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這兩天蒙古國政壇搞的沸沸揚揚,總理奧云額爾登深陷坑爹危機,無奈之下只得辭職了事,蒙古政治再一次迎來了不確定性,雖然奧云額爾登依然十分親西方,也鼓吹所謂的第三鄰國政策,但這些年奧云額爾登確實跟我國走動的比較親密,蒙古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盤呢?
總理四訪為哪般?
2021年上任以來,這四年里奧云額爾登可是往我國跑了四趟,頻率屬實不低,今年2月14日奧云額爾登還訪問了我們一次,當然他可不是隨便串串門,背后可是帶著大項目來的。雙方當時簽訂了一份合作協議,內容涉及加強嘎舒蘇海圖 - 甘其毛都口岸跨境鐵路建設、煤炭貿易以及提升塔旺陶勒蓋煤礦生產能力,這幾個事兒可都是重頭戲。
中蒙跨境鐵路項目已經說了幾十年了,但一直因為蒙古的猶豫不決拖拖拉拉的沒能全面開工,但現在情況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雖然蒙古國內的政治情況出現了一些變化,但6月15日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甘其毛都口岸中蒙邊境線上,鉆機的轟鳴聲中中蒙跨境鐵路大橋24#墩首樁開鉆,現在項目已經正式破土動工,進入了實質性施工階段。
這條鐵路的意義可不一般,它是繼1955年扎門烏德-二連浩特鐵路之后,中蒙兩國時隔近70年的第二條跨境鐵路,妥妥的歷史性工程。
鐵路連接著我國甘其毛都口岸與蒙古國嘎舒蘇海圖口岸,是一條重要的鐵路動脈,我國境內段由國家能源集團包神鐵路甘其毛都鐵路公司負責,蒙方境內段由蒙古國TTZ公司負責,雙方施工人員同時啟動鉆機,合作的架勢可是很足。
國內段正線全長約760米,有348根鉆孔樁、34個承臺、34個墩身,這次開鉆的鉆孔樁在大橋24號墩,樁徑1米,樁長41米。整個項目線路全長約9.9公里,計劃2027年建成通車,為了以后運輸更方便,鐵路采用了寬軌和標準軌并行的方式。
現在鐵路首根樁基已經順利開鉆,后續施工也在按計劃推進,中蒙雙方正密切配合,嚴格把控工程安全與質量按時間節點推進,為的就是能確保按期完成建設任務。
鐵路建成之后就可以實現甘泉鐵路與蒙古國南向鐵路聯通,對兩國的能源資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經貿往來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這條鐵路對蒙古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蒙古總理才為這件事情這么上心,可是我們真的要完全無條件的相信蒙古嗎?大國理政還是有手段的!
蒙古為啥急紅眼?中國條件咋談的?
毋庸置疑,蒙古對這條中蒙跨境鐵路項目是非常看重的,這畢竟涉及到蒙古的切身利益,蒙古是個典型的資源富國,煤炭資源的儲量非常豐富,塔旺陶勒蓋煤礦就是全球超大的焦煤田,儲量驚人。
可這些年蒙古的資源開采并不順利,這個國家的基礎設施太落后了,開采技術跟不上時代不說,想要把開采出來的資源運出來也是個大難題,2022年9月嘎塔鐵路好不容易建成開通了,當時蒙古上下都以為這條鐵路可以解決運輸問題。
可問題是鐵路沒能和我國鐵路直接連通,煤炭運到邊境口岸后還得靠卡車轉運,運輸能力受限不說,成本還大大增加,嚴重影響了蒙古的煤炭出口和經濟發展。
蒙古的經濟本來就沒什么好說的,就是個典型吃資源飯的國家,煤炭出口是蒙古經濟的火車頭,我們又是蒙古最大的煤炭進口國。
2024年我國從蒙古進口煤炭8292萬噸,占我國煤炭進口總量的15.26%,蒙古成了我國第四大煤炭進口來源國,嘎舒蘇海圖口岸又是蒙古向我國出口礦產資源的最大口岸,占蒙古出口煉焦煤和銅的50%左右。
所以打通這條口岸運輸就是蒙古的生命線所在,畢竟資源挖出來的再多也要能賣得出去才算回事,這些年因為運輸問題,蒙古煤炭出口地址受到限制,經濟發展也受到影響,所以修建一條能直接連通我國鐵路的跨境鐵路,對蒙古來說可是解決經濟難題的關鍵,能讓煤炭運輸更順暢,增加出口量的同時帶動經濟發展。
不過蒙古這兩年的政治風向一直都不穩定,國內不少政客都在鼓吹美西方所謂的第三鄰國理論,是個典型的墻頭草,所以我們在同一修建鐵路的時候也提出了相應的條件。
我們的條件非常明確,和蒙古之間合作就是為了確保煤炭供應安全,既然如此那就必須要允許我國參與礦山開發。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費國,對煤炭的需求量很大,鋼鐵產業回暖后需求更是只增不減,修建這條鐵路不僅能降低運輸成本,還能穩定供應鏈,保障我國煤炭供應安全。
只有我國企業參與礦山開發才能讓我過實現對資源開發、生產、運輸的全流程把控,進一步降低供應風險。
現在雙方簽訂的協議采用了三位一體模式,把跨境鐵路建設、煤炭購銷、礦山產能提升融合在一起,我國不僅幫忙修鐵路,還承諾購買煤礦的煤,助力提高產能。
這對蒙古來說其實是個好事,畢竟蒙古只有中俄兩個鄰國,俄羅斯的資源本來就豐富,不需要也沒必要內蒙古的礦產資源,蒙古的煤炭只有打通我們這個穩定的銷售市場,產能才有提升的空間,而我國也能獲得穩定的煤炭供應,這就是典型的互利共贏。
3000萬噸煤咋折騰?
