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各地學子開啟高考模式的同時,天氣也開啟了“高烤”模式。中央氣象臺連續發布高溫預警,河北,河南,陜西等地區氣溫紛紛突破40℃大關,出門就像進了烤箱,市民紛紛打起遮陽傘,帶齊遮陽帽,遮陽鏡,開啟了“全服武裝”模式。
專家們更是警告:這樣的極端天氣以后可能會越來越多。有數據顯示,2024年已創下了1961年以來的最熱天氣紀錄,而今年老天爺似乎要"再接再厲"。這背后究竟是何原因?我們的地球究竟怎么了?
高“烤”模式 多地破40℃
氣象部門最新預報顯示,6月中旬我國將迎來一輪持續性高溫過程。河北、河南、四川、陜西等省份將出現38-40℃的酷熱天氣,其中河南西部部分地區如三門峽、洛陽等地,極端高溫可能突破40℃大關。
此次高溫天氣不僅波及范圍廣,強度大,而且持續時間也較長。多地區高溫天氣將持續5-7天以上。南方地區氣溫在數值上不如北方高,但頻繁的降雨加上較高的空氣濕度,會讓人感覺像在蒸籠里一樣悶熱,實際體感溫度常常超過35℃。
這種極端高溫現象近年來頻頻出現。去年2024年,就是我國自1961年以來,氣候最為炎熱的一年。浙江的金華、溫州、杭州,以及重慶等地,全年超過35℃的高溫天數均突破60天,其中重慶更是以77個高溫日創下歷史新高。
2024年的氣象觀測報告顯示,我國年平均氣溫較歷史基準高出1.01℃。這個數字看似不大,但在氣候學上,平均氣溫變化超過1℃就意味著氣候系統發生了顯著改變。這種變化往往會加劇各類極端事件發生的頻率。
更令人擔憂的是,極端高溫正逐漸成為"新常態"。正如專家所言,全球變暖已不再是未來式,而是當下正在發生的事實。我們都能切身感受到,現在的夏季與十幾年前已大不相同。過去35℃就算高溫,如今40℃屢見不鮮,且熱浪持續時間越來越長。
從北方干旱到南方悶熱,從城市的"熱島效應"到農村的持續高溫,幾乎沒有人能逃過這場大"烤"驗。
氣候警報 變暖加速
氣象記錄表明,過去70余年間,我國年平均氣溫呈現持續上升趨勢,每十年平均升高0.26℃。其中近20年的升溫速度尤為明顯。
以1991-2021年為例,在2011年之前,只有三個高溫年份(1998年、2006年和2007年),但在2011-2021年間,卻僅有2012年、2014年和2018年三年未出現明顯高溫。而從2019年至今,每年都是高溫年份,且炎熱程度逐年加劇,持續時間也不斷延長。
這其實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兩點。
首先,全球升溫是最根本推手。科學研究證實,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正在不斷累積。最新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突破歷史峰值,地球平均溫度較兩百年前已升高超過1攝氏度。這種看似微小的變化,實際上正在深刻改變著我們的氣候系統。
其次,厄爾尼諾持續也正在放大溫室效應的影響。過去一年,太平洋中部海域水溫異常升高,就像給自然氣候系統“火上澆油”,溫度上升更加明顯。而北極地區的升溫速度更是達到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冰川融化,海冰減少,進一步打亂了大氣環流,讓極端天氣更容易出現。
科學家發現,如果沒有人類活動的影響,各類極端天氣可能幾十年才出現一次,但現在頻率可能降到了每15年一次。
專家預測,未來十年我國將面臨持續升溫的形勢。極端高溫天氣將更加頻繁,同時暴雨、洪水和干旱等氣象災害的風險也將顯著提升。如果這一趨勢持續,到2100年時,極端天氣概率可能會比現在高出十余倍。
這些頻繁出現的極端天氣,正是地球對人類過度消耗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發出的嚴厲警示。我們也必須從戰略層面重視氣候風險問題。
防暑指南 科學應對
作為普通人,我們沒辦法阻止老天爺升溫,但可以學會科學防暑,保護好自己和家人。
在個人防護方面,要注意每天10點到16點這個時間段,這時陽光最毒辣,氣溫也最高,最好待在室內。實在要出門的話,一定要全副武裝:戴好遮陽帽、涂夠防曬霜、穿上防曬衣,包里常備風油精、藿香正氣等防暑藥品。別嫌準備這些麻煩,真要中暑了可比這難受多了。
補水要提前且持續,別等嗓子冒煙了才想起來補水,那時身體已經處于缺水狀態。可以適當喝點淡鹽水補充電解質,但那些含糖量高的飲料最好少喝。記住,預防脫水比事后補救重要得多。
如果出現頭暈,惡心或體溫異常升高等中暑癥狀,要立即轉到陰涼處休息,采取相關措施,嚴重時應及時就醫。
對于老人和兒童要格外關注:老年人常因節省或擔心著涼而不愿開空調,但在極端高溫下這樣做很危險,極易誘發熱射病。建議將空調溫度設定在26℃左右,既舒適又節能。室內要注意通風換氣,可選擇早晚氣溫較低時開窗。
兒童天生活潑好動,在高溫下更容易大量出汗。建議給他們穿寬松透氣的棉質衣物,多準備西瓜、黃瓜等水分充足的消暑食物。對于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更要當心,炎熱天氣容易加重病情,一定要按時吃藥,感覺不對勁千萬別硬扛著。
最后,建議大家及時關注天氣,獲取天氣預警,根據情況提前做好出行規劃和相關防范。讓我們攜手應對這個酷暑,期待金秋時節涼爽宜人的好天氣!
結尾
面對不斷加劇的氣候危機,我們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地球的氣候正在以超出預期的速度發展,而人類活動正是最主要的推手。從工業生產到日常生活,我們對化石能源的過度依賴正在讓地球變得越來越不適合居住。
但危機之中也蘊含著轉機。現在行動還為時不晚,從國家層面的碳減排政策,到個人生活的綠色選擇,每一個改變都在為未來爭取更多可能。畢竟,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不僅是為了當下的清涼,更是為了留給子孫后代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