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今日文章目錄(全部含音頻)
● MAGA對特朗普造反了:愛潑斯坦案大爆發
1.[1281]迎接MAGA的反叛時刻:特朗普2.0時代的結束 (Wired)
2.[1280]特朗普堅稱愛潑斯坦案純屬騙局看看他的支持者怎么說 (The New York Times)
3.[1279]《華爾街時報》爆料特朗普給愛潑斯坦寫50歲生日肉麻賀信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4.[1267]特朗普應當明白 :QAnon案例已經證明愛潑斯坦陰謀論不會就這么消失(CNN)
5.[1264]特朗普與MAGA運動已分道揚鑣 (Financial Times)
6.[1263]特朗普如今成了MAGA運動反對的化身 (The Alantic)
7.[1258]馬斯克的X平臺幫助加劇MAGA與特朗普的分裂 (Politico)
● 奇特的美國右翼文化
8.[1268]為何右翼陰謀論對戀童癖如此癡迷? (Mother Jones)
● 中美競爭如火如荼
9.[1277]蘭德公司:中國AI產業政策發展路徑的分析點評 (Rand)
10.[1271]美國必須贏得對中美人工智能競賽 (National Interest)
11.[1269]中國大學排名攀 升參議院民主黨人指責特朗普“將全球領導地位讓給中國”(Time)
12.[1257]中國正在贏得特朗普的貿易戰 (Project Syndicate)
13.[1256]英偉達獲準恢復對華銷售AI芯片英偉達風險猶存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特朗普政府的下一階段:國際國內、美聯儲
14.[1270]特朗普政府的下一階段將如何展開? (The Atlantic)
15.[1266]特朗普如果要解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會發生什么? (Bloomberg)
16.[1265]特朗普能解雇鮑威爾嗎?法律專家:理由恐不充分 (The New York Times)
17.[1261]特朗普政策效應初現經濟數據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俄烏戰爭與特朗普
18.[1260]特朗普對烏政策50天轉變影響重大——但對普京恐怕無效 (CNN)
19.[1259]特朗普對俄立場突變攪動俄烏棋局此時轉變戰略意欲何為 (CNN)
● 戰場迭代給美國軍事的顛覆性啟示
20.[1275]美國準備好迎接下一場戰爭了嗎? (The New Yorker)
● 喪心病狂的以色列政府
21.[1278]深入加沙的“死亡陷阱” (Financial Times)
● AI動態
22.[1274]人工智能正在摧毀互聯網?誰能拯救它? (The Economist)
23.[1272]AI會讓人變蠢嗎? (The Economist)
24.[1262]AI“脫衣”網站年入數百萬美元 (Wired)
● 反智陰謀論的考古學和歷史學
25.[1276]陰謀論者最愛的歷史學家:格雷厄姆·漢考克 (The Economist)
● 青年患癌:新的公共衛生問題
26.[1273]年輕群體癌癥激增:徹底改變的人生軌跡 (The Economist)
II. 按語與引文
1.[1281]迎接MAGA的反叛時刻:特朗普2.0時代的結束
Wired (2025.7.17)
按語: 另一篇關于特朗普政府因愛潑斯坦案處理不當引發MAGA陣營內部叛亂的報道,載于《Wired》。由于白宮處理失當,保守派意見領袖集體倒戈,基層憤怒情緒持續發酵,已演變為對特朗普領導權威的挑戰。報道匿名采訪了不少特朗普的戰略師和顧問,都對情況發展十分擔憂出這個案子將導致執政聯盟破裂,可能成為特朗普2.0時代終結的轉折點。
評:恐怕沒有任何人會想到,特朗普轟炸完伊朗,通過了“大而美法案”,一度迎來了任期高潮,但卻因為愛潑斯坦案陷入重大公關危機,跌落任期谷底。
字數: 2,300
鏈接: https://t.zsxq.com/H1xxW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對特朗普總統來說,這是糟糕透頂的一周,一切都 因為杰弗里·愛潑斯坦的陰魂不散——用特朗普的話說,這是個“永遠死不了的人”。 自從司法部長帕姆·邦迪(Pam Bondi)發布備 忘錄,宣稱愛潑斯坦案文件中“不存在所謂的‘客戶名單’”后,共和黨人怒不可遏。 特朗普多年來一直向支持者承諾會公布這份名單,并披露2019年愛潑斯坦在曼哈頓拘留所死亡的真相 。如今他面臨的局面比競選承諾落空更嚴重:這是一場MAGA運動內部的叛亂……
2.[1280]特朗普堅稱愛潑斯坦案純屬騙局看看他的支持者怎么說
The New York Times (2025.7.17)
按語: 愛潑斯坦案成了特朗普第二任內的一個超級大雷,引發MAGA陣營嚴重內訌。《紐約時報》將特朗普及三十多位最知名的MAGA支持者的意見領袖進行了梳理,總結出四類觀點:觀點#1:司法部的調查已經完成,沒有必要采取進一步行動;觀點#2:特朗普政府要對愛潑斯坦案透明度不足負責;觀點#3:特朗普本人也應承擔部分責任;觀點#4:政府外部勢力導致公眾對愛潑斯坦案的理解存在缺失。絕大部分人對特朗普政府處理愛潑斯坦案公開表示不滿,出于各種考慮,大多數人避免直接地、太露骨地批評特朗普,當然誰都知道他們的批評最終指向誰。
字數: 4,200
鏈接: https://t.zsxq.com/YM5zY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金融家杰弗里·愛潑斯坦是一名已被定罪的性犯罪者。2019年 ,他在監獄中等待性交易指控審判期間死亡。他的罪行和死亡長期以來助長了特朗普總統部分最狂熱支持者的陰謀論。 過去一周,由于特朗普政府突然改變承諾,拒絕披露愛潑斯坦案調查中此前未知的細 節,這些支持者的關注達到了高潮。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在一份未署名的備忘錄中表示,調查沒有發現愛潑斯坦留有“客戶名單”或勒索名人的證據,并確認愛潑斯坦死于自殺。 幾乎所有就該案發聲的有影響力的右翼人士似乎 都認為需要公布更多信息。他們的要求往往伴隨著對案件處理不當的指責,矛頭直指他們認為應該負責的眾多人物……
3.[1279]《華爾街時報》爆料特朗普給愛潑斯坦寫50歲生日肉麻賀信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25.7.17)
按語: 《華爾街時報》今天的一個獨家爆料。他們搞到了2003年杰弗里·愛潑斯坦50歲生日的紀念冊,上面有很多名人賀信,其中一封來自特朗普。內容非常油膩。同時,也實錘了兩人的親密關系,而特朗普亟急切需要和愛潑斯坦案撇清關系,對與愛潑斯坦的歷史關系極度忌諱,矢口否認。他對《華爾街時報》這篇報道震怒,據知已聯系編輯部要求撤稿,并威脅訴訟,但《華爾街時報》沒有理會他。(這個特朗普寫給愛潑斯坦的信肯定是真的)。特朗普掩蓋愛潑斯坦案已經造成了MAGA陣營內部最大的內訌和分裂事件,而特朗普越是壓制,越是回避,結果也越差:MAGA們咬定,要么特朗普人就在名單里,要么他要掩蓋什么重大秘密,否則完全無法解釋他為什么要拒絕披露相關信息。另外,對于MAGA們來說,現在可以看得很清楚:本世紀初的時候,特朗普和他所指控的那幫權貴精英(主要是民主黨)就是一個圈子的,而且很多是猶太人——Leslie Wexner、Alan Dershowitz。而愛潑斯坦就是這個圈子的紐帶。所有這些人,都是MAGA最痛恨的。而特朗普是其中一員,居然還當了MAGA的領袖。
