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這些年好像類似全球變暖的話題很少了?
我甚至看到有不少人在那里說“氣候變暖”本身是個騙局。其實稍微了解相關(guān)論文和研究結(jié)果,就知道不但不是騙局,而且“全球變暖”這事已經(jīng)徹底變成了現(xiàn)實。
現(xiàn)在主流學界普遍的觀點是:氣候已經(jīng)大幅變暖,并且在加速變得更暖,由此產(chǎn)生的極端氣候也在變多。
這就衍生出來三個問題:
1、為啥會這樣?
2、全球變暖為啥會導致極端氣候?
3、有啥影響?
咱們一個一個講,首先第一個問題,氣候變暖的原因是啥?
我看不少人說“氣候變暖”這東西有爭議,因為地球本來就是每隔一些年變暖,一些年變冷,這也是為啥河南的簡稱教“豫”,以前溫暖的時候有大象。
也就是說,可能 氣候變暖 并不是人類導致的,而是自然節(jié)律的一部分。
其實在科學界爭議并不大,科學界壓倒性的共識是,人類活動導致溫室氣體暴漲。包括NASA、NOAA、英國氣象局、中國氣象局等200余家機構(gòu)一致確認全球變暖由人類活動主導。 當前升溫速度是地球自然變暖的50倍,這個幾乎沒啥爭議。
溫室氣體排放,就是人類排放出來的 二氧化碳和甲烷,這些氣體跟個罩子似的扣在地球上,可以防止熱量輻射到太空,然后地球越來越熱 。
工業(yè)排放二氧化碳倒是很好理解,燃燒化石能源,就會排放二氧化碳。可能很多小伙伴不知道的是,畜牧業(yè),尤其養(yǎng)牛,會排放大量的甲烷。也就是牛把草吃進去,然后再經(jīng)瘤胃發(fā)酵,產(chǎn)生了甲烷排放到大氣里。每頭牛產(chǎn)生的甲烷倒也不多,但全球養(yǎng)著十幾億頭牛,積少成多,每年排放出來的甲烷非常多。
但還是得先強調(diào)一下,如果沒有溫室效應,可能文明發(fā)展不起來。咱們 地球表面的年平均溫度是14℃。如果沒有溫室效應,這個溫度會驟降為-18℃。很明顯,那真成了冰河世紀了。
也就是溫室效應這東西并不是個壞東西,它跟所有的事物一樣,在一定范圍內(nèi)對人類有益,過了這個范圍就有危險了。
那如果溫室氣體持續(xù)變多,最后會成啥樣?
那應該就是金星了。可能大家不知道,金星就是個地獄:高溫,金星表面的平均溫度約為460℃,跟個烤箱似的。高壓,金星表面的大氣壓是地球大氣壓的92倍,大致相當于在一個普通人的頭頂放上一輛坦克。而且還在不斷下硫酸雨。
那為啥會這樣呢?
最早是著名的天文學家兼科普作家卡爾薩根通過邏輯推理推出來的,他1961年在《科學》雜志上發(fā)了一篇論文,說是金星上邊二氧化碳含量太高了,導致熱量散不出去,而且高溫導致水蒸氣之類的密度較小的氣體都跑掉了,剩下了高密度氣體,加上高溫加壓,金星大氣壓也就上來了,最后變成了個地獄。隨后人類發(fā)射的探測器證實了他的推斷。
舉這個例子,主要是為了給大家描述失控的溫室效應會煉獄化星球,溫室氣體從保溫毯變成了高壓鍋。當然地球不會如此極端,最起碼短期內(nèi)不會。
那問題來了,全球變暖對人類世界有啥影響沒?
可能絕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是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其實漂在水面上的冰融化后,水平面并不會上升,這個屬于高中數(shù)學的范疇,大家有興趣可以算一下。主要是喜馬拉雅冰山什么的,這些冰山上的永久冰層融化后,水流到海里,海平面上升。此外海水熱脹冷縮,溫度變暖,也會導致水平面上升。
這事被提到最多,給人感覺是全球 變暖最大的后果就是這個,其實這事麻煩大,但不急。真急的,是極端天氣越來越多,包括但不僅限于暴雨、干旱、高溫天氣,極寒天氣,臺風等等。這就有點奇怪了,為啥全球變暖,怎么出來這么一堆妖魔鬼怪?
