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無聲,歷史有痕。八十載光陰流轉,抗戰的烽火歲月依然銘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深處。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觀察者網特別推出“抗戰史上的今天”欄目,每日與您共同回望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
1931年7月18日
立法院會議,由外交部長王正廷報告萬案、韓案情形及交涉經過。決定交付審查,并指定王用賓等六人為該案審查員。同日,立法院秘密會議通過《民國二十年四川善后公債條例》,債額2000萬元,由財政部主管發行,8月1日開始發行,至民國三十年(1941)7月底還清本息。
駐京日總領事上村訪署理鐵道部長連聲海要求減低日貨運價,稱日貨運價往往高于華貨,殊失平等原則,要求減低日貨運價。連答以獎勵國產政策,各國均有,不能謂不平等,予以拒絕。
自上海反日援僑會提出對日實行經濟絕交后,外埠各地到滬采辦大宗日貨者更多,日商乘機抬價,大量劣貨亦推銷一空。是日,該埠長江裝船出運的貨物十分之六為日貨。同日,日本郵船會社決議,在中國抵制日貨未充分實行之前,將日貨盡量運華,開往他處之船只集中開往中國。
劉湘電武漢行營稱,已派王陵基師負責鄂境“剿赤”,并電何鍵請令駐龍山、桑植軍隊夾擊湘鄂邊紅軍。
劉峙、劉鎮華、李鳴鐘、楊虎城、顧祝同等駐豫、陜將領32人聯名通電表示擁蔣,聲稱“凡不顧國家之急而作軌外行動者”,誓當率部討伐。
1932年7月18日
下午2時,日機五架轟炸朝陽,炸死居民20余人。
紅軍賀龍部二次占領湖北潛江城。
何應欽到滬,對記者談“剿匪”軍事,聲稱“剿匪”軍約60萬人,約半年可告一段落,“剿匪”全部經費原支2000余萬元,今減至1300萬元,非常困難。
江蘇第一監獄奉令辦理大赦。在押920人,大赦出獄者35人。
1933年7月18日
中央軍鐵甲車開過下花園,抗日同盟軍將平綏路辛莊子附近104號鐵橋拆毀,次晨同盟軍即將該橋修復。南京方面宣稱“拆橋之舉,已揭開馮氏反抗中央之態度”,大造對馮用兵輿論。
汪精衛電復李濟深、陳銘樞,指責馮玉祥在察抗日是“不秉命于中央”,詆毀抗日同盟軍收復多倫“非取之日本軍隊之手,乃取之偽軍之手”,并要求李、陳勸馮放棄抗日,“舉察省軍政之權,還之中央”。
多倫商會、教育會、自治公所、農務地方救濟會及全縣民眾電國民黨中央黨部、國民政府、行政院及北平軍政當局,陳述多倫民眾“飽嘗亡國之痛,深恐再為魚肉”,要求“以全國大局及人民痛苦為念,迅移攻察之師攻熱,令殺戮不再及于同胞”。
華北戰區接收委員劉石蓀會同日天津駐屯軍參謀大橋,是日赴秦皇島與石友三接洽改編,決定石部900余人運唐山,俟李際春部改編竣事后改編。8月,石部在老莊子改編完竣,開玉田駐扎。
廬山軍官訓練團舉行第一期開學典禮,學員1840人。蔣介石作《廬山訓練之意義與革命前途》的演說,宣稱“革命的成敗,黨國的存亡,以至各個人的生死,統統都看這次訓練能不能發生效力”;舉辦訓練團,“其目的是要訓練打赤匪的本領來消滅赤匪”。同日,又對教官演講《革命軍官須知》。訓練團至10月第五次“圍剿”開始前完成三期,調訓軍官7500余名。