字數: 3,600
鏈接: https://t.zsxq.com/hy9An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當時正值杰弗里·愛潑斯坦50歲生日,吉絲蘭·麥克斯韋(Ghislaine Maxwell)正 在準備一份特別的生日禮物。她聯系了愛潑斯坦的家人和朋友,其中就包括特朗普。 根據本報查閱的文件顯示,麥克斯韋收 集了特朗普和愛潑斯坦的 幾 十位合作伙伴的祝賀信,制作成2003年的生日紀念冊。 據看過該紀念冊的人士透露,這本皮質封面的紀念冊制作于2006年愛潑斯坦首次被捕之前,其中部分頁面曾經被多年前調查愛潑斯坦和麥克斯韋案的司法 部官員審查過。目前還不清楚這些文件是否包含在特朗普政府最近的審查材料中……
4.[1267]特朗普應當明白:QAnon案例已經證明愛潑斯坦陰謀論不會就這么消失
CNN (2025.7.16)
按語: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特朗普與陰謀論支持者一直有一個危險的共生關系:他長期利用QAnon等陰謀論凝聚核心選民(如暗示選舉舞弊、炒作愛潑斯坦案),但當他試圖與陰謀論切割時,反而遭到狂熱信徒的瘋狂反噬,引發MAGA陣營的分裂。這場“自釀”的危機證明,政治人物煽動和利用極端思想一旦失控,終將被反噬。
字數: 2,000
鏈接: https://t.zsxq.com/wvH6s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2020年10月的一個周六下午,在亞利 桑那州鳳凰城郊外一家小酒店的會議室里,氣氛異常熱烈。 當我走進房間時,一位戴著奇特頭飾的男子朝我發出嗤笑和 咕噥聲。當時正值新冠疫情高峰期,在場約60人中,我是極少數佩戴口罩的。有些人甚至根本不相信新冠病毒存在。 當房間前方的電視播放特朗普總統的片段時,人群爆發出歡呼聲。 這段視頻拍攝于48小時前,當時NBC新聞的薩凡納·格思里(Sava nnah Guthrie)詢問特朗普是否會與QAnon劃清界限。他拒絕了……
5.[1264]特朗普與MAGA運動已分道揚鑣
Financial Times (2025.7.16)
按語: 特朗普與MAGA運動已經發生根本裂痕——在伊朗政策、愛潑斯坦案及對俄立場上,實用主義的特朗普與信奉極端/教條意識形態的MAGA支持者矛盾激化,并已愛潑斯坦案達到高潮。作者認為,現在的MAGA暫時只能忍受特朗普,但幾年后,會認為特朗普是一個殘缺的、不完美的MAGA總統,并積極尋找更加純粹的代言人。這種競爭實際上已經提前開始。而可以預見,后特朗普時代的美國保守主義將更趨極端,更趨教條。到那個時候,民主黨可能會覺得,像特朗普這樣相對靈活、并不教條的人反而更好對付,至少還能找到一點點交集。當然,對于共和黨來說,問題在于:一個更加極端、更加“純粹”的MAGA候選人,到底能否在美國的全國政治里取得成功。如果這樣的人無法獲得大多數人的票倉,那就無法當選,則對于民主黨來說也是好事。
字數: 1,900
鏈接: https://t.zsxq.com/5ot8k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上個月,當特朗普下令轟炸伊朗時,塔克·卡爾森和史蒂夫·班農等人立即表示反對。這位曾批評美國過去在中東軍事行動的總統,如今卻 像第三位布什總統那樣再次冒險,與人們夢想中的“美國優先”總統形象相去甚遠。 MAGA運動內部在杰弗里·愛潑斯坦事件上又出現了裂痕。部分MAGA人士認為,這名2019年自殺身亡的性犯罪者掌握著權貴人物的黑料,因此被人滅口。多年來一直煽動這種說法的特朗普,現在卻發布備忘錄否認這些陰謀論。他希望人們翻過這一頁。但他的追隨者堅信存在一個凌駕于法律之上的傲 慢自私的精英階層(你能想到誰是這樣的一個例子嗎?),所以不會輕易罷休。 這個夏天,特朗普與支持者之間的分歧可能還不止這些。總統似乎對烏克蘭和北約態度轉暖。他開始批評普京。這讓美國右翼陣營中眾多的克里姆林宮崇 拜者感到困惑:幾個月前還在橢圓形辦公室刁難澤連斯基的那個特朗普去哪了?……
6.[1263]特朗普如今成了MAGA運動反對的化身
The Alantic (2025.7.16)
按語: 左翼雜志《大西洋月刊》幸災樂禍地報道了特朗普與MAGA支持者因愛潑斯坦案爆發的罕見對立:當特朗普政府給出官方結論,否認愛潑斯坦案存在什么權貴清單與陰謀時,原本視此案為“深層政府”罪證的MAGA核心支持者感到被徹底背叛。特朗普試圖降溫,不僅未起到效果,反而將矛盾轉移到他本人身上。這場沖突暴露了MAGA運動的內在矛盾——特朗普親手培育了一個陰謀論的信仰體系,如今卻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使他從“反建制”的象征,淪為支持者眼中的“深層政府”代言人。歷史已經反復證明,當狂熱的政治運動失控時,締造者自身也可能被吞噬。
字數: 1,700
鏈接: https://t.zsxq.com/6rXLo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我們正目睹近年來最令人震驚的政治事件之一:唐納德·特朗普的MAGA基本盤——這個被他用十年時間像邪教般牢牢掌控的群體—— 現在公開反對他。而他試圖平息這場反抗的初步努力,截至目前只讓事態更加惡化。 這場激烈反抗的起因是:特朗普政府的司法部在一份兩頁備忘錄中宣稱,金融家、已被定 罪的性犯罪者杰弗里·愛潑斯坦在候審期間于牢房內是死于自殺;愛潑斯坦或其他人并未保存任何客戶名單;且“沒有可靠證據表明愛潑斯坦曾通過勒索權貴作為其犯罪手段”。 曾承諾要揭露愛潑斯坦死亡真相、曝光參與其性交易與戀童網絡的民主黨權貴的特朗普政府MAGA派系,如今被 指參與“深層政府”的掩蓋行動。有些評論員甚至暗示特朗普本人可能牽涉其中……
7.[1258]馬斯克的X平臺幫助加劇MAGA與特朗普的分裂
Politico (2025.7.15)
按語: 馬斯克放寬了X平臺的內容審核規則,有意引入極端言論群體,將原本處于邊緣地帶的極端言論推向主流視野,并導致美國政治生態發生變化。該平臺現在成了右翼內部矛盾的放大器,各種陰謀論者在愛潑斯坦事件等議題上挑戰特朗普政府,使得MAGA陣營內部產生內訌和分裂,特朗普本人也需直面激進支持者的沖擊,政治凝聚力遭到削弱。
評:特朗普稱馬斯克創造的“政府效率部”(DOGE)可以被放回去咬馬斯克。這個發生的概率很低。但馬斯克創造的X充斥著各種極端言論,現在在狠咬特朗普卻是真的。
字數: 1,900
鏈接: https://t.zsxq.com/aSt5r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杰弗里·愛潑斯坦的陰謀論風波正在白宮引發 軒然大波。社交媒體專家指出,埃隆·馬斯克改造后的X平臺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關于愛潑斯坦的陰謀論,以及特朗普政府涉嫌壓制這些言論的說法,正導致MAGA運動內部不同派系產生分裂,部分支持者開始反對特朗普。(補充背景: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上周聯合發布報告,聲稱愛潑斯坦并未掌握所謂“權貴客戶名單”——這份調查結果讓極右翼愛 潑斯坦真相追尋者大失所望,而這些人此前一直受到特朗普及其盟友的鼓動。) 正是馬斯克本人在今年6月與特朗普首次公開爭執時,重新將愛潑斯坦事件拉回公眾視野。他在現已刪除的X平臺發文中寫道:“@realDonaldTrump出現在愛潑斯坦文件中,這才是文件未公開的真 正原因。”需要說明的是,特朗普目前并未因愛潑斯坦事件受到任何正式指控……
8.[1268]為何右翼陰謀論對戀童癖如此癡迷?