首先是全球變暖導 致熱浪頻率增加,臺風 能量也增強了。這個理解起來比較費勁,主要是 臺風能量主要來自海洋熱量(水溫>26.5℃時易形成)。全球變暖使暖水層更厚、范圍更大,為臺風提供更多"燃料"。暖空氣攜帶更多水汽,臺風通過水汽凝結(jié)釋放潛熱獲得能量,濕度升高可增強其強度。
然后會產(chǎn)生倆截然不同的結(jié)果:干旱和洪災。
干旱倒也好理解,全球溫度上升了嘛, 全球變暖導致蒸發(fā)加劇,大氣中水汽含量增加。這不僅僅是單次降雨量增加(導致洪澇),也意味著當降水沒有發(fā)生時,干旱會更快、更嚴重地形成(因為土壤和植被水分蒸發(fā)損失更快)。
也就是說,干旱和洪災 就是溫度升高的一個硬幣的兩個面——水循環(huán)加劇導致極端干濕事件都更易發(fā)生 。
而且增加的溫度把大氣也給加熱了,大氣里的水蒸氣更多,單次降雨也會更多,很容易形成大暴雨。妥妥的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這也是為啥很多人納悶,為啥這兩年動不動就會出現(xiàn)百年或者幾百年一遇的大暴雨?因為這幾年確實發(fā)生了實質(zhì)性變化,估計大家對 2021年鄭州暴雨、2023年北京洪災還有印象吧,這些情況再全球都越來越普及。
就在前幾天,黔東南正在經(jīng)歷百年一遇的大暴雨。
這也提出來了一個新的挑戰(zhàn),咱們之前的建設的公路房子,很多都是根據(jù)過去百年的數(shù)據(jù)和經(jīng)驗,所以今后可能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當然了,其他國家的基建更老一些,他們的挑戰(zhàn)也更大一些。
另一個更離譜的事情是,全球變暖可能會出現(xiàn)極端低溫。
這個詳細過程描述起來比較費勁,我嘗試寫了幾版,都不太理想,枯燥又冗長,還說不太明白,干脆跳過吧,大家知道這個結(jié)論就行了,有興趣自己查一下吧。
其實這些都不是最危險的,最麻煩的是一個叫“臨界點”的東西。
也就是說,如果當前的升溫導致格陵蘭/南極冰蓋不可逆融化、亞馬孫雨林退化,到時候永久凍土融化釋放巨量甲烷等溫室氣體,到時候地球的升溫會越來越快。升溫的同時會伴隨各種更加極端的氣候。
當然了,科學家也不知道會多久會出現(xiàn),可能幾十年,可能上百年。
那全球變暖有啥好處沒?
最大的好處可能就是降水線北 移,全球變暖和降水線北移關(guān)系比較復雜,但學術(shù)界這些年基本上確認他倆正相關(guān)。
中科院去年發(fā)布過一份《西北氣候暖濕化評估報告》,里面提到1961-2020年西北降水增幅約10%,但空間分布極不均勻。塔克拉瑪干沙漠東部降水反而減少,而毛烏素沙地增加明顯,這也是為啥這些年我們能大力改造沙漠。
但是降水線北移并不代表沙漠什么的自然而然就綠了,大家別忘了,升溫會導致土地表面蒸發(fā)也加重。
咱們正是抓住這個自然機會,通過加大人力植樹造林和沙漠鎖邊,一舉收復了大量的沙漠。毛烏素沙地80%被固定,庫布其沙漠植被覆蓋率從3%→53%。現(xiàn)在河北著名的旅游景點,塞罕壩,以前也是個沙漠。
很多人指望降水線北移會導致經(jīng)濟重心北移,這個想多了,全球現(xiàn)在主要經(jīng)濟帶普遍圍繞著大海和大河,這個格局改變不了。
還有人說,北方變暖,可能今后北方糧食會增產(chǎn)。這個確實是,但這些年越來越多的證據(jù)顯示,高溫可能會先毀掉傳統(tǒng)產(chǎn)糧區(qū)。
尾聲:
有種預感,接下來大家會對極端氣候的感受越來越深,并且可能形成一些新的生活模式。
很多地方會越來越不適合人類居住,比如印度這兩年很多地方動不動飆到50度,對于很多人來說就極度影響睡眠和散熱了。
咱們這邊這兩年也動不動出現(xiàn)極熱,下圖是我去年截的,那個標題觸目驚心,《河北河南山東地表溫度超60度》:
其實這兩年已經(jīng)有很多不太依賴辦公地點的自媒體搬到云南去了,說不定將來東北也會成了避暑圣地。有上億人過著候鳥的生活,夏天去東北,冬天去南方。
不過東北好像這兩年也不那么涼快了,這段時間東北那邊好像也挺熱,大學生想裝空調(diào)。但 對于戶外工作者、低收入人群、老弱病殘等群體,極端高溫/寒潮/洪水會直接威脅生命安全和生計。這會加劇社會不平等。
但是說真的,我國在治理全球變暖方面的努力舉世矚目,比如為了節(jié)能減排搞環(huán)評,關(guān)了那么多重工業(yè)企業(yè),在華北大規(guī)模植樹造林改造沙漠,還有大規(guī)模部署風能和太陽能可再生潔凈能源,如果大家都像我國這么上心,可能就不是現(xiàn)在這樣了。
(免責聲明:本文為經(jīng)濟學教授觀天下?lián)_資料做出的客觀分析,不構(gòu)成投資或者購買建議,請勿以此作為投資或者購買依據(j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