中蒙新鐵路開工后,每年預計能多運3000萬噸煤炭,3,000萬噸絕對不是個小數目了,那這個數字到底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呢?
從運量角度來看,這個數字相當蒙古國每年對華煤炭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以前蒙古煤炭出口主要靠單一鐵路和公路運輸,運量有限,遇到冬季用煤高峰期內蒙古的公路運輸常常堵得水泄不通,煤炭供應緊張,相關企業可沒少為此發愁。
新鐵路建成后運量大增,企業再也不用擔心沒煤可用了,運輸成本也能降下來,做煤炭貿易的老板們利潤空間有望擴大,這對他們來說可是實實在在的利好。
從效率提升方面看,甘其毛都口岸配套場站建成后的年通關能力會翻倍。以前高峰期貨物進出境得排很長時間的隊,浪費大量時間不說還影響資金周轉。
現在效率提高了就能大大縮短貨物運輸時間,現在的邊境口岸有點像超市結賬通道,開放的口子多了排隊的時間自然就少了,購物體驗自然就好了,資金周轉加快,企業運營也會更順暢。
對國家來說,這也是一步能源安全戰略的好棋,鐵路的運輸作用毋庸置疑,我國又是典型的資源需求大國,想坐世界制造業霸主的地位,資源消耗量大是一定的。
和之前我們的能源絕大多數都依賴海上運輸,海上運輸受天氣和國際形勢因素影響大,風險還是不低的,現在有了這條鐵路,能源進口多元化了,我們就可以大大降低對海上運輸的依賴,能源的供應也可以更安全穩定。
它加強了中蒙邊境地區的跨境交通網絡,讓兩國的經濟聯系更緊密,實現區域經濟的互聯互通,這對我國能源安全和區域經濟發展都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再說鐵路建設和運營過程肯定會帶動沿線就業,促進兩國邊境地區的經濟發展,蒙古國煤礦周邊可能有更多的就業機會,當地居民的收入有望提高。
我國邊境地區自然也會有不少發展機會,隨著貨物運輸量的增加,相關服務業也會發展起來,生活也會更便利,兩國互聯互通的更加頻繁以后,兩國人民的感情和交流也會越來越深厚,畢竟之前蒙古是我們的一部分,跟蒙古之間搞好情感交流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2024年中蒙雙邊貿易額190億美元,其中蒙古對華出口144億美元,占該國出口總額的91.3%,我國堂堂制造業的大國,對蒙古的貿易還處于逆差狀態。
所以我們就是蒙古最重要的貿易伙伴,這條鐵路建成后,蒙古跟我國經濟的綁定程度將進一步加深,很有可能會躍居我國煤炭第二大進口來源國,兩國的經濟合作會更加緊密。
結語
這些年我們在國際上已經有了不少成功案例了,中歐班列它讓我國與歐洲的貨物運輸更加便捷,促進了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
中蒙這條新鐵路也有望成為區域合作的典范,未來的鐵路可能連接其他跨境線路,形成陸路大通道,不僅中蒙兩國受益,還能加強與周邊國家的交通互聯互通,拓展更多的合作領域,為地區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從過去依賴單一通道的磕磕絆絆,到現在雙軌并行的運輸格局,不光是能源運輸方式的升級,更是兩國共贏發展的生動寫照。
我們對這條鐵路的看法要更加深刻一些,它運輸的可不只是煤炭資源,更承載著兩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中蒙關系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讓我們一起期待它建成通車的那一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