國聯行政院中國技術合作委員會在巴黎開會,中、德、墨西哥、西班牙、英、法、意、挪威、捷克等國代表參加,美國派觀察員出席,中國由宋子文、顧維鈞出席。宋在會上聲稱合作性質純屬技術性的,絕無政治意味。會議應宋子文的要求,決定派國聯秘書處衛生股長波蘭人拉西曼為國聯駐華技術聯絡員,任期一年,其職責為:一、將國聯各種技術機關之消息轉達中國;二、將中國方面關于技術合作之請求送達國聯;三、襄助中國政府選任技術人員,從事中國建設;四、襄助中國全國經濟委員會,對于國聯技術機關各專門人員之工作就地予以調度。
1934年7月18日
日本外務省在臺灣召開華南領事會議(又稱臺灣對岸會議)。參加者臺督中川、福州總領事宇佐美、廈門領事塚本毅、汕頭領事竹內、廣州領事服部、香港代領事蘆野,以及外務省書記官田尻等。會議以所謂“保護居住對岸之多數籍民以及文化設施之改善”,“謀華南經濟之進入,以達中日親善之目的”為主題。通過指導籍民殖產;獎勵振興臺灣與華南貿易;扶助華南日臺人金融機關;恢復臺灣總督府外事課;確定“中日親善”宣傳綱要等提案38件。會議末日進入秘密狀態,討論軍事事項,20日結束。
偽滿發行“新京”(長春)、哈爾濱建設公債1000萬元,由日本銀行團承受,規定年利四厘,限14年還清。同日,公布《投資事業公債法》。
日本“滿鐵”理事長十河至北平與華北當局接洽北平、平綏路實行聯運問題。
監察委員朱雷章等代表監察院批駁汪精衛關于修改彈劾案之談話。朱等謂:監察院彈劾案既經審查通過,又經懲戒機關議處,似不應再經中政會之復議。監察委員有保障法,有權公布彈劾案。《補訂彈劾案辦法》有礙監察權之獨立精神。
福建省政府會議,決定在永安、云陽、漳浦三縣及封鎖區與毗連等區縣份,制訂發放通行路單辦法,并通過請保安處設上、下游兩食鹽公賣總會以便封鎖。
上海《申報電訊社》舉行十周年紀念,發行《十年》特刊。
1935年7月18日
日本經濟考察團一行10人到太原,19日晚乘正太路車赴冀南一帶考察。自月初至今,日本國內及在東北之日人團體共五個先后到達平、津,調查華北貿易、金融、紡織、農業、鐵路、礦山、制鐵等經濟事業。
為鞏固松潘、防堵紅軍北進甘肅,蔣介石令川軍孫震派一部由北川至江油、平武(不含)接防;周渾元部7月底集中綿陽待命。19日,蔣令吳奇偉以五個團兵力星夜馳赴平武、青川一帶接防,以其余四至五團速向甘肅文縣前進,限本月杪集中文縣后,以兩團趕駐文縣西之柴門關與會龍汛各隘路口筑碉固守。25日,又令孫震部接防江油后,即向川、甘邊境文縣、碧口一帶推進。27日,薛岳為保證進出川、甘邊區給養,決定屯糧半月于青川,并決定各師、旅分別于下月4、5、6日到達碧口,7、8、9日分別到達文縣。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在蘆花召開,張聞天主持會議,討論“組織問題”。周恩來辭去紅軍總政治委員職務,會議決定由張國燾任總政治委員,軍委的總負責者。周恩來調中央常委工作,但在張國燾未熟悉工作前,暫由周恩來幫助。會后,中革軍委通知:“奉蘇維埃中央政府命令:一、四方面軍會合后,一切軍隊均由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總政治委員直接統率指揮。仍以中革軍委主席朱德同志兼總司令,并任張國燾同志為總政治委員。”
國民政府派許世英、王震、朱慶瀾、葉楚傖、孔祥榕為中央救災準備金保管委員會委員,并指定許世英為委員長,王震、朱慶瀾為常委。
1936年7月18日