Mother Jones (2019.7)
按語: 最近愛潑斯坦案(蘿莉島、神秘的“客戶名單”、獄中神秘身亡)又成了美國政治的漩渦。特朗普政府似乎在掩蓋此案,引起了MAGA/右翼基本盤的瘋狂反噬。中國國內實際上對這個事情也是關心的,主要是出于好奇。但有一條:就是美國人喜歡討論的這個戀童癖陰謀論的事情,對于我們來說是有些陌生的,因為有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在里面。這是前幾年的一篇文章,從歷史、文化、社會、政治等角度,探討了美國右翼陰謀論為何對戀童癖指控如此地癡迷。具體而言:1)這些陰謀論并不是真正的關心兒童福祉,而是源于人們對社會秩序快速變遷的恐懼,包括女性進入職場、LGBTQ+權利擴張等進步變革,以及兒童性化(穿著打扮、早熟等)及家庭秩序的變化(包括瓦解)。這些變化引起了保守主義反彈;2)指控戀童癖團伙的陰謀論(或“梗”)在西方歷史上源遠流長,有幾千年的歷史。歷史上的反猶陰謀論也有個這個元素(“血祭”)有關,可以說一脈相承;3)冷戰期間,保護兒童不受侵犯也是右翼/保守派的反共話語的一部分(因為認為共產主義的社會組織形式會要求將孩子從家庭分離);4)當代美國,1980年代的麥克馬丁幼兒園案和2016年“披薩門”事件都很典型,指控往往極度夸大或虛構,設計陰謀論的人有意利用兒童安全擔憂傳播恐慌,因為這個非常容易對敵人(左翼/自由派精英)進行妖魔化;5)這個主題進一步演變為QAnon等更加政治化、更加危險的激進運動,并和特朗普的民粹右翼政治合流。6)右翼的戀童癖陰謀論反映了深層次的社會焦慮,本質上是一種維護傳統家庭秩序和性別秩序的宣傳手段和政治動員工具。
評:為解釋愛潑斯坦案與特朗普MAGA運動的復雜關系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視角。推薦閱讀。
字數: 5,200
鏈接: https://t.zsxq.com/fW5xv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孩子們在秘密地下隧道里遭受性侵。綁架他們的人當著孩子的面喝血,舉行 邪教獻祭儀式。有時孩子們還被拍下色情影片。總共有數百名兒童遭遇這種虐待。而這一切就發生在一個治安良好的社區,那里本不該發生犯罪,更不用說如此駭人聽聞的暴行。 其實并沒有人親眼目睹這些暴行。也沒有確鑿證據 能證明這些事真的發生過。但人們堅信這是 真 的。他們都覺得這事太說得通了。“一切都能對上號,”其中一人說道。數百甚至數千名原本理智正常的美國人,都深信有一群信奉邪教的戀童癖正在大家眼皮底下大規模作案。 20世紀80年代的“麥克馬丁幼兒園案”(McMartin preschool scandal)堪稱早期版本的“披薩門事件”(Pizzagate),兩者都是針對所謂“地下虐童網絡”的荒誕道德恐慌。盡管這兩起所謂的犯罪 事件相隔數十年、相距數千英里,且背景截然不同,但兩個陰謀論卻如出一轍……
9.[1277]蘭德公司:中國AI產業政策發展路徑的分析點評
Rand (2025.6.26)
按語: 這是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對中國AI產業政策及行業未來發展的一篇綜合評估報告,包括了中國給AI制定的整體目標、規劃及實施路徑;美國技術出口管制的影響;對中國產業政策效果的評估(總體正面),以及分層次介紹了中國的AI產業政策,覆蓋領域包括1)能源挑戰;2)芯片領域;3)計算基礎設施;4)研究與人才;5)國有AI實驗室;6)AI專項基金;7)地方政府扶持;8)推動開源發展;9)數據資源;10)應用場景等。
文章有幾方面的判斷, 一是 認為中國的AI政策聚焦于經濟發展和軍事能力的提高,更加務實,對于轉化帶動整體經濟會更加有效。美國則相對務虛(喜歡討論“AGI”等技術概念)。二是認為美國的技術出口管制不太可能完全阻止中國AI進步,反而可能刺激中國芯片產業某些環節的發展;三是認為從現代到未來幾年,國產芯片和軟件的替代方案仍然落后于美國,如果采用國產替代,會延緩前沿模型的研發進度(這在現階段的中美AI競爭上至關重要),所以中國需要做一個權衡取舍,即可能在短期內仍然要依賴美國產品與技術;四是認為AI非常依賴人才、數據等無形要素,當前技術路線不確定性也較大,而這些要素對資本補貼敏感度較低,政府管控難度更大,因此對AI的產業政策可能不如傳統行業有效,同時產業發展的驅動主體仍將是私營企業;五是認為政府/公共部門/國企和私營部門可以有所側重,即國家在算力基礎設施等資本密集型領域發揮作用,而基礎模型研發、應用創新等核心環節主要由私營部門推動。最后形成合力。六是認為對于中國來說,只要產業政策能與私營部門的創新生態形成一定的協同效應(即政府幫到了企業),政策就可以被視為成功;七是認為中國AI的發展可 以和 效應 六是 ,而 基礎模型研發、應用創新等核心環節主要由私營部門推動。最后形 成合 域發 揮作用,而基礎模型研發、應用創新等核心環節主要由私營部門推動。最后形成合力。六是認為對于中國來說,只要產業政策能與私營部門的創新生態形成一定的協同效應(即政府幫到了企業),政策就可以被視為成功;七是認為中國AI的發展可以和美國形成并駕齊驅之勢,至少也排在全球第二的位置。
評:這是美國頂尖智庫對中國AI產業政策的分析點評,值得一看。
字數: 8,500
鏈接: https://t.zsxq.com/vdUue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中國計劃在2030年前成為全球AI領域的領導者。為實現這一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政府正在AI全技術棧(technology stack)(從芯片到應用)部署產業政策工具。這一AI產業政策的擴張引發了兩個 核心問題:中國政府正在采取哪些措施支持其AI產業發展?這些措施能否奏效? 中國的產業政策很可能加速其AI領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在科研支持、人才培養、計算資源補貼和應用推廣方面。中國的AI模型正在縮小與美國頂尖模型的性能差距,AI應用也正在電動汽車、機器人、醫療健康和生物技術等領域快速普及。雖然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 中國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新,但國家支持確實提升了中國AI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然而,中國AI產業政策的部分措施存在資源浪費問題,比如AI芯片在企業間的低效分配。即便有國家大力支持,某些瓶頸仍然難以突破:美國主導的AI芯片及半導體制造設備出口管制,限制了中國AI開發者獲取算力資源。算力短 缺迫使中國企業必須在短期模型開發投入與長期抗制裁能力建設之間做出權衡……
10.[1271]美國必須贏得對中美人工智能競賽
National Interest (2025.7.2)
