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如下:
一、西蒙.赫什及川普流放澤倫斯基之說
二、烏美的“大型交易”
三、美俄的“重大協議”
四、烏戰下新的烏俄和談
歡迎關注本號:
一個川粉對川普流放澤倫斯基的看法
關于川普流放澤倫斯基之說,網上流傳幾天了,官媒也有報道。筆者查閱發現,西蒙確實發了相關文章。某某消息幸災樂禍地稱烏克蘭由“棋子”成“棄子”,一些川粉更是興奮不已,如上圖。川鵝洪諸粉相匯于此——聚亂。
值此烏美俄關系微妙變化背景下,兼之川普團隊歷來對烏克蘭及澤倫斯基的惡感,筆者覺得有必要探討這一問題。
一、西蒙.赫什及其川普流放澤倫斯基之說
西摩·赫什是一位資深調查記者,1937年出生于芝加哥一個中產家庭,其父母是來自立陶宛和波蘭的移民。
五六十年代,西蒙曾就職于芝加哥市新聞局,擔任美聯社芝加哥、華盛頓特區記者,并成為專跑五角大樓的記者。1969年,西蒙因揭露美軍在越戰中制造“美萊大屠殺”,次年獲得普利策國際報道獎。
之后,西摩·赫什進入《紐約時報》、就任《紐約客》雜志社。先后五次獲得喬治·波爾克新聞工作者獎,2004年因報道美軍在伊拉克阿布格萊布監獄的虐囚丑聞而第五次獲得該獎項。
烏俄全面戰爭爆發后,西蒙被一些人指為親俄或反烏。
2023年2月8日晚,西摩發布調查報告,認為北溪天然氣管道事故是美國政府所為。俄人認為此說在莫斯科司空見慣,美國政府對此的回復是純屬子虛烏有。
2025年7月19日,西摩在其Substack(“訂閱堆棧”)上發文《THE END FOR ZELENSKY?》,稱美國正討論強制推翻澤倫斯基的可能性,若后者拒絕主動離職,川普可能武力予以驅逐,由烏克蘭駐英公使扎盧日尼接替澤倫斯基。
“一名參與其事的華盛頓官員告訴我,如果澤倫斯基拒絕離開他的職位——這是最有可能的情況,他將被武力驅逐。主動權在他手中。”
“如果川普總統決定采取行動,澤倫斯基已被列入流放的短名單。”
“扎盧日尼現在被視為澤倫斯基最可信的繼任者。華盛頓的知情官員告訴我,這個職位可能在幾個月內就是他的。”
西蒙的帖子
看著這個爆料,第一感覺是荒謬之極,這位資深記者也確實有放蕩不羈的一面。
此事若發生,堪比烏美版的西安事變,將對烏軍抗戰士氣產生的重大沖擊。不過,最終為此丟掉總統職位的可能不是澤倫斯基,而是川普。
7月19日,美國眾議院以壓倒性多數的353:76,否決了共和黨議員格林提出的旨在切斷軍事援烏的第116號修正案。
這就是美國的主流態度,川普應該知道強制流放澤倫斯基的后果。
澤倫斯基作為烏克蘭法定領導人,也是戰時領導人,具有很強的象征性。況且,澤倫斯基在主流發達國家受到高度尊重。川普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西蒙沒說相關官員是誰——這容易理解,但觀察西蒙過去的成就、當前烏美俄局勢、川普團隊的對烏態度、川普的瘋狂心理及打壓盟友的慣例,尤其川普自命不凡的不可預測性,很難完全否定其可能性,盡管西方主流媒體沒有報道此事。
因此,事發的可能性較低,但不能完全排除。川普立場轉向對此事的影響不大。
二、烏美的“大型交易”
本月初以來,川普立場轉變,但不能以非黑即白思維看待此事。
川普依舊不喜歡烏克蘭及澤倫斯基,所謂美國提供武器給烏克蘭,不是援助而是交易。
川普與俄人的關系依舊密切,俄人還提出要與川普達成“重大協議”。烏俄也在醞釀敷衍川普的新一輪和談。當前的烏美俄關系非常微妙。
7月16日,接受美國《紐約郵報》獨家采訪時,澤倫斯基透露,他告訴川普“新的戰爭是技術戰爭,需要無人機進行防御。”“烏克蘭的無人機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俄羅斯每晚使用500架無人機,‘沙赫德’造價20萬到30萬美元。‘愛國者’導彈200萬美元。你不可能用500枚導彈(來擊落無人機)。我們找到了解決方案——攔截無人機。它們的價格是5000美元。”
烏克蘭正考慮與川普達成一筆交易,即烏克蘭用先進的無人機換取美國武器,澤倫斯基認為“這是一筆大型交易,是雙贏的,正如他們所說的那樣。”雙方在航空技術領域相互補充與支持,烏克蘭愿意分享在戰爭中掌握的全部現代戰爭知識。
7月19日,澤倫斯基稱”我們準備購買武器并向美國出口先進的烏克蘭技術,尤其是無人機——在這場戰爭中被證明是救命稻草。”雙方本周將簽署合同以深化防務合作。
為推進烏美關系與合作,7月17日,澤倫斯基任命奧爾哈·斯特凡尼希娜為烏總統發展對美合作特別代表,美國也正在批準她出任烏駐美大使的手續。
