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張飛
編輯l張飛
依據時間推算,楊少華離世后已經度過了頭七階段,然而引發最大輿論爭議的并非楊議,反而是長期陪伴照料父親的楊倫。
目前楊倫的身體狀況已明顯惡化到需要住院治療的程度。
整個人呈現出極度疲憊的精神狀態。
老父親的逝世顯然給他帶來沉重打擊,這段時間他承受著來自社會各界的強烈質疑。
特別是關于老爺子去世的具體原因,楊倫持續遭受網絡輿論壓力!
許多網友認為若非楊倫頻繁進行直播活動消耗父親體力,老爺子或許不會這么快離世。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楊議的整體狀態顯得格外輕松。
甚至流露出如釋重負的神情,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顯然已從喪父悲痛中走出。
這種轉變主要源于他的心理調節。
此前楊議在直播中曾坦言:"對父親的離世已有充分認知,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規律,這對老爺子而言未嘗不是種解脫"。
正是這種豁達心態使他在父親去世后能迅速調整情緒。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種觀點過于冷酷,但換個角度看,以老爺子的高齡來說。
確實每天都在經受身心煎熬。
雖然鏡頭前我們常看到老爺子與楊倫進行直播帶貨的畫面,但真實感受只有當事人自己清楚。
更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曝光的老爺子曾經歷重大疾病的事實。
這場大病對身體造成嚴重損害,包括離世前一天出席剪彩活動時的狀態。
面容憔悴不堪,連輪椅都難以支撐,嘴巴無法閉合,臉色發灰,整體狀況異常明顯。
在這種情況下,老爺子的身體早已透支到極限。
某種程度上正如楊議所說,對老爺子而言離開或許是種解脫,畢竟他辛苦操勞了一輩子。
老爺子一生養育了四個親生兒子和一個義子。
從后代數量來看可謂子孫滿堂,但也注定了他漫長的人生充滿艱辛。
為子女們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助他們成家立業,組建各自幸福的家庭。
可以說他將畢生心血都傾注在孩子們身上。
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每個孩子都能過得更好。
外界普遍認為楊少華對楊議有特別偏愛,但實際上每位子女都是心頭肉,老爺子始終盡最大努力給予孩子們最好的生活。
真心期盼每個孩子都能獲得幸福。
當然不同子女有著各自獨特的生活方式和發展潛力。
楊議可能在更多方面繼承了父親的藝術天賦,因此將主要精力放在事業發展上。
而老爺子晚年生活則更多與兒子楊倫共同度過。
整個家庭關系十分和諧融洽。
楊倫與父親一起開展直播帶貨業務,通過互聯網渠道創造了新的收入來源。
無論如何,如果老爺子本人不愿意,楊倫絕不會違背父親意愿行事。
事實上從老爺子晚年的飲食習慣可見一斑 - 對美食毫無忌諱。
無論是魚類還是肉類都隨心所欲地享用。
這種情況在很多老年人身上并不常見,通常由于身體機能衰退,無論食欲還是消化能力都會顯著下降。
油膩食物很可能影響健康狀況。
因此多數子女會對老年父母的飲食進行嚴格管控,特別注意避免過于油膩。
但在楊少華老爺子身上卻完全不存在這種情況。
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沒有任何飲食限制。
正如楊議在直播中解釋的那樣:"老爺子年事已高,理應享有基本的飲食自由,既然具備這個條件,為什么要剝奪老人最基礎的口腹之樂呢?"
這其實也是一種孝道的體現。
尊重滿足老人的心理需求,而不是過度干預控制。
當然這并不是說注重飲食禁忌就不夠孝順,反而是另一種形式的尊重。
畢竟老爺子年齡擺在那里,離開只是早晚問題,子女心中自有衡量標準。
只要不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這些需求都可以適當滿足。
從楊倫與老爺子的日常相處中可見,飲食安排基本都遵循老爺子的個人喜好。
可以說是絞盡腦汁為老人制作各種美味佳肴。
當然這種方式也為他們在互聯網上帶來了可觀的流量收益。
很難準確界定這到底是出于利益考量還是純粹的孝心。
不過楊倫確實因此在老爺子去世后遭遇了強烈的輿論批評。
許多網友指責這是忘恩負義的行為,認為把老人當作賺錢工具。
明明應該更關注老人健康,卻還要如此折騰。
比如老爺子臨終前幾天仍在拍攝油炸淀粉腸廣告,讓人不得不懷疑楊倫是否在榨取父親最后的價值。
總之各種質疑聲在老爺子去世后洶涌而來。
伴隨著大量謾罵與質疑,再加上楊倫刪除了部分與父親合作的廣告視頻,更被解讀為心虛表現。
雖然具體內情尚不明確。
但從當前處境來看,這無疑是楊倫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
反觀楊議則較快走出了喪父陰影。
楊少華去世僅四天,楊議就重新開啟直播,并向公眾透露楊倫當前狀態極差,甚至出現生存危機,本身還患有嚴重心臟病。
同時強調父親離世給楊倫帶來的巨大打擊。
起初大家以為這是夸張說法。
直到看到楊倫住院的照片,才驚覺"楊倫怎會變成這樣?"
完全不見往日風采。
至少曾經與父親拍攝視頻時,總是打扮得整潔利落,精神煥發。
沒想到如今如果不仔細辨認,根本認不出這就是楊倫!
滿臉胡茬不說,眼袋下垂嚴重,眼神呆滯無神。
仿佛一夜之間衰老了十歲。
即便面對鏡頭也顯得神情麻木,似乎完全不在意外界看法。
又像是被抽干了所有精力一般。
鼻腔中的氧氣管和鼻導管,也印證了他當前并不樂觀的身體狀況。
作為與父親相處時間最長的兒子,父親的離世對他而言確實是重大打擊。
或許也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失去了經濟來源。
畢竟不能再借助父親的名氣吸引關注,獲取商業利益。
還有人猜測楊倫的表現帶有表演性質。
試圖在公眾面前塑造"深愛父親""備受打擊"的形象。
這些負面言論傳入楊倫耳中,自然難以接受。
盡管真相撲朔迷離,但失去養育自己成人的父親,任誰心里都不會好受。
再加上鋪天蓋地的謾罵與質疑,更令他難以承受。
所以才有了楊倫"判若兩人"的狀態變化。
其實換個角度思考,如果楊倫沒有盡心盡力照顧老人,老爺子怎能活到如此高壽?
或者說晚年怎能過得如此自在?
又怎能享受這些美食?
你可以說這些食物過于油膩不夠健康,是對老人的不負責,但對于老一輩人而言,他們更渴望吃到想吃的食物。
更何況照顧九十多歲高齡的老人談何容易?
沒有付出巨大心血,老人真的能如此安逸舒適嗎?
有過類似經歷的人更有發言權。
這個年齡段的老人遠比想象復雜,清潔護理、飲食管理、起居照料等各方面都是嚴峻考驗。
無論如何,老人已經離開人世,不管是痛苦還是安詳,他都已經得到解脫。
對于活著的人來說,更要好好生活。
正如楊議所說,老人其實幾年前就在思考身后事,而且葬禮辦得體面隆重。
大家不必過分擔憂,這才是老人期望看到的。
所以在看待某些事情時,不要帶著偏見,要保持理性。
無論如何,他們都是親生兒子,怎么可能真正不顧及父親呢?
信息來源:
極目新聞 環球網
【免責聲明】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