按語: 本文作者是特朗普第一任時期的國家安全顧問,文章聚焦美中AI競爭格局,指出美國必須贏得AI競賽,但在該領域存在關鍵短板:過度的數據和版權保護制度——這使得美國AI企業面臨雙重困境——一是法律限制導致公共數據難以獲取,無法支撐高質量算法訓練;二是頻繁遭遇版權訴訟(如藝術家控告圖像生成模型侵權),拖累研發進度。作者尖銳指出,如果美國不重構數據使用規則,在嚴苛限制下持續內耗,將因制度劣勢輸掉與中國的AI競賽,而中國正通過最靈活的政策推動數據開放賦能產業創新。
字數: 2,000
鏈接: https://t.zsxq.com/v0l5H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由于限制性版權訴訟和數據利用不足,美國可能在人工智能全球競賽中輸給中國,這將對國家安全和創新造成損害。 與此同時,中國正在通過國家支持的數據獲取和法律寬松政策加速發展人工智能。” 二十一世紀將是中美兩大強國競爭的時代,而人工智能將成為這場競爭的核心。中國政府清楚認識到, 人工智能將在未來幾十年對地緣政治和全球經濟競爭力產生重大影響,并設定了在2030年前引領全球技術競賽的國家目標。美國的優勢在于其充滿活力的私營部門,以及歷史上在推動變革性創新(從電力到互聯網)方面取得的成就。 美國必須打造強大的人工智能產業 ……
11.[1269]中國大學排名攀升參議院民主黨人指責特朗普“將全球領導地位讓給中國”
Time (2025.7.16)
按語: 《時代》周刊的報道,指出中國一直在加大教育投入,吸引人才,推動有力政策,使得大學全球排名逐年上升;相比之下,美國受到特朗普政治因素影響,強力打壓大學、削減科研經費、限制國際學生,倒逼人才外流,正在削弱自身在高等教育與科研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拱手讓給中國”),并使得國家綜合競爭力下降。
評:目前教育格局的變化,中國學生去美國留學深造的人數減少了。一方面,當然我們更不容易從美國獲得尖端領域的科學與技術,但另一方面,實際上也減少了人才外流,因為絕大部分學生到美國,雖然學到了知識,但卻是在為美國的科研做貢獻,畢業后也留在美國,為提升美國的競爭力添磚加瓦,至少間接地成為幫助美國遏制中國的力量。中國方面,則是人才資源外流,最終的結果一定是凈損失。在和平時期,兩國關系很好,這當然是沒有問題的,而且學術交流還可以拉近兩國關系。但今天的情況不同,今天的局面是大國博弈——而且美國把中國作為主要威脅、當做“敵對國家”打壓,對中國瘋狂遏制,這個時候,中國對美國的人才流失就很可怕了,因為人才競爭其實是兩國科技競爭與大國博弈最重要的維度之一。這時,美國對高校的自我閹割,自然就成了對中國有利的因素。
字數: 3,900
鏈接: https://t.zsxq.com/RMG0p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部分議員表示,特朗普總統對高等教育的 攻擊不僅損害了美國各地高校,還可能削弱美國與中國這個地緣政治對手競爭的能力。 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的民主黨人在周一發布的報告中指出,特朗普政府采取的保護主義行動,包括從實施全面全球關稅到關閉美國國際開發署,正在“將全球領導地位讓給中國”。這份報告由該委員會資深成員、新罕布什爾州民主黨參議員珍妮·沙欣(Jeanne Shaheen)委托 撰寫。此前,眾議院共和黨人提出了一項包含進一步削減對外援助的撥款法案。 這份報告發布之際,中國正在加大外交努 力,向更多游客開放國門,并提升本國大學的全球聲譽……
12.[1257]中國正在贏得特朗普的貿易戰
Project Syndicate (2025.7.14)
按語: 本文論述了中國在中美貿易戰中的應對策略與階段性成果。面對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施壓,中國采取攻守兼備的戰術:對內加速技術自主替代、強化產業鏈韌性;對外精準反制,并把握了戰略主動權。盡管短期沖擊存在,但中國通過調動國內資源、調整產業結構,在美國暴露的供應鏈依賴中占據優勢,并在全球南方國家中提升話語權。長遠來看,中國持續押注高科技領域,在美國圍堵下展現出更強的戰略定力與制度韌性,正在逐步贏得這場博弈。
字數: 1,700
鏈接: https://t.zsxq.com/Tl1mW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自2018年中美貿易沖突爆發以來,中國已形成一套攻守 兼備的策略體系。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內,中國政府通過強化這些策略并動員公眾應對外部壓力,始終保持戰略優勢。” 近期中美在日內瓦和倫敦舉行的貿易談判,僅為全球兩大經濟體間的沖突帶來短暫緩和。盡管美國總統特朗普試圖將臨時措施包裝成對美國有利的“協議”,但中方對局勢有著不同判斷——并認為己方占據上風。從中國視 角看,其不僅經受住了沖擊,還變得更自信、更自主,更確信長期戰略正在見效。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貿易戰中,中國制定了兼顧防御與進攻的策略,以降低關稅和制裁的沖擊。防御層面,中國通過調整貿易流向、構建美元體系替代方案、加快自主技術研發來鞏固防線。雖 然擴大內需并非終極目標,但借此強化了人工智能應用和綠色科技等戰略領域……
13.[1256]英偉達獲準恢復對華銷售AI芯片英偉達風險猶存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25.7.15)
按語: 華爾街時報的兩篇報道。英偉達CEO黃仁勛通過游說特朗普政府,成功爭取到恢復對華銷售H20人工智能芯片的許可,標志著美國出口政策的階段性松動。雖然英偉達仍需遵守技術降級限制,且無法出售尖端芯片,但此舉緩解了其在中國市場的困境。黃仁勛近期頻繁往返中美斡旋,試圖在政治夾縫中維護商業利益,同時向中方承諾合規經營。然而華盛頓政界對英偉達角色的質疑,美國與中國貿易戰重啟的風險,仍使英偉達因地緣政治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評:英偉達對華恢復出售H20,是中國此輪貿易戰反制政策之后獲得的重要勝利。英偉達的動力是增加對華銷售芯片,不斷擴大中國市場對英偉達的技術依賴,同時不斷游說美國政府,為自己獲取空間。此時的華為也一定要繼續發力,研發國產替代產品。
字數: 1,800
鏈接: https://t.zsxq.com/NEH7B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英偉達公司表示,在首席執行官黃仁勛美國總統特 朗普會面幾天后,已獲得特朗普政府保證,可以繼續在中國銷售H20人工智能芯片。 這一決定標志著美國商務部態度的轉變。今年4月,該部門曾限制該芯片銷售,導致英偉達損失數十億美元。消息傳出時 ,黃仁勛正在北京訪問,并與中國高級官員會面。他對記者表示:“我非常高興。” 周二早盤交易中,英偉達股價上漲超過4%。 這家美國芯片公司近期表現強勁,上周成為首家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的企業。雖然英偉達仍無法向中國客戶出 售最先進的芯片,但此前因美國出口限制導致的中國市場銷售困境有望得到緩解……
14.[1270]特朗普政府的下一階段將如何展開?