奧爾哈為歐洲和歐洲-大西洋一體化做了貢獻,并參加了與美國就新經濟合作模式及設立烏美重建投資基金的談判。
澤倫斯基與奧爾哈·斯特凡尼希娜
川普立場變化后,烏美關系得到新的發展,盡管前景尚不能確定。
三、美俄的“重大協議”
盡管川普出售大批武器給烏克蘭,烏美關系得到改善,但美俄關系并未顯著惡化,仍保持著密切聯系,甚至可能實現二普相會并達成“重大協議”
7月15日,克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表示,川普14日的對俄聲明“非常嚴肅”,美國、北約和歐盟軍援烏克蘭的決定是“繼續戰爭的信號”,俄方不會接受“最后通牒式”施壓。
次日,佩斯科夫重申,華盛頓的“聲明”是支持烏克蘭繼續戰爭。
7月18日,吉隆坡東盟會議期間,美國國務卿馬可·盧比奧與俄外長拉夫羅夫會晤。雙方討論了烏俄戰爭及雙邊關系,探討通過“新的不同方式”解決戰爭問題。
拉夫羅夫聲言這是“建設性對話”,但不接受“最后通牒”,仍把北約擴張和烏克蘭“去軍事化”作為談判前提。美方則聚焦停火和經濟合作潛力。
至于川普與普汀會晤,7月20日,接受俄羅斯-1頻道記者扎魯賓采訪時,佩斯科夫稱會晤“勢在必行,只是時間問題。它有可能、有必要。”而且會晤時,雙方可能達成“重大協議”。
俄人沒有懼怕川普及其最后通牒,也沒有更改說辭,重提嘮叨半年的雙普會晤,不同的是,提出會晤時可能達成“重大協議”,但這還是愿景。
無論川普立場轉變與否,俄人前后的態度與立場并沒有發生大的變化,美俄關系也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俄人繼續忽悠與爭取川普,而川普依舊與俄人剪不斷、理還亂。
四、烏戰下新的烏俄和談
6月以來,烏俄戰爭烈度升高,戰場上烏軍逐漸占據較之前更有利的態勢,盡管俄人仍是進攻方,但烏軍反攻也屢有收獲。
此前雙方進行了五月與六月兩次和談,都是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7月19日,烏俄雙方都釋放了第三次和談的信號。
俄方佩斯科夫表示,莫斯科期待基輔提出第三輪直接談判的建議,和解進程的步伐不僅取決于俄羅斯。佩斯科夫此說有甩鍋烏方之意,主要是演給川普看,烏方當然也不示弱。
烏克蘭已獲得大量武器,澤倫斯基誓言“把戰爭引向俄領土,讓戰爭回到戰爭的發起地。”但19日也稱已向俄方提議本周舉行新一輪會談,烏方“正在履行先前的伊斯坦布爾協議,新的貨幣交換也正在進行中。”“必須盡一切努力達成停火。”俄人需“停止逃避決策。交換戰俘,遣返兒童,停止殺戮。”
領導人會晤“對于真正確保持久和平至關重要。烏克蘭已做好準備迎接這樣的會晤。”這就有些要普汀的命了,領導人會晤豈不是要比拼眼神?
到底誰不敢看誰的眼睛?夾頭一語既出,大家都等答案呢,答案水落石出,普汀的硬漢形象何在?普里戈津2023年6月對普汀形象造成的沖擊好不容易才恢復過來,這回不能再穿幫了。
因此,普汀最好的辦法是繼續裝,不見面,裝硬漢。
無論澤倫斯基如何千呼萬喚,普汀是不會直接參與談判。
19日,塔斯社據消息人士的話稱,俄烏新一輪談判日期尚未確定,將在協商后公布。俄方還要等到談判前一天公布參與談判的名單?
7月20日,記者從多個信息源獲悉,土耳其伊斯坦布爾仍將作為俄烏談判的地點。
澤倫斯基似乎意識到了,現在是表演競賽。論真功夫、論外交能力和國際形象,普汀已非澤倫斯基的對手。若論表演能力,相信俄人更比不過澤倫斯基。
若不裝了,不演了,雙方軍隊對決,現在俄人在戰場上也占不到便宜。
如此一來,論實力、論表演功夫,烏人似乎穩操勝券。
不過,最大的危機在川普。
俄人談判意愿不強,俄人此等心態目前對烏有利。此時烏軍裝備與彈藥正在迅速增多,不需要談判而是在戰場上取得更大優勢,收復大片國土——筆者以為,烏人時間緊迫,當前需要盡快炸毀刻赤大橋、收復克里米亞,震懾并刺激俄人,等到俄人劇烈反應,反而進一步刺激川普,則川普將對俄人施加更大壓力、并加碼援烏。如此形勢就不同了。
這是筆者的判斷,烏方當然可能有更高明的策略。
當今之局,烏美俄三方關系微妙至極,戰與和,何時和,各方都在權衡最有利的平衡點。
若烏人依舊在戰場上拉鋸戰,不加速推動形勢發生重大利好的變化,川普主導的談判將對烏克蘭非常不利——按照川版和平方案。
媒體名人錫進胡也看到了這一點,認為俄人應見好就收,此時是俄談判的“最佳時期”、“機會窗口”。
只是,俄人心態有所不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