還自掏腰包,為抗日前線源源不斷地送去物資,如果發現后方有泄露情報的漢奸或間諜,他還會動用自己在上海青幫的人脈前去暗殺。
因此有人認為,杜月笙此人心中并不是沒有家國大義,只是跟錯了人選擇了與蔣介石站在一邊。
可如果要追溯起他與老蔣之間的淵源,就不得不提起杜月笙曾經的“貴人”黃金榮。
前文中說過,杜月笙是通過與黃金榮的夫人結識之后才一步步青云直上的,甚至在后來他與黃金榮和張嘯林三人結拜為兄弟,常常共商大業,關系非比尋常。
黃金榮曾經幫助過蔣介石,他與老蔣之間的關系才是真正的鐵桿哥們,杜月笙之所以會選擇國民黨這邊,也與他和黃金榮統一戰線這事脫不開干系。
可顯而易見的是,蔣介石并沒有將杜月笙放在眼里,他不僅對杜月笙毫無信任,而且還曾給杜月笙的兒子扣上過投機倒把的罪名,押入大牢。
經過此事,杜月笙本人也深刻的意識到,恐怕國民黨這邊也沒有自己真正的容身之處。
但因為他曾大肆殘殺過我黨革命人士,共產黨這方畢竟也不是能夠選擇的一方。
于是到了1949年,國民黨大勢已去,蔣介石準備攜黨國高層將領和家眷一起逃往臺灣時,杜月笙毅然拒絕了蔣介石伸來的橄欖枝。
他選擇拖家帶口前往香港避難,可在香港的生活雖然寧靜,他依然日日思念著故鄉上海,期盼有一天能夠回到那里。
但他沒想到,不過幾年后,僅僅到了1951年,自己就因為憂思交加郁郁不起,最終重病臥床。
感到自己時日不多后,杜月笙開始對自己的身后事著手安排,在遺囑中,他只提到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將自己的10萬元現金給家人分配清楚,均按照他指定的份額給太太兒女們全部分清,一分錢不留。
第二件事是命令子女們將曾經在他這里借過錢的所有欠條焚毀殆盡,因為他不想在自己死后子女們因為上門討債而發生不測。
第三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由杜月笙早先親自對自己的得意門生陸京士囑托,他說希望自己身后的葬禮不必在香港舉辦得太豪華,從簡從速即可。
另外,他還想要陸京士保證,將來有人能夠將他的尸骨帶回上海重新下葬,讓他落葉歸根。
看到這里或許有人想問,既然杜月笙的遺囑中已寫明,他將會在香港辦理葬禮并暫時停靈,未來還想要回到上海,那為什么最后他的墓地卻在臺灣呢?
原來正因為杜月笙最后的遺囑是想要返回大陸上海。
因此在他死后,他的家人們并沒有立刻將其下葬,然而不久后,杜月笙的四夫人姚玉蘭卻力排眾議接受了宋美齡的邀請。
于是很快,杜月笙的靈柩被運往臺灣,抵達那里后,還有香港媒體曾經報道說,國民黨生怕讓杜月笙回到上海。
因為就算他已經死了,讓他回到上海,那反攻大陸時,他還是會顯靈的!
盡管知道此時他的家人們依然懷有讓杜月笙落葉歸鄉的愿望。
可隨著蔣介石的運作,大陸與臺灣之間的關系越發緊張,杜月笙的回鄉之路就這么徹底斷了。
最終無法,杜月笙只能被安葬在臺北縣,蔣介石為此專門撥款并派了一名風水先生協助杜家人修建墓地。
考慮到杜月笙的生前愿望,整座墓地被設計成了朝向上海方向的樣子,格局宏大,雕刻精美,還專門裝裱了蔣介石和張群題寫的8個大字。
“義節秉昭,譽聞永彰”。
8個字的寓意很好理解,就是說某個人的品質氣節十分高貴,應該被長遠地傳承下去,雖然含義不錯,但如果聯想到杜月笙的經歷,就未免有些令人尷尬。
他的一生的確傳奇,稱得上一句“風云人物”,可要說他的氣節品德值得彰顯流傳,那就有些令人分不清究竟是褒是貶了。
或許有人會說,可杜月笙明明在大是大非的家國問題之前守住了自己的原則啊,為什么說他的品質還不夠優良呢?
但作為一名生于黃土地,長于黃土地上的中華兒女,任誰都無法面對外敵的侵略和挑釁還無動于衷吧。
守住原則和底線本就是義務,那些守不住底線去當漢奸的是純粹道德敗壞。
所以杜月笙拒絕當漢奸的舉動,充其量只是盡到了身為一名中國人應該承擔的責任,如果要因此說他的品質高潔,那些被他迫害致死的共產黨人又該怎么辦?
墓地落成那天,有統共500余名國民黨高層和名流出席致敬,可繁華轉頭空,隨著他在世的夫人們相繼病逝,他那氣派宏偉的墓地也逐漸冷清起來。
月笙的子女們大多都選擇出走海外,如今半個多世紀過去,他不僅沒能實現葉落歸根的遺愿,甚至連墓地都雜草叢生,一片狼藉。
當然人都是具有多面性的,我們不能因為他曾經做過壞事,就將他認定為徹頭徹尾的壞人,但也不能因為他曾經做過善事就認為他一定一輩子積德行善。
杜月笙的發跡之路并不光明磊落,也不乏某些齷齪的“小動作”,但歸根結底,如果我們想要評價一位歷史人物的是非功過,那就不能忽視時代的隱形大手。
歷史的一片塵埃落在某個人物頭頂就可能是一座大山,杜月笙的所作所為,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當下時代背景的裹挾和推動。
但俗話說,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造時勢。
如果沒有當時雄霸上海的青幫,或許出不了這么一個杜月笙,但如果沒有杜月笙這個傳奇人物,上海青幫或許也不會留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
無論如何,斯人已逝,功過只留后世評說,你會怎樣評價杜月笙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