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技術推動下的麥角硫因產業化浪潮中,一家老牌藥企與新興科技公司的資本聯姻,折射出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從治療向大健康延伸的戰略轉型。
2025年7月16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企業拓新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301089)正式宣布完成對江蘇僅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戰略投資并簽署合作協議。此時距離僅三生物完成億元Pre-A輪融資僅過去三個月,而拓新藥業在7月16日發布公告確認此輪融資由拓新藥業領投,顯示出資本市場對抗衰原料麥角硫因產業化的持續看好。
作為核苷類原料藥細分領域的標桿企業,拓新藥業此次戰略投資瞄準的是全球抗衰市場的新風口。僅三生物依托合成生物技術,不僅實現了99.99%超高純度麥角硫因的規模化量產,更憑借其在多領域人體臨床研究上的突破性成果,一舉奠定其作為全球麥角硫因行業核心巨頭與標準引領者的地位。
01
戰略轉型:
拓新藥業的跨界投資邏輯
拓新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以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為主,集研發、生產及銷售為一體的醫藥公司,憑借在核苷類似物領域二十余年的深耕細作,現已發展成為該細分領域的標桿企業。2024年,公司“前瞻性布局營養強化劑、食品添加劑及保健食品領域,成功儲備麥角硫因、谷胱甘肽、輔酶Q10等熱門功能原料的核心制備技術”。
作為在核苷(酸)類原料藥領域深耕24年的企業,拓新藥業擁有雄厚的技術積累。公司先后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等重大科技獎項,建成“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南省博士后研發基地”,技術實力毋庸置疑。
拓新藥業在公告中表示,未來一方面將深耕核心領域,持續加大抗腫瘤、抗病毒領域研發投入;另一方面拓展大健康賽道,“加快營養強化劑、保健食品等大健康產品的研發注冊進程,構建‘原料+終端’的大健康產業生態,形成新的業績增長點”。
02
僅三生物:
合成生物技術重塑全球麥角硫因產業
麥角硫因作為1909年被發現的稀有氨基酸,被譽為“抗氧化黃金”,具有抗衰老、神經保護和抗炎等獨特價值。然而受制于傳統提取工藝的限制,全球產能長期受限,價格居高不下。僅三生物,這家成立于2021年的企業,僅用三年時間就完成了從技術突破到產業化落地的飛躍,原料純度實現99.99%,月產能達3-5噸,原料成本直降九成。
2025年4月,僅三生物宣布完成由集富亞洲、華醫資本、寬氪資本旗下基金、霜葉創投等投資方聯合億元Pre-A輪融資。集富亞洲中國合伙人朱擴在投資時表示:“僅三團隊不僅在科研和規模化角度成績卓越,而且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市場的有效商業化路徑。”
技術突破是這場產業變革的核心引擎,僅三生物通過合成生物技術,完成了麥角硫因菌株構建、發酵、提純、工程化量產的“四棒接力”環節。其建立的制藥級cGMP生產標準平臺,使麥角硫因純度達到99.99%,遠超行業標準。
僅三生物創始人兼董事長丁威的戰略視野更加關鍵,這位曾執掌A.O.史密斯中國區并帶領其成為中國市場占有率第一的“掌舵人”,在解釋投資價值時提出了一個愿景:“如果麥角硫因只能服務1%的高端人群,那我們的創新毫無意義。”在他的規劃中,僅三生物不僅要成為麥角硫因的“全球工廠”,更要打造一個以麥角硫因為核心的“抗衰生態圈”。
03
行業首獲人體臨床驗證:
攜手全球科研領袖共拓健康疆界
消費市場的爆發源于技術和產品的雙重突破,應用場景的多元化拓展推動市場爆發。據悉,除傳統護膚領域外,僅三生物已經將麥角硫因的應用拓展到眼部健康、睡眠健康、肝健康等多個領域,并在國家臨床試驗中心備案了相關人體臨床研究成果(備案號:ChiCTR2400093739、ChiCTR2400090987)。
僅三麥角硫因膠囊人體臨床研究成果顯示,受試者連續補充僅三麥角硫因膠囊30天后,血清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水平較對照組顯著下降21.3%和19.6%,其肝臟保護效能達到醫藥級驗證標準。與此同時,在服用麥角硫因膠囊30天后,受試者日間功能障礙水平(受試者體感困倦、精力是否充沛的綜合考量)較基線期顯著改善51.56%。[1]