The Atlantic (2025.7.10)
按語: 《大西洋月刊》文章,探討特朗普政府執政下一階段的核心策略與潛在挑戰。主要內容:1)特朗普成功簽署“大而美法案”后,轉向政策營銷階段,重點通過全國巡講宣傳經濟政策,其政治前景取決于該法案能否兌現經濟增長承諾;2)總體來看,經濟議題是下一階段的關鍵,也是決定中期選舉的關鍵戰場,民主黨正在聚焦民生問題發起攻勢,質疑政策偏袒富人;3)預計特朗普政府不會再推出大的立法,而是專注于延續貿易施壓(擬對多國加征關稅、推動更加系統的貿易談判)、移民管控(擴大驅逐行動)、放松監管以刺激經濟這三大核心政策;4)同步推進外交議程,包括結束加沙沖突、推動俄烏戰爭停戰,安排年底或明年初訪華(因此希望與中國敲定貿易協議)、參加G20峰會等;5)最大的風險是經濟。如果經濟承諾未兌現。明年中期選舉里共和黨可能失去國會控制權,特朗普就會成為跛腳鴨。
字數: 3,500
鏈接: https://t.zsxq.com/8WOJi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大而美法案”已經正式生效,接下來會怎樣? 特朗普總統上任不到半年,就已經兌現多項競選承諾。他推行減稅政策,發動貿易戰,激怒長期國際盟友,加強邊境管控,并大幅削減聯邦政府開支。他不顧反對聲音,甚至包括黨內成員的異議,強力推動國會 通過一項影響深遠且耗資巨大的法案,該法案幾乎涵蓋了他所有的國內政策議程。 現在,他總統任期的下一階段以及明年中期選舉的走向,可能取決于他的一項賭注:共和黨法案和其他特朗普政策將帶來經濟繁榮。如果這一賭 注成功,將強化特朗普最有力的政績之一。 但民主黨人看到了攻擊總統的機會,認為他的政策過度偏向富人而犧牲窮人利益。五位白宮助理和外部顧問告訴我們,從現在到明年十一月,白宮不會推動另一項重大立法方案。相反,特朗普將轉向推銷和捍衛其政黨剛剛通過的法案,同時專注于他認為的核心政治優勢:高風險貿易協議和備受關注的移民沖突。當然,他也不會介意贏得諾貝爾和平獎……
15.[1266]特朗普如果要解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會發生什么?
Bloomberg (2025.7.17)
按語: 彭博關于特朗普解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路徑分析。1)如果特朗普解雇鮑威爾,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么?2)如果此案上訴至最高法院,大法官們會如何裁決?3)案件的關鍵爭議點是什么?4)美聯儲翻修工程存在什么問題?5)如果鮑威爾被解職,新主席需要多久才能正式上任?6)解雇鮑威爾對利率政策意味著什么?7)金融市場會如何應對鮑威爾被解職?
評:研究后會發現,特朗普如真要解雇美聯儲主席,程序復雜,爭議很大,耗時很長,等解雇完、任命新的主席,鮑威爾的任期也快自然結束了,所以實無必要。特朗普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外圍施壓。
字數: 2,800
鏈接: https://t.zsxq.com/XskSk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唐納德·特朗普持續對杰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施壓,再次引發市場動蕩。人們擔憂,如果總統解雇這位處境艱難的美聯儲主席,將會發生什么后果。 這一舉動在美國史無前例,幾乎肯定會 引發一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訴訟,震動華盛頓和華爾街,最終由美國最高法院裁決。 最新風波始于7月16日,有報道稱特朗普可能很快會對鮑威爾采取行動。這位美聯儲主席因未聽從特朗普降低利率的要求而長期成為總統的眼中釘。特朗普 隨后否認這些報道,稱鮑威爾被解雇"極不可能,除非他因欺詐行為必須離職"……
16.[1265]特朗普能解雇鮑威爾嗎?法律專家:理由恐不充分
The New York Times (2025.7.16)
按語: 特朗普政府試圖以美聯儲總部翻修工程管理不善為由解雇主席鮑威爾的事件,但目前的瀆職指控缺乏充分證據,法律專家指出以這個理由解雇還構不成“正當理由”,會被法院質疑。特朗普的真實目的其實是對美聯儲施壓,要求其降低利率。評:特朗普一直在醞釀撤換鮑威爾,對外放風。一方面看各界的反應,一方面對美聯儲施壓。如果美聯儲降息,也就沒這事了;如果不降息,則特朗普不時地會拋出這個想法,給鮑威爾制造輿論壓力和政治壓力。通過這個過程,他已經在實現削弱美聯儲獨立性的目的。
字數: 2,300
鏈接: https://t.zsxq.com/YJ2aL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三繼續抨擊美聯儲主席杰羅姆·鮑威爾。他表示解雇鮑威爾的“可能性很低”(high unlikely),“除非他因欺詐行為必須離職”。這番警告與鮑威爾主持的美聯儲華盛頓總部 翻修工程有關。該工程涉及兩棟約百年歷史的建筑,耗資約25億美元進行改造。 特朗普及其盟友抓住這個 2021年啟動的項目,試圖以管理不善為由解雇 鮑威爾。但解雇美聯儲主席在法律上十分復雜,美國現代史上尚無先例。根據1913年《聯邦儲備法》,主席只能因“正當理由”被免職,通常被解讀為瀆職或重大不當行為。 法律專家迅速評估認為,特朗普試圖為解雇鮑威爾構建 的“正當理由”站不住腳。如果特朗普真的實施威脅,很可能會面臨嚴重法律障礙……
17.[1261]特朗普政策效應初現經濟數據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25.7.15)