陳濟棠在廣州宣布下野,在燕塘軍校召集李揚敬、繆培南、林翼中、區芳浦、林時清、林益謙、何犖等處理善后:一、所有東、北兩江及駐省軍隊交由李揚敬、繆培南統率。二、廣州市治安交由公安局長何犖負責維持。三、政治方面則分別交林翼中、區芳浦、黃麟書暫維現狀,俟余漢謀抵省,即分別辦理移交。下午5時15分陳乘英艦“蛾號”離廣州去香港。
陳濟棠派師長陳漢光攜親筆函飛南京見蔣介石,函稱:“國事至此,不忍作無謂之犧牲,故決遵令下野,以免掀起內戰,但粵事交幄奇(余漢謀)主持,各將領均不服從,仍恐不免一戰,應請鈞座另派一孚眾望之大員來粵主持,職當擺脫一切,遂我初服。”同日,蔣電促陳去京,并稱:“幄奇對兄,于公于私,均屬忠誠耿耿,今彼既由中央委任,兄之視彼即應視為受中央命令之大員,以軍權交幄奇實為交軍權于中央,而粵中將領更應知幄奇系奉中央之命,負粵軍之責,故聽命于幄奇,乃所以服從中央,決不可以個人為觀點,稍存彼此異同之見。”
陳濟棠電大庾余漢謀,謂:“棠誠信未孚,救國主張無方貫徹,現決擺脫仔肩,此后對救國責任、廣東治安、袍澤維系,偏勞吾兄獨負其責。”余接電后,即召開部屬會議,決定20日派員飛省晤何犖,商交接手續,并下令所部兼程前進,先遣隊20日抵廣州。
廣東省主席林云陔、廣州市長劉紀文逃抵香港。
李宗仁聞陳濟棠下野,急調桂軍兩師入廣州,繆培南率部赴江村(離廣州市50華里)堵截,黃任寰率第3軍一師往西江防桂軍侵入。李以桂軍被阻,遂于下午4時45分乘西南民航機返南寧。
蔣介石偕宋美齡、錢大鈞等20余人由南京飛南昌轉赴廬山避暑,并與湖北省主席楊永泰長談。楊向蔣建議趁此千載一時的機會徹底解決廣西李、白。
李宗仁與白崇禧為謀對蔣緩和,分電吳忠信、張定璠、黃紹竑,表示廣西抗日主張不變,如中央真抗日,廣西將竭誠擁護,盼將此意轉達。
1937年7月18日
宛平城外日軍炮轟城內,并在北平至盧溝橋大道南北兩側構筑工事。天津日軍源源開往豐臺。日機六架在天津高空偵察。駐朝鮮日軍第20師團全部向我國開拔,師團長川岸率先頭部隊到達天津。
日機在河北順德與河南安陽數次掃射平漢路列車,傷亡數十人。外交部即日向日本使館提出嚴重書面抗議,指責日軍侵犯我國領土主權,蓄意挑釁。
日軍在塘沽圈占鹽灘修筑機場,并停機10余架。
日本在察北增集兵力,由熱河調偽軍一旅進入察北,并派30架飛機至多倫,意在援助匪偽,威脅晉、綏。
日本內閣五相會議確定,為解決事變的外交交涉,要遵循確保適應現狀的既得利益,堅持《塘沽》《何梅》《秦土》三協定,建立華北特別防共地區的方針。
日本同盟社稱,日本不能對宋哲元的形式道歉表示滿足,此事的解決須待中國政府立即改變其抗日態度;否則,日軍將采取斷然手段。
日軍在天津郵務管理局檢查郵件;交通部獲知后,即請外交部向日方抗議,并電令天津郵務管理局嚴加拒絕。
日本臺灣總督小林濟造召集地方長官會議,闡明時局方針,防止臺灣民眾抗日活動。
午后,宋哲元參加日本華北駐屯軍前司令官田代皖一郎葬禮,并偕張自忠、張允榮、陳覺生、陳中孚、鄧哲熙等五人前往天津日租界明石街日軍偕行社拜訪香月清司;日方除香月清司外,另有橋本群、和知鷹二、大木、池田等均在場。雙方約定,談判由中方張自忠、張允榮與日方橋本、和知進行。下午2時,宋哲元等辭出。此為自香月清司到任后,宋哲元由樂陵返天津后雙方首次晤談。自經宋哲元與香月清司晤談后,和平聲浪轉高,然此實為日方緩兵之計。
馮治安、秦德純電南京,陳述日本軍隊繼續增兵及布置情形,稱“吾人固祈禱和平,但果至不能保持和平時,只有為自衛而備戰。外傳種種及挑撥離間之宣傳,請勿置信”。
行政院各部、會長官上、下午俱在外交部長王寵惠官舍連續會談,商討應付時局辦法,并與廬山最高當局通話聯系。
