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英薩斯步槍,和光輝戰機、阿瓊坦克、維克蘭特號航母并稱為印度軍工的四大笑話。
上世紀60年代,中印邊境戰爭,印度被解放軍打得相當狼狽。事后印度高層開始找原因,他們認為中國單兵武器要比印度好,印軍手上的李恩菲爾德步槍還是栓動的,而解放軍的56半性能比它要強得多,更別提解放軍一個班還配備一到兩支56沖。
正因為有了這個慘痛教訓,印度決定對外采購步槍以緩解燃眉之急。他們一開始購買了比利時的FNFAL自動步槍,后來也把自家的李恩菲爾德生產線進行了升級,可以使用北約標準的7.62毫米全威力彈。一直到這里,印度的決定還不算離譜。
到了80年代,印度國防與發展組織的大手開始作妖了,它們給伊莎波爾步槍廠下達研制國產步槍的命令。要求非常嚴格,新步槍要有AK47的可靠性,要有M16的首發精準度,還要能和現有的印度武器生產線兼容。總而言之,就是集百家之長,拼一款好槍出來。
為此,相關研發部門到處找外援,因為在此之前印度壓根就沒有自研步槍的經驗,流程是什么樣的都搞不懂。他們首先想到的是比利時的專家,他們在輕武器設計上很有經驗,比利時拿到錢后也是慷慨赴約。
忙活了幾年,新槍終于出來了。這把槍看起來很奇特,使用了AK47的長行程導氣活塞,FNFAL的步槍外形,M16的彈匣和一些塑料零部件。全槍長945毫米,空重4公斤,單線容量為20或30發,子彈壓多了供彈不順暢,射速每分鐘650發,有效射程400米。作為首次研制步槍,這些數據看著還可以,但是英薩斯步槍的子彈設計就很有問題了。
印度國防工業底子很差大家都知道,生產老式的7.62毫米子彈還湊合,但是對于新型的小口徑子彈他們無能為力。當時他們最好的選擇應該是引入蘇聯7.62毫米中間威力彈的生產線,但是印度國防工業與發展組織不知道是不是抽風了,他們決定使用5.56毫米北約標準彈。這種子彈他們又生產不好,還要從以色列進口。真是演都不帶演的,自家工廠不生產,從外國購買子彈,手里過一下還能沾點油。
當然了,購買的子彈的確要比印度本土生產的好,可問題是槍太差了。印度的塑料工藝不過關,導致彈匣很容發生形變,用力揮一下槍,彈匣就會自動脫落。
另外,英薩斯步槍的設計初衷是有連發功能的,也就是全自動,但是從工廠里出來后,這槍完全無法實現全自動功能。零件公差太大,設計時也沒有考慮到印度的高溫環境,在實戰中士兵只能拼手速,高頻次扣動扳機,假裝這是一把全自動步槍。
更離譜的來了,在1999年的印巴卡吉爾戰爭期間,部分印度士兵發現,唉?手中的槍居然可以打全自動了,這是怎么一回事?原來,在高原環境下,氣溫變低,熱脹冷縮導致槍支零部件體積發生形變,陰差陽錯的讓英薩斯步槍又可以了。
當然這不是一個好兆頭,在低溫環境下,原本脆弱的彈匣強度更低,換彈時甚至會碎。而且射擊頻次過多,槍管變熱,全自動模式會自動消除。也就是說,你不知道它哪一次開火有全自動模式,與巴基斯坦士兵對戰時明顯不如他們的AKM可靠。
后來印度又對其進行改進,但是改的也一團糟。金屬彈匣改用7.62毫米中間威力彈依舊供彈不暢,取消全自動模式,改成單發或者三發連射,結構更復雜,被士兵吐槽火力不足。
現在印度是徹底放棄這把步槍了,當下每年都會在國際上采購步槍,幾萬把一個批次。印度普通部隊一般使用AK-203,特種部隊喜歡用使用SIG-716。有人統計過,如今的印度士兵手上大概有11種主力步槍。另外老式的李恩菲爾德也沒有完全退役,這把一戰老槍,印度士兵還挺喜歡的,畢竟拉一下扳機就能打,簡單可靠,不像有些槍打著打著就卡殼。
印度怎么連一把步槍都造不好?
這里面的原因太多了,政治環境、軍隊貪腐、國防工業專家胡亂指導、甚至和印度民族個性都有關系,唯獨和工業的關系不大。
印度工業基礎差勁是不假,但是還沒差到槍都造不出來的地步,隔壁的孟加拉工業底子更差,人家引入81杠生產線,造出來的步槍都出口到了緬甸。新中國剛成立時,工業基礎等于0,蘇聯老師傅手把手教,56半的生產質量與SKS也沒有任何區別。刺刀鋼材不過關,就用三棱軍刺,刺殺效果并不差。印度造不好槍這個問題,估計再給他們30年也解決不好。
舉報
評論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