按語: 《華爾街時報》報道,指出特朗普政府推行的關稅及移民政策已開始在經濟領域顯現影響,表現為商品價格上漲和就業增長放緩。盡管目前美國經濟整體仍具韌性,但不同行業和收入群體呈現分化態勢。政策效果的全面傳導尚需時日,消費需求的變化以及美聯儲貨幣政策將成為平衡通脹壓力的關鍵因素。
字數: 1,600
鏈接: https://t.zsxq.com/cP8Oo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特朗普政策的經濟影響開始顯現 混亂實施的關稅政策正逐漸推高商品零售價格。移民限制措施也開始影響就業增長,聯邦調查數據已顯示 出這一趨勢。綜合來看,特朗普總統上任六個月來一系列政策的經濟影響正在顯現。 目前這些影響還不足以破壞整體經濟。多項指標顯示,美國經濟承受住了貿易戰沖擊,表現好于華爾街和華盛 頓此前的擔憂。本報調查發現,經濟學家認為當前經濟衰退風險已比三個月前降低。 然而,特朗普政策未在關鍵經濟數據留下明顯痕跡的階段似乎正在結束……
18.[1260]特朗普對烏政策50天轉變影響重大——但對普京恐怕無效
CNN (2025.7.16)
按語: 另一篇CNN的長篇,分析特朗普政府對烏克蘭政策的重大轉變——從最初對普京的曖昧態度到如今加大對烏軍事援助并推動對俄制裁。特朗普的轉變提升了烏克蘭的生存希望,但其善變的行事風格,加上普京的頑固立場,使得俄烏沖突前景仍然極不明朗。在這其中,北約的斡旋為特朗普提供了政治掩護,并稍微鞏固了跨大西洋防務關系,但美歐關系仍面臨貿易爭端等挑戰。美國國內——包括特朗普的MAGA基本盤及部分國會政客——也對美國援烏制俄表示警惕。總體來看,這場地緣政治博弈還在持續演變中。
字數: 3,300
鏈接: https://t.zsxq.com/of6Y3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周二的最新進展進一步表明,特朗普總統對烏克蘭戰爭的立場已發生重大轉變。 但特朗普慣有的短期思維模式,以及對具體援烏措施的模糊表態,意味著阻礙沖突結束的關鍵因素依然存在。俄羅斯總統普京 將這場戰爭視為歷史使命,甚至關乎其政治生命,外界很難相信他會改變戰略考量。 不過有些變化確實發生了。 特朗普第二任期頭六個月可能給烏克蘭帶來最壞情況的預測并未成真。 (需要說明的是,這一評估不 包括近期俄軍升級無人機和導彈襲擊、針對居民區等行動中喪生的烏克蘭平民。)……
19.[1259]特朗普對俄立場突變攪動俄烏棋局此時轉變戰略意欲何為
CNN (2025.7.15)
按語: 特朗普政府近期大幅調整對俄烏政策,放棄施壓烏克蘭求和的策略,轉而通過增強軍援、強化盟友協作及威脅制裁三方面行動,展現對俄強硬立場。此舉旨在扭轉普京對美國決心的誤判,以實力杠桿迫使俄羅斯重新評估戰爭代價。如果政策持續實施,有望為停火談判創造有利條件,但關鍵在于美國能否保持戰略定力。評:全文的關鍵就在這句話里:“俄羅斯人對待外交就像熊對待舞蹈。除非舞伴證明自己是更強大的熊,否則這只熊會自行決定舞蹈的節奏與終止時機。有時,展現更強實力確實必要。”
字數: 3,900
鏈接: https://t.zsxq.com/5mw3n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要理解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對烏克蘭政策的 劇變,請對比數月間發生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兩個場景: 2月28日這天,特朗普當著全球媒體的面斥責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宣稱他“手里沒牌了”,除了按俄 羅斯的條件求和別無選擇。會晤結束不久,美國宣布暫停所有對烏軍事及情報支持。 到了7月14日,特朗普會見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時,卻宣布將為澤連斯基提供重要新籌碼: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軍事裝備(含先進防空系統),以及 對俄制裁新措施——如果俄羅斯總統普京在50天后仍持續作戰,制裁將立即生效。 這兩件事標志著美國外交策略的轉折點:此前無效的斡 旋階段結束,取而代之的是以實力杠桿為后盾的新方案。這種終極施壓手段,旨在阻止普京意圖無限期拖延的戰事……
20.[1275]美國準備好迎接下一場戰爭了嗎?
The New Yorker (2025.7.14)
按語: 當烏克蘭等地正在沖突中醞釀戰爭的未來模式之時,美國官員卻對此憂心忡忡:越來愈多的美國專家認為,美國對可能面臨的沖突準備嚴重不足,危險至極——尤其是是與中國發生戰爭的情景。1)烏克蘭戰場已經充分證明,廉價的無人機可以顛覆傳統戰爭模式,不對稱戰術可以幫助弱國有效抗衡強敵;2)美國面臨許多問題,包括武器系統過于傳統(造價高昂,但電子化程度底、軟件落后、兼容性差等);軍工體系因采購流程整體僵化、國內缺乏制造業基礎,供應鏈嚴重依賴外國(包括中國),無法快速響應需求;軍民融合程度低,等等;3) 部分科技公司正在推動無人系統與人工智能的軍事應用,但美軍跨軍種協同障礙嚴重制約了作戰效能;4)中國崛起構成非常嚴峻威脅,海軍規模擴張與反艦導彈技術已動搖美軍太平洋優勢,且中國有龐大的實體產業體系支持。
