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親活動現場。四川公安供圖
人民網成都7月18日電 (李平、崔熙滟)2025年7月17日上午,在四川省公安廳內,當65歲的鄧良芳顫抖著將一塊寓意“珍惜未來時光”的手表戴在失散37年的小兒子許天明腕上時,跨越近四十載的思念終于落地。這是四川省打拐積案會戰特別認親活動的動人一幕,三個歷經漫長離散的家庭在此刻重聚。
三十五年的未竟之愿與遲到的團圓
1990年寒冬,四川南充儀隴縣,年僅4歲的孫立明不幸失蹤,家人從未放棄尋找。2025年6月,姐姐孫春華帶領年邁的父親采集其血樣進行DNA入庫。在公安機關的會戰期間,民警通過DNA技術,發現其與2021年河北邯鄲采集的小軍高度吻合。這一跨越35年的相認,終于彌補了孫春華父女的遺憾。
三十七載守望的菜攤母親
1988年農歷四月十二,在綿陽東門大橋附近經營蔬菜生意的鄧良芳夫婦,因農忙將兩歲多的小兒子許天明交由奶奶照看。不幸的是,孩子在玩耍時被陌生人抱走。此后的37年里,鄧良芳夫婦承受著巨大的痛苦,鄧良芳更是常在孩子丟失的橋頭枯坐至深夜,“石階都被我磨出了凹痕”。漫長的等待在今年迎來轉機:2025年5月,在“團圓工作室”胡祥雨警官的幫助下,鄧良芳采血入庫。憑借DNA技術,最終成功比中了遠在杭州的小孟。
“百米誤差”釀成的十九年離散
2006年2月,在南方某地打工的詹祝平夫婦帶著4歲的兒子詹宇波租住在工地旁。一次買菜時,孩子哭鬧不愿前行,詹祝平讓其留在離家僅百米、他常玩耍的空地等待,并托老鄉傳話讓妻子陳英出來接孩子。然而傳話出現誤差,導致妻子誤解孩子隨丈夫去了菜市場而未去接。短短買菜間隙,孩子不幸丟失。此后的19年里,夫婦倆心如刀絞,母親陳英每年春節都堅持為兒子備好壓歲錢,“19個紅包,一個都沒落下”。他們曾兩次采血入庫未果。2025年6月,轉機出現:公安機關運用人像比對技術,發現南方某地的小偉與詹宇波高度相似,經DNA復核確認,小偉正是當年丟失的詹宇波。
科技利刃劈開離散迷霧
在現場,辦案民警宣讀了《失蹤人身份確認書》,為三個家庭的團圓提供了法律與科技的雙重認證。
據了解,自今年6月啟動專項會戰以來,四川公安集結最優警力與技術資源,成功找回失蹤被拐婦女兒童45人,并幫助17名離家出走人員與親屬重獲聯系,總計助力76個家庭實現團圓。被拐時間最長的受害者與家人分離已超過46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