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歲男孩被親生父親塞進后備箱奔波千里路程!在家中長期睡在冰冷的飄窗上,還被繼母罵到身患抑郁癥!
親生母親在知道后想要救自己的兒子逃離火海,反而因為揭露事情真相被孩子生父指責“侵犯名譽”?還要給施虐者賠錢道歉?面對眾多網友以及前妻的指責,其生父竟說自己沒有做錯,實在是令人寒心!
汪女士和劉某曾是夫妻,離婚時經過雙方協商決定女兒由自己帶走,兒子則跟著父親,在兩人離婚兩個月之后,劉某就光速與孩子后媽同居,對方還帶過來兩個孩子,與前妻所生的兒子,就成了多余的人。
在2023年的暑假結束后,已經與兒子失聯兩個月之后的汪女士終于與自己的兒子取得了聯系,卻從兒子口中得知了他的經歷,放心不下兒子的她,立馬辭掉了自己的工作,趕到了前夫一家的所在地,經過千難萬阻見到了自己的兒子。
在自己兒子的口中,汪女士才得知他竟然遭受到這樣非人的待遇,在2023年的暑假,劉某帶著后媽、以及爺爺奶奶,還有后媽的孩子,一行人打算開著一輛電動車自駕游。
車里自然坐不下,那怎么辦?劉某便想出了他的“解決方案”,將親生兒子塞進后備箱,后備箱里面還放著兩臺嬰兒車,九歲的男孩被硬生生塞進了這個密不透風的狹小空間里,就這樣在里面整整呆了一千多公里的路程。
甚至,在途中由于路途顛簸,嬰兒車還砸到了男孩身上,疼痛感瞬間襲來,九歲的男孩忍不住流下了眼淚,但是身為親父的劉某得知后,也只是停車簡單詢問,就繼續開車了,絲毫沒有讓男孩坐到前面的意思。
而車廂里,他的父親、后媽、爺爺奶奶,正享受著天倫之樂,他們對后備箱里的生命視若無睹,仿佛他只是一個不值得一提的物件。當汪女士心如刀割地問兒子是誰讓他進后備箱時,孩子怯生生地說:“是爸爸。”這三個字,比之后的任何控訴都來得沉重。
后來當她看到孩子在家中的居住環境時,憤怒更是在一瞬間蔓延,一個九歲的男孩,晚上只能睡在冰冷的飄窗上,那個本該是看風景的地方,成了他每晚的棲身之所。
甚至孩子在家中更是長期受到后媽的辱罵,不給飯吃更是家常便飯,長期的精神壓抑和生活虐待,讓這個才九歲的孩子,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在汪女士想要要回兒子的撫養權時他們更是百般阻撓。
更是在她搜集轉接撫養權相關材料期間,還對孩子用刻薄的語言持續攻擊,給孩子持續灌輸親生母親不要他的思想。
面對這一切,劉某的態度是什么?是囂張,是理直氣壯,他說:“我沒錯。”甚至還說,后媽對兒子很好,這種顛倒黑白的邏輯,讓人不寒而栗。
汪女士實在心疼自己的兒子,想要奪回自己兒子的撫養權,劉某卻實施暴力行為,直接將她打進醫院,事后僅賠了1.5萬了事。
她為此丟了工作,耗盡了自己的積蓄,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里,獨自面對前夫一家的圍攻和羞辱,不僅身體受傷,心靈更是千瘡百孔。
最諷刺的是,她為了揭露真相,不得不求助于網絡,在社交平臺控訴前夫一家的惡劣行徑,最終卻因此背上了“侵權”的罪名,賠錢又道歉。
劉某反訴汪女士在網絡上的曝光侵犯其名譽權,向她索賠30萬,想用這場官司,在經濟和精神上徹底拖垮這個母親,最終判決汪女士賠償3萬元并向其道歉。
當法律被這樣的人當成武器來對付一個急切想要保護自己兒子的母親時,我們除了憤怒,更多的是一種無力感,在經過長時間的拉鋸戰后,汪女士終于拿到了法院變更撫養權的判決書。
就算手握判決書,汪女士的戰斗也還沒結束,劉某和后媽依然捏著孩子的戶口本和學籍資料,無論說什么就是不給,孩子回到了媽媽身邊,卻上不了學,成了一個“黑戶”。
汪女士在心力交瘁之際,還得繼續打官司,只為了要回那幾張本就屬于兒子的紙,所走的每一步都備受煎熬,所幸事情鬧大后,正義的力量開始顯現,有律師明確指出,劉某和后媽的行為,可能已經涉嫌虐待罪,當地檢察院也公開表態,將持續關注此事。
而那份名譽權的判決,像一根刺,永遠地留在了這起案件中,它像一個冰冷的警告,提醒我們,法律的條文也可能被惡人利用,成為傷害弱者的工具。
保護一個孩子,不應該讓他的母親去打一場如此慘烈的消耗戰,如何才能建立一個更快速、更有效的機制,讓那些身處險境的孩子和無助的監護人,能夠更容易地獲得幫助,而不是在漫長的訴訟中被拖垮。
汪女士的戰斗,還沒有完全畫上句號,她還在為兒子的戶口和學籍奔波,而對于他們來說,一個更大的問號還懸在空中:劉某和他的妻子,會為他們涉嫌虐待的行為,付出應有的代價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