評:俄烏戰爭正在推動新一輪的軍事科技和戰場模式迭代,美國突然發現自己的體系在很多方面已然落后,面臨被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彎道超車。而其國防領域的制度設計、路徑依賴集及多年的產業“空心化”,使得美國要跟上這輪技術迭代面臨很多的挑戰。而由于美國霸權是建立在軍事的基礎上的,如果無法適應新的戰場模式,也講意味著美國軍事霸權地位的衰落。
字數: 17,500
鏈接: https://t.zsxq.com/sWYRK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今年春末,我被蒙上眼睛帶上車,從基輔出發前往烏克蘭西部一家秘密工廠。這座工廠屬于TAF無人機公司,由烏克蘭年輕商人亞歷山大·雅科文科(Olek sandr Yakovenko)三年前創立,目的在于幫助抵御俄羅斯軍隊。戰爭爆發時,雅科文科正在敖德薩經營物流公司,但國家急需各方支援。烏克蘭當時面臨巨大劣勢:對手俄羅斯軍隊規模更大、資金更雄厚、武器更先進。雅科文科告訴我:“政府對我說‘我們需要你制造無人機’。于是我告訴員工們‘你們有四個小時的時間考慮,選擇離開或者留下。如果留下,就要承諾竭盡全力支援軍隊’。” 雅科文科的任務是建立批量生產無人機的工廠,用數量壓制俄羅斯越過邊境的任何武器。參觀這座被稱作“制造廠”的設施時,我看到有百余名員工正在專注工作,其中不少是女性。這里更像是大學校園而不是軍工廠,背景音里回響著電子音樂。他們操作著3D打印機,組裝碳纖維部件,進行飛行模擬,調試 攝像機和無線電發射器。一位女員工告訴我:“這項工作很需要專注力。”……
21.[1278]深入加沙的“死亡陷阱”
Financial Times (2025.7.14)
按語: 《金融時報》報道,揭露了美國支持的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GHF)援助計劃如何演變為“死亡陷阱”。饑餓的巴勒斯坦人被迫長途跋涉前往分發點,途中常遭以色列軍隊槍擊和無人機攻擊,導致多人喪生或受傷;分發點混亂不堪,援助物資嚴重不足,引發人群爭搶甚至搶劫。聯合國等組織批評該計劃將援助武器化,實為迫使巴勒斯坦人遷移,而非緩解饑荒。盡管基金會聲稱改進工作,卻加劇了當地絕望與人道危機。
評:前短時間看《里斯本丸沉沒》,看到日軍掃射英軍在海上漂浮求生的戰俘,想;這片子幫著向世人揭露了日軍及日本政府的殘暴:看看,世間是有這樣無恥的政府的。然后再看今天,以色列包圍加沙,巴勒斯坦人瀕臨餓死。以色列設置領取食物點,然后槍擊前來領取食物的巴勒斯坦人。發生在加沙的不是戰爭,就是種族滅絕。而今天居然能有這樣無恥的政府,能夠公然存在,而且似乎沒有任何人能對此做任何的事情。人類文明較二戰時并沒有進步多少。可悲可嘆。
字數: 3,300
鏈接: https://t.zsxq.com/jwekd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吉哈德(Jihad)已經五次穿越加沙南部,沿途要經過以 色列坦克、士兵,有時還會遇到頭頂盤旋的無人機,最終才能抵達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GHF)設立的援助分發點。 五次,他都在通往分發點的籠式 通道里排隊,和成千上萬的男人擠在一起,隨時準備拼命沖刺去搶能拿到的任何食物。 五次,他都空手而歸。吉哈德說,有一次在前往汗尤尼斯分發 中心的路上,走在他旁邊的一個人被槍擊中。他說:“他的血和腸子濺了我一身。” 還有一次,當他終于搶到一箱物資時,卻被一名巴勒斯坦人持刀搶劫。這位26歲的醫療技術員不愿意透 露全名,他說:“我已經不再去那里了,因為那里發生的事情超出你的想象。”……
22.[1274]人工智能正在摧毀互聯網?誰能拯救它?
The Economist (2025.7.14)
按語: 人工智能工具如ChatGPT的崛起正在顛覆互聯網的傳統運作方式,用戶直接向AI提問獲取答案,不再頻繁點擊網站鏈接,導致內容網站流量大幅下滑,嚴重沖擊依賴廣告收入的商業模式。受影響最深的是新聞、健康等類型網站。為應對危機,內容生產商正在通過法律訴訟和版權談判要求AI公司支付內容使用費,同時探索新策略如付費抓取機制和商業模式轉型。一些初創公司也在開發解決方案,試圖為內容創作者創造公平收益。當然,人工智能的崛起也會帶來新的機會,包括生成網頁和內容的速度更快,以及機器人成為了閱讀的主體。此時說基于文字網頁的互聯網要消亡,可能為時略早,但要這種傳統媒介確實正在遭遇空前的挑戰。
字數: 3,600
鏈接: https://t.zsxq.com/7DS7Z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去年年初左右,馬修·普林斯(Matthew Prince)開始陸續接到大型媒體公司首席執行官們的憂心忡忡的電話。這些高管告訴他,他們的企業正在面臨一種嚴峻的新型網絡威脅。普林斯所在的公司Cloudflare為全球約五分之一的網站提供安全基礎設施。他回憶道:“ 我當時問,‘什么情況,是朝鮮黑客嗎?’他們回答,‘不,是人工智能。’” 這些企業高管當時已經察覺到一個趨勢的早期跡象,如今這個趨勢已經變得十分明顯:人工智能正在改變人們瀏覽網絡的方式。當用戶向聊天機器人而非傳統搜索引擎提出問題時,他們得到的是直接答案,而不是需要點擊的網頁鏈接。由此帶來的結果是,從新聞機構、網絡論壇到維基百科等參考 是 需要點擊的網頁鏈接。由此帶來的結果是,從新聞機構、網絡論壇到維基百科等參考資料類網站在內的“內容”發布商,都發現自己的網站流量出現了令人擔憂的下降。 隨著人工智能改變人們的瀏覽方式,互聯網核心的經濟模式也在發生變化。 長期以來,網站流量都是通過在線廣告變現的;如今這些流量正在枯竭。內容生產商正迫切尋找新方法,要求人工智能公司為使用信息付費。如果無法實現這一點,開放的互聯網可能會演變成完全不同的 形態 ……
23.[1272]AI會讓人變蠢嗎?
