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苑掇英
金農漆書相鶴經
[清]金農 書
西泠印社出版社
開本:8開
ISBN 978-7-5508-4177-2
定價:280.00元
金農(1687—1763),字壽門、吉金,號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壽道士、蘇伐羅吉蘇伐羅、如來最小弟、心出家庵粥飯僧、百二硯田富翁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之首。平生好游歷,卒無所遇而歸,晚寓揚州賣書畫自給,布衣終身。其人嗜奇好學,工詩文書畫,精鑒別。書法善用偏鋒、側鋒,書體兼有楷、隸體勢,時稱“楷隸”“漆書”。晚年工畫,造型奇古,工畫梅竹、馬、佛像,著有《冬心先生集》。
《相鶴經》四條屏,作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單屏縱195厘米,橫57厘米。今藏浙江省博物院,為國家一級文物,著錄于《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一冊)。釋文如下:
鶴二年落子毛,易黑點。三年產伏,復七年羽翮具,復七年飛薄云漢,復七年舞應節,鳴中律,復七年不食生物,大毛落,茸毛生,乃潔白如雪。或純黑,泥水不能污。是以行必依洲渚,止不集林木。蓋羽族之宗長,仙人之騏驥也。故壽不可量。復百六十年雌雄相視而孕,復一千六百年飲而不食。唯鸞鳳同為群,有圣神在位,則與鳳皇翔于甸。余年七十始作渴筆八分,漢魏人無此法,唐宋元明亦無此法也。康熙間金陵鄭簠雖擅斯體,不可謂之渴筆八分。一時學鄭簠者,更不可謂之渴筆八分也。乾隆戊寅六月,七十二翁杭郡金農記。后有“金農印信”“金氏壽門”畫印、“龍虎(兔)午卯”鈐印。
金農書法主體面貌可分為隸書(八分書)、漆書(渴筆八分書)、楷隸、行楷幾類,但各體皆以隸書為根柢,加以變化。金農隸書早年學鄭簠,中年鐘情于《西岳華山廟碑》而變其法,自言“恥向書家作奴婢,華山片石是吾師”(《魯中雜詩》)。“漆書”之名雖為后世所起,但沿用至今不衰,當時金農自稱這種獨創性的書體為“渴筆八分”。其特點是用筆偏側,時見飛白,筆畫橫粗豎細,撇挑飛揚,樸厚沉拙。對這一書體后世多有誤解,或以為系截毫端(蔣寶齡)而作,或認為以扁筆刷出(沙孟海),徐利明先生曾撰文辯駁(《金農筆法新解》)。實際上,以圓錐形毛筆斜執在手,臥鋒(筆尖至筆腹皆臥于紙)側行,即可形成這樣的筆畫形態,而橫畫起訖兩端直切狀的尖鋒,則是直接露鋒寫成。冊中之字橫畫上緣光潔,下緣時顯鋸齒飛白,正是筆腹臥倒后副毫與紙張摩擦,致使落墨不勻而產生,這也是所謂“渴筆”“餓隸”之類形容的由來。
金農的“漆書”是長年對漢隸研習產生的變法,在其五十歲后已然定型,晚年更加恣肆激蕩、從心所欲,我們能夠從其不同時期的作品中窺見這一發展脈絡。金農晚年對此尤為得意,多次自詡為“漢魏人無此法,唐宋元明亦無此法”的獨造,弟子羅聘也贊為“冬心先生真吾師,渴筆八分書絕奇”(《冬心先生畫佛歌》)。大多數的漢碑隸法,都強調橫向筆畫的展勢,金農則將這一結字特點加以放大、夸張,使粗橫、細豎、逸撇形成極端對比。結體上排疊橫筆,不厭其密,甚至壘筑成修長的字形。平行的橫畫之間常常密不透風,形成濃重的墨色塊面(如屏三中“驥”字),與章法間大面積留空形成黑白、疏密的對比,橫畫尖利的出鋒與飄逸的斜筆則成為趣味性的調節,營造出渾厚凝重又時見蒼勁飄逸的美學意境。與其“不求同其同,而相契合于同”(《自寫真題記》),“游戲通神,自我作古”(《雜畫題記》)的藝術觀相符契。
《相鶴經》一文來源久遠,文字多有歧異。撰者為魏晉南北朝人,托名于春秋時浮丘公,亦有記為淮南八公所作。金農十分喜書這段文字,就筆者所見,傳世書件有多種,如作于楷隸冊頁(1741年作)、故宮博物院藏掛軸(1752年作)。此外尚有寄遠人掛軸一件(1757年作),以及吳湖帆舊藏四條屏(1758年作)等。這些作品的文字大多相同,但時有竄改,題識有時也大同小異,可知多是金農任筆為之、聊以寄興的書件,并不追求文字的準確性。浙江省博物館所藏《相鶴經》的題識排列自然而不嚴整,甚至還有漏字添補的現象,也證明書寫者并不刻意求工的灑脫心態。
此次《相鶴經》的出版采用高清拍攝、單字放大的形式,法書原字纖毫畢現,也讓我們對金農漆書能有更加直觀的了解。在經過數倍放大后,可以看出金農為了加粗加厚線條,并不避諱在書寫時補筆。如“皇”“復”“產”“騏”“漢”等字橫畫中的空墨,并非渴筆所能形成。而“甸”“七”“于”“而”“二”等字橫畫起筆處的露鋒的疊加,“羽”“六”等字橫起時的“〈”形,也說明這種較粗重的橫畫,不是一次落墨能夠形成,而是經過兩筆,甚至三筆加粗合成。這種寫法的另一個佐證是這樣形成的粗重橫畫,墨色經過疊壓沉積,往往形成濃淡深淺錯雜的狀態。
再如屏四中“在”字的斜筆分兩筆寫成,首筆墨色重而筆畫短,再以渴筆補出左上沿之長斜筆。而左側的豎畫,實為添補出一段短線條,與下部橫畫起筆形成視覺上的連續效果,并非完整的一豎。“在”字“土”部的中豎,也非一筆寫完,而是分為兩段添補到橫畫的空隙之中的。此外如屏二中的“必”字的斜筆下段,也顯系添補而成。這種書寫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借鑒了繪畫中的補筆與描畫,接近于“以畫入書”的美術字效果,但視覺效果上卻并不顯板滯,正是由于具有碑版中化合而來的“金石氣”。
金農的漆書,建立在食古能化、善于通變的基礎之上,而非依賴于特異的書寫工具。這種筆法創新帶來的獨特書法面貌,對毛筆的藝術表現力作了全新的發掘,也為中國書法的藝術風格與技法提供了可貴的探索經驗。對于學習者而言,學習這一個性強烈的書體不應局限于點畫形質,而應在創作觀與藝術觀上獲得理解與體悟。
文丨朱琪
此外,本書另有限量特裝本200套,隨書附贈手寫編號藏書票1張、《相鶴經》原大整紙四條屏一套(整紙四條屏背面印刷精選放大局部,放大倍率比書中放大部分更高)。
▲函套封一(鸞)
▲函套封四(鳳)
實拍書影
(點擊小程序即可購買本書)
書苑掇英
金農漆書相鶴經
[清]金農 書
開本:8開
ISBN 978-7-5508-4177-2
定價:280.00元
01
普裝本
售價:228.00元
02
特裝本(帶函套;限量200套)
附贈手寫編號藏書票1張
《相鶴經》原大整紙四條屏一套
整紙四條屏背面印刷精選放大局部
放大倍率比書中放大部分更高
售價:280.00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