晚9時,軍政部舉行盧溝橋事變第八次會報會,何應欽主持,程潛、唐生智、俞飛鵬三人未出席,余同出席第七次會報會人員。羅澤闿報告提出,目下最重要者,為部隊迅速集中與配置妥當。
廬山暑訓團第一期學員在海會寺舉行畢業典禮,蔣介石主持并講演《建國運動》。
延安舉行盛大援助平、津抗戰將士民眾大會,到會數千人。毛澤東出席大會,報告盧溝橋事件的經過及最近情況。大會通過致第二十九軍將士電。會后,舉行游行示威。
周恩來擬就關于談判的12條意見,經由宋美齡轉交蔣介石。意見的主要內容為:應許各報刊載《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國民黨中央發出書面談話表示贊同;迅速發表陜甘寧邊區政府名義,從張繼、宋子文、于右任三人中擇一人任正職,由林伯渠任副職,其范圍包括現所轄之18縣,其疆界由行政院與邊區政府劃定;國共雙方派人分赴鄂豫皖、閩浙贛、閩粵贛、湘鄂贛等地進行聯絡,傳達國共合作方針,對南方紅軍游擊隊實行改編;允許中共在延安出版的《解放》周刊在全國發行;對紅軍改編的具體意見。同日,周恩來離廬山赴上海。
朱德自延安出發,前往三原云陽鎮抗日紅軍前敵總指揮部。
隴海鐵路工會、南開大學學生會、廣西教育會、廣西省學生抗敵救國聯合會、安徽記者公會、河北省保定院校館聯會、昆明市商會、江蘇省合作社、甘肅拉卜楞保安司令部、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芝加哥華僑抗敵救國會等群眾團體,分別發表通電,要求國民政府速決大計,對于日軍大舉侵華,即派大軍作自衛抗戰。
河南各界機關、團體、學校紛紛致電前敵將士進行慰問,勉勵宋哲元保衛疆土,努力抗敵。
日人在臺灣苗栗、錦水一帶所開油井,深達8418公尺,為當時世界鉆探最深記錄。在此發現大量石油。
浙贛鐵路南昌至萍鄉段全線完工,工程車已順利通過;7月26日,全線即可通車。
1938年7月18日
日機27架襲南昌,我空軍起飛迎戰,激戰于洪都上空,擊落日機四架,日海軍航空大尉南鄉茂章(所謂“四大天王”之一)被擊斃。
1938年在“蒼龍號”上服役的南鄉茂章 wiki
毛澤東、朱德致電巴黎法國《人道報》轉國際和平大會,請求大會號召和組織各國人民,給正在英勇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中國人民和西班牙人民以更大的同情和更有力的援助。
開灤馬家溝、林西、唐莊子7000礦工,在冀東七縣大起義影響下,由共產黨員周文彬、節振國領導,舉行抗日武裝起義,攻占趙各莊礦區警察局,攻入唐莊子礦區。后遭日軍鎮壓,一部分人轉入山區,參加冀東抗日聯軍。
1939年7月18日
日軍陷山西晉城天井關。次日,陷澤州。
日軍進攻河南永城山城集,因民眾已逃避,遂縱火焚燒民房6340間,并把個別未及逃避的老人推入火中燒死。
日機九架襲湖南益陽城區,炸死210多人,毀房100余棟。
日軍發出通告:21日封鎖閩省三都澳及羅源;22日封鎖閩省東北端之沙埕,要求當地外輪、外僑一律撤退。
八路軍第129師特務團襲擊涉縣河南店之日軍,斃傷敵120余人。
行政院決議戰區各省設行署,并公布《設置行署通則》,凡九條。
何應欽批準陜北行政專員何紹南所擬《防止異黨在陜北活動辦法》及《陜北工作大綱》,規定采取積極與消極兩種辦法,瓦解中國共產黨,圍攻與縮小陜北根據地。
