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巳,群臣皆頓首上尊號曰:“孝文皇帝”。太子即位于高廟。丁未,襲號曰“皇帝”。
已巳日,大臣們都請求給皇帝立謚號為孝文皇帝,太子在祖宗廟中舉行了繼位儀式,丁未日,太子正式登基做了皇帝。
孝景皇帝元年十月,制詔御史:“蓋聞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禮樂各有由。聞歌者,所以發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高祖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惠廟酎,奏《文始》、《五行》之舞。孝文皇帝臨天下,通關梁,不異遠方。除誹謗,去肉刑,賞賜長老,收恤孤獨,以育群生。減嗜欲,不受獻,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不誅無罪。除宮刑,出美人,重絕人之世。朕即不敏,不能識。此皆上古之不能及,而孝文皇帝親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澤施四海,靡不獲福焉。明象乎日月,而廟樂不稱,朕慎懼焉。其為孝文皇帝廟為《昭德》之舞,以明休德。然后祖宗之功德著于竹帛,施于萬世,永永無窮,朕甚嘉之。其與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禮官具為禮儀奏。”丞相臣嘉等言:“陛下永思孝道,立《昭德》之舞以明孝文皇帝之盛德,皆臣嘉等愚所不及。臣謹議:世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廟宜為帝者太祖之廟,孝文皇帝廟宜為帝者太宗之廟。天子宜世世獻祖宗之廟。郡國諸侯宜各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廟。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歲獻祖宗之廟,請著之竹帛,宣布天下。”制曰:“可”。
孝景皇帝繼位第一年的十月份,孝景帝對大臣說道我聽說自古以來建立巨大功業的人被稱為祖,品德出眾的人被稱為宗,禮樂的制定根據功業和品德的不同而不相同。
聽說制作歌曲是為了讓大家記住個人的品德,制作舞曲是為了讓大家記住個人的功業,在高祖廟祭祀時,演奏的是《武德》、《文始》、《五行》這樣的舞曲。
在孝惠帝廟中祭祀的時候,演奏的是《文始》、《五行》兩種舞曲,孝文帝統治天下的時候,疏通道路,對天下的百姓一視同仁,廢除誹謗、肉刑這些刑罰,賞賜給年老的人,幫助沒有依靠的老人和孩子,以此來讓百姓能夠幸福的生活。
孝文帝在位的時候,能夠控制自己的欲望,減少自己的需求,不讓其他諸侯大規模進貢,不顧及自己的私人利益,犯錯人的親屬不受到牽連,不誅殺無罪的人。
孝文帝廢除宮刑,將一部分后宮的人放出宮,慎重地對待人倫傳承,孝景帝說我智慧不足,沒有辦法深刻理解先帝的英明,這些事情自上古以來就沒有聽說有哪位帝王做過,而孝文帝去親自去做了。
孝文帝的品德深厚能夠比擬天地,他的恩澤能夠普及四海,百姓都因他而受到了好處,孝文帝的行為天地明鑒,但是在他的廟中卻沒有相信的歌曲來贊頌,我十分擔心日后人們會忘記了他的功業。
孝景帝于是為孝文帝設立了《昭德》之舞,以此讓孝文帝的品德能夠流傳天下,接著就給孝文帝立傳將他的事跡進行詳細的記錄,讓這些書籍能夠永世流傳,被后世之人所熟知,我對此很高興。
孝景帝讓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禮官一起商量這件事情,丞相申徒嘉說道陛下你重視孝道,設立《昭德》之舞來記錄孝文皇帝的事跡,這樣的深思熟慮是我們所不能夠達到的。
我們商議后確定了建立功業最大的莫過于高祖,樹立良好品德的沒有人能夠超過孝文帝,高祖廟應當作為劉氏帝王的太祖廟進行供奉,孝文帝廟應當作為太宗廟進行供奉,皇帝應當世代去祭祀祖先的宗廟,封地的諸侯應當為孝文帝設立太宗廟。
封地的諸侯王和大臣應當侍奉天子,在每次特定的節日來祭祀祖宗之廟,這樣的事情要記錄在竹帛上讓后世之人遵守,孝景帝說我同意。
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然后仁。善人之治國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誠哉是言!漢興,至孝文四十有余載,德至盛也。廩廩鄉改正服封禪矣,謙讓未成于今。嗚呼,豈不仁哉。
太史公說孔子曾經說過,仁政治理只有經過三十年的積累才能夠有較為顯著的展示,品德良好的人只要經過漫長時間的治理,同樣可以消除刑罰,減少誅殺,這句話說的真有道理啊,從漢朝興盛到孝文帝繼位經過了四十多年,政治清明達到了鼎點,他謹慎的去更改服裝制度,進行封禪等活動,孝文帝的德政到現在還在發揮著他應有的作用,唉呀,這不就是仁政的體現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