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正在經歷今夏最猛高溫攻勢。36℃的炙烤讓戶外變成鐵板燒,這哪是夏天,分明是煉丹爐!高溫黃色預警高掛三天了。
建筑工地的老王說鋼筋燙得能烙餅,送水工小李家空調壞了整夜沒合眼。誰家要是在頂樓,電扇吹出來的都是熱風??蓜e以為熬過這兩天就萬事大吉。
氣象臺最新預報顯示,后天開始暴雨要接力登場。
這天氣就跟小孩兒臉似的,說變就變,熱狠了就來場透心涼。高溫暴雨無縫銜接考驗城市應急能力。去年同期的數據很嚇人——中暑送醫人數比往年多四成,暴雨導致六處地下通道積水。
今年這架勢,恐怕只多不少。
防暑物資銷售數據已經爆表。
某超市統計,藿香正氣水銷量翻了三倍,綠豆價格每斤漲了八毛錢。
老百姓都在未雨綢繆,政府更該走在前面。暴雨帶來的降溫未必是好事。
排水系統扛不扛得???低洼小區會不會再變"威尼斯"?
這些問題現在就該想明白。
熱狠了盼雨來,雨大了又怕澇,天津人真難!特殊群體需要特別關注。
養老院空調壞了三臺還沒修好,外賣平臺卻給騎手發冰袖。
防暑降溫費到底該誰出?
這事兒得掰扯清楚。農業大棚面臨雙重打擊。高溫炙烤加暴雨沖刷,薊州菜農老劉家西紅柿已經蔫了一半。
他說今年收成能保住六成就謝天謝地,保險理賠流程還卡在蓋章環節。城市交通即將迎來大考。
地鐵口要不要備沙袋?共享單車會不會又在水里泡成廢鐵?
這些細節往往決定救災成敗。去年暴雨那會兒,多少車在隧道里趴了窩?
企業防暑措施參差不齊。有的車間配了移動冷風機,有的工地連涼棚都沒搭全。
勞動監察部門該動真格了,別等出了事再查臺賬。暴雨預報精確到小時了。
氣象臺說最強降雨出現在后天下午,可具體哪片兒雨最大還有變數。
建議大伙手機都裝上預警軟件,關鍵時刻能救命。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五年前35℃就算高溫,現在36℃都成家常便飯。
氣候專家說這種"燒烤模式"未來可能持續到八月中旬,聽得人后背發涼。
防暑防汛要打組合拳。社區正在組織抽水泵檢修,醫院急診科卻還沒增加中暑床位。
這種各管一攤的毛病該改改了,老百姓可經不起折騰。關鍵時刻看基層執行力。河西區有個社區主任天天在群里發防暑貼士,南開某街道卻連防汛沙袋都沒補夠。
都是吃公家飯的,差距咋就這么大?天氣再惡劣生活還得繼續。菜價漲了可以少吃點,但外賣小哥的電動車爆胎了誰管?
這些民生小事最見治理水平。提醒大伙做好兩手準備。
冰箱里多凍幾瓶礦泉水,陽臺上花盆該收收了。別等暴雨來了才想起車庫會進水,高溫退了才發現曬傷脫皮。天津人什么大風大浪沒見過?
但這次真不能掉以輕心。
該囤貨的囤貨,該檢修的檢修,關鍵時刻靠自己最靠譜。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