湖北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程汝懷向軍政部報告武漢淪陷后鄂東(湖北第二區)軍政概況稱:該區貪污之風甚遭民怨,而瘡痍、瘧疾流行,軍民幾無幸免,財政竭蹶,學校停辦,黨務陷于停頓狀態。
上海法幣外匯黑市波動。外匯平準基金管理委員會決定限制供應外匯。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范登堡向參議院建議廢止《美日商約》;主張再開九國公約國會議,以確定日本侵略中國行為是否違反《九國公約》。
1940年7月18日
英國、日本關于封鎖滇緬路運輸的協定在東京簽字,協定規定:自即日起,禁止軍械、彈藥、汽油、載重汽車及鐵路材料經緬甸運入中國。同時,“緬甸禁運之貨物,香港亦予禁運”。至同年10月18日宣告廢止。
英國首相丘吉爾在下院報告,宣稱英國封鎖滇緬路,是覓致“公允的解決辦法”,既“希望中國確保其地位,維持其完整”,也“希望日本國家繁榮,使每一日本公民所愿望之社會福利、經濟穩定,均能獲得保證”。并表示“吾人準備對中日兩國‘竭盡綿薄’”,“以和平及和解步驟求其成功”。
緬甸國防部發布布告:奉命禁止摩托、汽油、鐵路材料、汽車及軍火等物資經緬甸運往中國。
軍事委員會任命李宗鑒為第85軍副軍長,佘念慈為第67軍副軍長。
1941年7月18日
日機27架襲擊重慶,在市區李家花園、英使館住宅一帶投彈數十枚,炸毀房屋20余棟。
第二戰區閻錫山所部第104師一部在晉南芮城東北地區殲滅進犯日軍200余名,并繳獲軍用品一部。
近衛奉昭和天皇裕仁之命三度組成新閣,閣僚14人,半數為軍人。
芬蘭正式承認偽滿洲國,以駐日公使伊托曼兼駐偽滿洲國公使。
1942年7月18日
浙贛線第九戰區一部克復橫峰、弋陽。次日,第三戰區一部分克建德、溫州、瑞安,并截斷浙贛鐵路。
9時15分,日機兩架飛竄浙省龍泉,在城郊投彈八枚。
日軍兩個中隊護衛治安軍從沙河驛出發,試圖再次向上五嶺送糧。冀東第12團在與16日大致相同的地域二次設伏,幾乎全殲日軍第1聯隊第7中隊。日軍戰史將此戰記錄為19日,而非中方記載的18日。中方史料一般認為,此戰打死了制造潘家峪慘案的罪魁、日軍顧問佐佐木二郎。但根據近年的研究,此名不確。潘家峪慘案中可能有兩個佐佐木,一為偽豐潤縣署日軍顧問佐佐木高,向老百姓訓話;一為日軍第1聯隊第1機槍中隊長佐佐木信三郎,可能下令開槍。佐佐木信三郎任職到1943年退役回日本;佐佐木高在日軍聯隊記錄中未提及。
史迪威向蔣介石遞交一份備忘錄。參照原先兩路夾擊日軍的設想,向蔣介石提出一項四點軍事計劃,要中國方面挑選20個師參加作戰;并認為此計劃不僅能打通滇緬公路,而且在仰光收復后美國能連續半年每月撥運給中國3000噸物資。8月1日,蔣介石采納了這個建議,接受了緬甸戰役計劃,但又提出兩項條件:一是英軍從陸路和海路參戰;二是派遣充足的空軍部隊提供有效支援。
中共晉察冀分局再次發出對平北工作的指示,指出:目前平北應以鞏固為主,鞏固地向前發展,應注意向礬山堡發展,以求打通平西、平北兩地的聯系。要派必要干部開展平綏路南工作和發展偽滿境內工作。分局決定建立平北地委,段蘇權為第十二軍分區政委兼平北地委書記。
國民黨中宣部在安徽屯溪設立東南戰地宣傳員辦事處,并創辦安徽《中央日報》,馮有真兼社長,是日發刊。
1943年7月18日
日軍第36師團一部在偽軍二個團的配合下,自白晉路東側出擊,向八路軍太行軍區第三分區“掃蕩”,占領蟠龍鎮一帶。太行軍區集中第1、第3、第4軍分區部隊和總部特務團,襲擊蟠龍、武鄉地區,經兩晝夜激戰,攻克碉堡10余處,殲滅日軍二個小隊、偽軍500余人。同時,八路軍一部向百村、武鄉、蟠龍、遼縣和平安之敵交通線展開全面大破襲,攻克碉堡八個,消滅偽軍兩個營。