僅三生物開創性地將自主研發的麥角硫因,足量添加于膳食補充劑、護膚品、洗眼液等系列產品中。每粒口服膠囊中麥角硫因含量達到30mg/粒,2粒≈1.5斤新鮮靈芝,真正兌現了“足量添加才有效”的消費承諾。
小紅書官方發布的《2025小紅書·健康趨勢圖鑒》中,僅三麥角硫因與Swisse、湯臣倍健等知名品牌成為健康產業5大經典案例并排在首位。2025年小紅書官方數據顯示,僅三憑借麥角硫因類產品428倍的搜索增長,蟬聯小紅書麥角硫因熱搜詞第一。[2]
更令人振奮的是,科研與市場的協同效應。2025年2月25日,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僅三生物與國際抗衰權威、麥角硫因研究之父Barry Halliwell教授正式簽署科研合作協議。2025年2月25日,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僅三生物與Barry Halliwell教授正式簽署麥角硫因科研戰略合作。這位全球引用率最高的科學家之一(H指數171)在致辭中表示:“低EGT水平與多種疾病有關,而外源補充EGT能夠改善阿爾茨海默、帕金森病癥狀、保護多巴胺神經元、改善眼部不適問題等。”
短短3個月后,僅三生物與淡馬錫生命科學研究院正式簽約,瞄準人類生殖系統功能衰退干預。該研究院杰出科學家Pek Jun Wei博士(2024年蘇珊·林博士杰出青年科學家獎得主)指出:“氧化應激與線粒體功能障礙是生殖衰老的重要誘因,而麥角硫因作為生殖干預的新手段,或將成為延緩相關退行性病變的關鍵分子。”這一研究為雙方合作奠定了科學邏輯基礎,也標志著僅三生物在麥角硫因科研與應用領域的深度布局,為利用合成生物學成果應對全球健康難題提供了強勁動力。
04
行業影響:
中國生物制造的全球機遇
2025年4月,當僅三生物完成Pre-A輪融資時,創始人丁威曾提出一個產業愿景:“讓麥角硫因承載更年輕的意義。未來,我們不僅要成為麥角硫因的‘全球工廠’,更要以中國智慧重新定義抗衰產業的未來。”
這一愿景正在通過產業與資本的結合走向現實。拓新藥業對僅三生物的戰略投資,標志著中國生物醫藥產業格局的深刻變革。傳統藥企不再局限于治療領域,而是向預防性健康和大健康領域延伸;合成生物新銳企業則通過技術創新,為產業升級提供核心驅動力。
這種產學聯姻的模式正在改變中國在全球健康產業價值鏈中的地位。僅三生物參與制定中國首個《化妝品用原料麥角硫因》團體標準,并主導制定《護眼用麥角硫因洗眼液質量安全規范》團體標準,意味著中國企業正從技術追隨者轉變為標準制定者。在全球化布局方面,僅三麥角硫因已通過美國食品安全GRAS認證,為其國際化鋪平道路。而拓新藥業多個產品獲得的國際認證,將為雙方合作開拓全球市場提供通路資源。
更具戰略意義的是,這種合作模式可能成為中國生物制造參與全球競爭的新路徑。通過整合傳統藥企的產業化能力和新銳企業的技術創新力,中國企業在合成生物學這一前沿領域,有望實現從技術跟跑到并跑甚至領跑的跨越。
合成生物技術的產業化浪潮正席卷全球健康產業,而僅三生物已站在潮頭。僅三麥角硫因口服膠囊連續兩年蟬聯天貓銷量第一的市場表現,印證了消費市場對技術創新的熱烈回應。[3]
拓新藥業年報中提到的“構建‘原料+終端’的大健康產業生態”戰略,正是瞄準了這一高速增長的市場。隨著雙方合作的深入,麥角硫因在抗衰領域的應用邊界將進一步拓寬,可能涵蓋營養強化劑、功能性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等多個領域。
隨著拓新藥業與僅三生物戰略合作的落地,中國在全球抗衰產業格局中的角色正在重塑。麥角硫因從“貴比黃金”的稀缺原料到普惠健康產品的轉變,不僅承載著僅三生物“讓麥角硫因走進千家萬戶”的愿景,更預示著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從治療向預防、從藥品向大健康的戰略轉型。
這場始于資本的合作,最終可能催生中國在全球抗衰產業話語權的新格局。
[1]數據來源于麥角硫因膠囊改善肝功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人體臨床IIT報告備案號:ChiCTR2400093739
[2]數據來自2023-2025年小紅書官方麥角硫因品類回顧報告
[3]數據來自天貓口服麥角硫因膠囊銷量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