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曾是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美好畫面。可如今,美國在臺灣、南海、科技等領域頻頻踩踏中國的紅線,讓人忍不住想問:美國為啥這么大膽,敢這么肆無忌憚?也許問題的根本不只在表面。
美國挑釁的深層根源
美國敢明目張膽地挑戰中國紅線,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背后有三座大山撐腰,缺一不可。
民意變了,政客有底氣
美國老百姓對中國的看法這幾年變得越來越負面。皮尤研究中心2025年4月18日的一份民調顯示,77%的美國人對中國的印象不好,其中33%更是非常反感。
尤其是共和黨支持者,82%的人對中國持負面態度。美國人覺得生活不如以前好,工作機會少了,物價高了,很多人就把賬算到中國頭上。
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2024年10月24日的調查還發現,美國人把中國看成頭號對手,支持政府采取強硬措施限制中國。
兩黨在對華態度上雖有分歧,但總體趨勢是強硬的。
美國對中國的負面情緒就一直在上升。美國大選年,候選人更是拿中國當靶子,各種指責層出不窮。
企業推手,利益當先
美國的大公司,特別是科技和軍工企業,是推動對華強硬政策的重要力量。像英特爾、英偉達這樣的科技巨頭,靠半導體市場吃飯,害怕中國在5G、人工智能等領域崛起,威脅它們的地位。
2025年3月26日,《紐約時報》報道,美國又新增了對多家中國科技公司的限制措施,連英偉達的一些客戶都受到波及。
軍工企業更是直接受益,對臺軍售就是個大買賣。2024年,美國批準了20億美元的對臺軍售合同,承包商賺得盆滿缽滿。像洛克希德·馬丁、雷神這些公司,靠軍售活得滋潤,對華強硬政策對它們來說就是搖錢樹。
科技封鎖也是一樣。華為被美國制裁后,中國企業開始自研芯片,美國公司一看市場要丟,趕緊游說政府加碼限制。2024年,美國商務部又把幾十家中國公司列入“實體清單”,理由是“國家安全”。企業要利潤,政府要支持,就成了挑釁中國的一大動力。
地緣自信,想試底線
美國覺得自己本土離亞太遠,打起仗來也不會燒到自己家門口,讓它敢冒險。歷史上,兩次世界大戰都沒打到美國本土,給了他一種“天選之子”的感覺。
政客們認為,即便在臺灣海峽或南海跟中國起沖突,戰火也到不了美國。
具體到亞太,美國在日本、韓國有軍事基地,在菲律賓也有部署,都是它的棋子。而且美國在菲律賓新增了四個軍事基地使用點,離臺灣更近了。南海問題上,美國派軍艦搞所謂的“自由航行”,一年就來了十幾次,每次都高調宣傳。
冷戰結束后,美國獨霸全球三十年,現在看到中國崛起,心理不平衡。遏制中國,成了它的戰略目標,哪怕冒點險也在所不惜。
中國的堅定應對策略
美國挑釁歸挑釁,中國也不是好惹的。面對挑戰,都有招數。
中國一直堅持防御性國防政策,但面對外部壓力,軍事力量必須得跟得上。2024年,中國成功試射了一款新型洲際彈道導彈,射程覆蓋太平洋靶場。
在南海,中國海軍的巡航和演習也越來越頻繁。2023年,中國在南海舉行了多次大規模軍演,艦艇和飛機的配置不斷升級。052D型驅逐艦、殲20這些裝備亮相,讓外界看到中國的硬實力。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臺海的演訓幾乎成了常態。2024年,東部戰區多次組織海空聯合演習,模擬封鎖和反介入作戰,直接回應美國和所謂的“臺灣當局”的挑釁。
經濟上,中國有自己的底牌。我們人口多、市場大,經濟韌性強,這幾年一直在穩步增長。雖然美國想通過貿易戰壓我們,但效果有限。面對科技封鎖和貿易限制,中國沒坐以待斃,而是加快了自力更生。比如芯片產業,雖然起步晚,但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已經有了不少突破。
再看國際貿易,中國跟歐盟、東盟的合作越來越緊密。2023年,《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全面生效,中國跟亞太國家的貿易額又上了一個臺階。
美國想孤立中國,沒那么容易。
外交上,“一帶一路”倡議也越走越寬。中歐班列開行數量突破1.7萬列,連接了歐洲20多個國家。跟俄羅斯的合作更是鐵打的,中俄貿易額2024年預計超過2000億美元,能源、基建這些領域綁得越來越緊。
面對美國的挑釁,中國通過這些外交努力,織了一張國際支持網。
自立自強,化危為機
美國大概率不會收手,還會有摩擦。
2025年3月,美國又更新了對中國企業的制裁名單,半導體、人工智能這些關鍵領域成了重災區。經濟脫鉤的趨勢也在加劇,美國想把中國踢出全球供應鏈,但這對它自己也不好受。
畢竟,中國是全球制造業大國,很多美國企業離不開中國市場。
不過,挑戰背后也有機會。中國完全可以通過加速科技自立和經濟轉型,把壓力變成動力。比如“中國制造2025”計劃,重點發展芯片、新能源這些核心技術。2024年,中國在5G基站建設上遙遙領先,全球一半以上的5G基站都在中國。
新能源領域也是個亮點。中國電動車出口量超過日本,成了全球第一。比亞迪、寧德時代這些企業,不僅在國內火,在國際上也站穩了腳跟。科技封鎖逼著中國自強,反而讓我們在關鍵領域有了突破。
未來,中國既要堅定捍衛主權,也要爭取跟美國在某些領域合作,避免全面對抗。關鍵在于,我們得有自己的節奏,不能被美國牽著鼻子走。黨的領導是定海神針,不管外部咋變,中國都會按自己的步調走下去。
說到底,美國敢肆無忌憚挑戰中國紅線,是民意、企業和戰略自信在作祟。未來路不好走,但中國有信心、有能力守住底線,還能在挑戰中找到新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