日軍縱火燒毀河南永城山集鎮,該鎮6340間民房全部被毀,一片斷垣殘壁。
八路軍一部在山東諸城、莒縣人民的配合下,全殲偽皇協軍第一師第五旅,斃偽旅長以下50余人,俘700余人。
晉綏邊區晉西北各界民眾萬余人,在興縣舉行堅持團結抗戰、制止內戰大會,發表《告晉西北同胞書》和致蔣介石通電,呼吁團結抗戰。
八路軍總政治部根據日本共產主義者同盟成立一周年與反戰同盟延安支部成立三周年紀念大會的動議,決定岡野進任延安的日本工農學校校長。
中國科學社、中國植物學會等六團體年會在重慶召開,致電國民政府,要求:一、增撥經費;二、增強現在科研機關;三、科研應與國家建設及各種設計相輔相成;四、遴選科學人才出國研究考察。20日會議閉幕。
上海《中國周報》發表社論《渝共火并與全面和平》,鼓動蔣介石對中共“用武力痛剿”,“以剿共為契機,而勇敢地堅決地走向全國和平的大道來”。
1944年7月18日
奉命增援衡陽的第62軍先頭部隊第151師通過何家橋、許家沖之線,向歐家町攻擊。19日,該軍第157師亦攻黃泥坳,遇日軍第四十師團增援,雙方激戰,第157師被迫轉至黃泥坳 以南地區。
湖南戰場日軍復以最大火力向衡陽郊區發起攻勢,第10軍守軍官兵被圍,乃抱定必死之決心,與敵肉搏。至晚,日軍徹夜向易賴廟、楊林廟、接龍山及五桂嶺猛撲,至次日晨,守軍予敵以重創。
滇西中國駐印軍對密支那再次發動攻擊,重點保持在第50師方面,步兵在強大空軍、炮兵火力的支援下,逐步進攻。同時,迫擊炮亦參加炮兵支援射擊,日軍陣地頓成一片火海,各攻擊師步兵隨炮兵延伸射擊,逐巷、逐屋進攻。
中國空軍及中美空軍混合團轟炸河南新鄉西南忠義亢村日軍油庫,適遇日機六架,雙方空戰,日機被擊落二架。
日本陸軍省宣布:免東條英機兼陸軍參謀長職;由關東軍司令梅津美治郎繼任。任命山田乙三為陸軍航空教育總督兼陸軍航空司令部司令,任命杉山元為陸軍教育總監。
日本東條英機內閣向日天皇提交總辭呈。20日,日天皇召朝鮮總督小磯國昭和前首相米內光政合作組織新閣。
行政院會議通過改組河南、湖北兩省政府。免李培基河南省政府委員、主席職,任命劉茂恩為河南省政府委員、主席;免陳誠湖北省政府委員、主席職,任命王東原為湖北省政府委員、主席。免國立西北大學校長賴璉職,任命劉季洪為西北大學校長;國立湖南大學校長李毓堯呈請辭職,準予免職,任命魯蕩平為湖南大學校長。
國民政府明令改陜西中部縣為黃陵縣。
1945年7月18日
第三戰區一部收復浙江永嘉。
偽滿洲國劃分南滿、北滿、東滿、興安和錦熱等五個戰區,準備在最惡劣情況下,施行“自戰自治”體制,進行最后掙扎。中國民主同盟負責人章伯鈞發表談話稱:國民黨負責當局應即放棄原定舉行國民大會之決定,迅速召開政治會議,如錯認時機固執成議,則此后糾紛益增,演成分裂將難以邀國人之諒解。
斯特梅耶在重慶就任中國戰區美陸軍航空隊總司令,并兼魏德邁將軍的顧問。
國民參政會舉行第十五次會議,討論國民大會問題,并通過《教育決議案》。
國民政府特派保君健為慶賀秘魯國新總統就職典禮大使。
(綜合、修訂自《中華民國史大事記》《中華民族抗日編年》《中國抗日戰爭大事記》《八路軍大事記》《新四軍大事記》《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大事記》“抗戰直播”等)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