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城市感到厭倦,受不了人多的地方。”
加拿大一個老哥Shadow,在他的視頻中,講述了自己在荒無人煙的水面上搭建“大別墅”的原因。
你可千萬別小瞧了他的“大別墅”。
“大別墅”里不僅有廚房、繪畫室、手工工作室、電影播放室,而且還有藏書館、生物實驗室以及淋浴室等等。
Shadow在他的“大別墅”里種了葡萄、草莓和無花果,還養(yǎng)了雞和鳥,厲不厲害。
看完Shadow的視頻后,簡直都不敢相信,這“大別墅”是他用撿來的垃圾建的。
“大別墅”里應有盡有,Shadow獨自一人已經(jīng)在這里生活了二十年左右。
這或許在一些人看來,能獨自一人生活這么久,簡直不可思議。
事實上,有些人就是喜歡自己獨自一人生活,他們朋友很少,在親情上也表現(xiàn)得很淡薄。
南懷瑾老先生曾說過,如果一個人朋友很少,沒什么社交,親情淡薄,那八成是這三種人。
一、太善良的人
太善良的人,待朋友、待親人,喜歡掏心掏肺。
他們以為對方也會跟他們一樣善良,這在心理學上叫做投射效應。
意思是說,我們會將自己的性格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以為他人也具備跟我們相似的性格特征。
比如:你很善良,也會認為別人很善良。
其實別人跟你可能完全不同。甚至你的善良,在對方看來,就是太傻。
一個太善良的人,對朋友、親人掏心掏肺時,難免會增大受傷的概率。
他們被朋友、親人傷害,也往往會選擇默默承受。
因為他們實在是太善良。
他們甚至還會給傷害自己的朋友、親人找借口:“或許,人家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吧?!?/p>
這樣的想法,等于是給了朋友、親人再次傷害自己的機會。
再一再二不再三。哪怕再善良,也扛不住朋友、親人接二連三的傷害。
被傷害的次數(shù)多了,心門自然也就慢慢緊閉起來,不再為任何人敞開。
如此一來,朋友就會變得很少,親情也會變淡薄。
二、太理性的人
在太理性的人看來,不管是友情、還是親情,都經(jīng)不起利益的考驗。
《水滸傳》里80萬禁軍總教頭林沖跟陸謙倆人,就是一個經(jīng)典的事例。
陸謙跟林沖是發(fā)小,林沖還救過他。
但是他呢,為了自己的前程,接二連三陷害林沖,先是把林沖騙去喝酒,給高衙內(nèi)制造調(diào)戲林沖老婆的機會。
后又跟高俅聯(lián)合,騙林沖帶刀進入軍事禁地白虎堂,致使林沖被貶滄州。
林沖在去滄州的途中,陸謙又買通押解的公差董超和薛霸,試圖在野豬林將林沖殺害。
好在魯智深出現(xiàn),救了林沖。
再后來,林沖被安排看守大軍草料場,陸謙又親自帶人跑到滄州來,燒了草料場。
陸謙想的是,即使燒不死林沖,也能讓林沖落個失職的罪名,軍需物資被毀,按律是死罪。
林沖對陸謙是忍無可忍,無需再忍。
最終,林沖結(jié)果了陸謙的性命,并說了一句很經(jīng)典的話:“殺人可恕,情理難容!”
意思是說,殺人或許都還可以饒恕。但是像陸謙這種無情無義、恩將仇報的人,天理難容!
太理性的人,正是因為深知友情、親情經(jīng)不起利益的考驗。
所以,他們干脆就選擇跟朋友、親人保持一定距離。
如此一來,他們的朋友自然也就會不會很多,親情自然也淡薄。
三、太樂觀的人
太樂觀的人,有個特點,他們不管遇到什么事,心態(tài)都很好。
按理說,這樣的人,應該朋友很多才對。
表面上,或許朋友是很多。實際上,能走心的朋友,未必很多。
走心的朋友,在遇到傷心難過的事情時,找朋友傾訴,是希望朋友能理解他有多難受。
這考驗的是朋友的共情能力。
誰知,當聽眾的這個朋友太樂觀,直接來一句:“哎呀!多大點事嘛,至于嘛!”
甚至在傾聽過程中,這位太樂觀的朋友,全程嘻嘻哈哈。
此時,傾訴的朋友會怎么想?
他會不會心想,“這人咋這樣?我這正傷心難過,他在那嘻嘻哈哈!算了,以后還是要跟這樣的人保持點距離?!?/p>
太樂觀的人,長期以一種非常樂觀的心態(tài),對待朋友和親人,無法與他們產(chǎn)生共情。
久而久之,朋友越來越少,親情越來越淡薄,也就見怪不怪了。
朋友多也好,朋友少也罷,無所謂好壞,各有各的活法,只要自己感到舒適即可,你們說是不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