The Economist (2025.7.16)
按語: 《經濟學人》文章,探討了AI尤其是生成式AI對人類認知能力的潛在影響。文章指出,過度依賴AI可能削弱創造力、批判性思維等智力活動,導致人們“變蠢”。多個科學研究已經表明,人們在使用AI時大腦活動減弱,并且容易形成依賴循環,即因為使用AI而降低自主思考能力,降低自主思考能力后又更加依賴。盡管存在這些風險,但文章也提到可通過策略,如用戶有意識地“做減法”,讓AI充當引導工具,而不是直接提供最終答案,由此保留一些自主思考,緩解對思維能力的傷害,文章也建議用戶和監管者要權衡AI的效率收益與長期認知損害,關注對人類智力的潛在代價。
評:各種研究已經雄辯地說明,AI肯定會讓大多數人越用越蠢——不是所有人,而是大多數人。文章里提的策略也是不切實際的,誰會為了自己的大腦鍛煉而減少對AI的提問?(相當于自己去完成AI的前端推理過程)。絕大多數人會迅速形成依賴,然后看到思維能力和批判能力的退化。
字數: 2,200
鏈接: https://t.zsxq.com/RfGxc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參加過標準化考試的人都知道,要在20分鐘內完成一道論述題,需要耗費大量腦力。如果能夠隨意使AI,確實可以減輕思考負擔。但 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人員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這種幫助可能要付出代價。 研究人員讓學生們分別使用和不使用ChatGPT完成一系列寫作任務,同時用腦電圖(EEG)監測他們寫作時的腦部活動。結果顯示,使用AI的學生在大腦負責創造功能和注意力的區域,神經活動 腦部活動。結果顯示,使用AI的學生在大腦負責創造功能和注意力的區域,神經活動明顯減弱。借助聊天機器人完成寫作的學生,也很難準確引用自己剛寫好的文章內容。 這些發現為AI對創造力和學習能力的潛在危 害增添了新證據。相關研究都指向一個關鍵問題:生成式AI帶來的短期效率提升,是否可能造成長期能力退化?……
24.[1262]AI“脫衣”網站年入數百萬美元
Wired (2025.7.14)
按語: 國外的AI“脫衣”網站成了一門生意:利用美國科技公司的人工智能技術生成未經同意的裸體圖片(包括兒童性虐待內容)并以此牟利,對受害者造成嚴重傷害。這些平臺依賴大型科技公司的技術服務和支付系統運營,通過訂閱或積分銷售盈利,成為助長性騷擾和網絡欺凌的社會問題。雖然立法和科技公司已采取部分限制措施,但監管反應仍然不足,這類網站仍然廣泛存在,成為人工智能產業的一個有毒衍生品。評:這個時候就知道,宣傳部和網信辦有多重要。
字數: 2,900
鏈接: https://t.zsxq.com/ojWu7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多年來,所謂的“脫衣”(nudify)應用程序和網站在網絡上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這些平 臺允許人們制作未經同意的女性及女童的侮辱性圖片,其中還包括兒童性虐待內容。盡管部分立法者和科技公司已經采取措施限制這些有害服務,但最新研究表明,每月仍然有數百萬人訪問這些網站,其創建者每年可能獲利數百萬美元。 一項針對85個“脫衣”網站的分析顯示,這些網站大多依賴谷歌、亞馬遜和Cloudflare的技術服務來維持運營。調查數字欺詐的出版物《指標》(Indicator)披露的調查結果顯示,這些網站在過去六個月平均每月總訪問量達1,850萬人次,年收入可能高達3,600萬美元。這些網站允許用 戶上傳照片,只需要點擊幾下就能用人工智能生成照片主體的“裸體”圖片……
25.[1276]陰謀論者最愛的歷史學家:格雷厄姆·漢考克
The Economist The Economist(2025.5.23)
按語:本文介紹了格雷厄姆·漢考克(Graham Hancock)是如何成為陰謀論者最愛的歷史學家的,聚焦于他的另類考古學理論及其引發的廣泛爭議。1)漢考克主張冰河時期存在先進失落文明如亞特蘭蒂斯,后被彗星摧毀,幸存者影響全球古代文化;2)他的Netflix紀錄片《遠古啟示錄》意外走紅,吸引了數百萬粉絲和名人支持;3)主流/學院派考古學界批評其理論屬于偽科學,而且可能助長種族主義;4)文章還 回顧了漢考克早年經歷,包括記者生涯轉型、致幻劑體驗以及與妻子的探險合作。
評:這個Graham Hancock的理論作者一直有關注,屬于典型的偽科學(他的理論最大特征就是不可證偽性),然而他卻在學術界以外爆火,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讓主流考古學界和歷史學界極度不適。作者曾經花了四個小時,全程看過學者Flint Dibble在Joe Rogan的節目上與他辯論。之后他還上了Lex Fridman的節目,再次宣傳他的理論,還為自己辯論落敗找理由。Hancock崛起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本質是公眾里的很大一部分人已經對學院派精英和專家喪失信心、興趣,甚至強烈懷疑和批評,認為是偽史:他們需要更具顛覆性的敘事幫助解釋歷史,解釋當下,遂轉而追隨并消費帶有濃厚陰謀論色彩的偽科學,并認為只有這種顛覆主流理論才能給他們提供指向真相的洞見。這其實也是當代全球反智思潮的一部分。
鏈接: https://t.zsxq.com/0OQ5H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字數:11,200
格雷厄姆·漢考克(Graham Hancock)感到十分惱火。他原本希望在俄亥俄州南部的巨蛇丘為Netflix紀錄片系列《遠古啟示錄》(Ancient Apocalypse)取景,這是他三十年來尋找冰河時期失落文明證據的最新探索。雖然大多數學者認為這座蛇形土墩是美洲原住民在900或者2,300年前建造的,但漢考克相信它距今已經有約1 3,000年歷史。然而他無法帶觀眾實地參觀,因為他被攔在了停車場外。 為了獲得拍攝許可,漢考克的制片團隊曾向管理該遺址的非營利組織“俄亥俄歷史協會”(OHC)提出申請,但遭到拒絕。其他制作團隊可能會選擇放 棄并另尋拍攝地點,但《遠古啟示錄》的制作方決定將這次挫折轉化為節目亮點……
26.[1273]年輕群體癌癥激增:徹底改變的人生軌跡
The Economist The Economist(2025.5.9)
按語:《經濟學人》長文,聚焦(全球)年輕群體癌癥發病率(特別是女性乳腺癌)顯著上升的現象,以真實的乳腺癌患者經歷為主線,展現了年輕患者面臨的特殊困境。文章指出,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例如環境污染、非健康飲食、肥胖增加,以及很重要的生育推遲——可能是年輕人癌癥發病率上升的原因,使其變成一種公共衛生問題。癌癥治療不僅影響年輕患者健康與生育能力,還深刻沖擊其職業發展、心理狀態、婚戀、社會關系等。同時,醫療界也在積極建立針對年輕患者的專項支持體系,通過生育保護、心理關懷以及有針對性的治療手段 (如創傷更小的乳房重建術),幫助患者在抗癌過程中維系生活尊嚴與人生希望。
鏈接: https://t.zsxq.com/xvJrB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字數:8,400
安娜·楊(Ann Young)曾經不確定自己是否會成為一名母親。當時她32歲,已婚,正在波士頓兒童醫院完成兒科急診醫學的進修——這是她十五年醫學培訓的最后階段。她全身心投入工作,期待著成為一名醫生。閑暇時,她熱愛攀巖運動,享受攀登巖壁時全神貫注的感覺。安娜珍視自己的獨立自主,不確定是否準備好為養育孩子而放棄這種自由 。她這樣告訴我“我并非想要掌控身邊的一切,只是想要掌控自己的人生。” 但作為一名虔誠的基督徒,當安娜開始祈禱后,她開始反思自己對成為母親的抗拒。她逐漸相信,為人父母在某種程度上能幫助她理解奉獻與犧牲的意義,從而加深與上帝 的聯系。于是她和丈夫亞歷克斯開始嘗試懷孕,并于2022年8月成功受孕……
III. 如何加入(并閱讀全文):掃二維碼
歡迎加入 「兔主席的寶藏」 ,兔主席/tuzhuxi的精華內容分享圈。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數量 : 2024年11月上線至今,1,000+篇文章、300萬+字
定位 :有國際視野、理性思考的愛國主義者
領域 :熱點、國際、歷史、人文
內容 :國際臻選、快評
標簽 :美國研究、中美關系、特朗普、馬斯克、俄烏戰爭、AI、電動車、商業財經……
持續 :堅持20年創作(持續更新有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