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有這樣一件令人費解的事——
雍正繼位之后,鄔思道上演了一出精彩絕倫的“自救”三步曲:從主動提出到李衛身邊半隱,再到從李衛處跳槽去給田文鏡當幕僚,最后在與田文鏡撕破臉后,逃之夭夭。
就這樣,鄔思道終于脫離了雍正的掌控。
可問題來了:既然鄔思道繞了這么一大圈,就是為了脫離雍正的監視與掌控,那么他明明知道如月是雍正安插在他身邊的眼線,為何逃跑時還要帶上如月?難道就不怕如月向雍正告密,暴露他的行蹤嗎?
這篇文章要聊的,便是隱藏在這個謎團背后的真相。
白月光:秋月
作為全劇為數不多的感情線,鄔思道與年秋月的這段感情,充滿了愛而不得的悲涼色彩。
二人相遇,是在老四胤禛奉旨到江南籌款賑災的前后。
當時,老四尚未到達揚州之前,就提前安排了年羹堯去找鄔思道。收到老四的指令,年羹堯馬不停蹄的將鄔思道從牢獄中接了出來,并特意安排了自己的親妹子年秋月去服侍。
對于年羹堯這種“下血本”的舉動,老四曾心存疑惑的問道:
“你怎么想到讓自己的妹子,去服侍鄔先生呀?”
年羹堯的回答是:
“回主子的話,既然是給少主子請的老師,自然也就是奴才們的半個主子。我讓秋月侍候他也是應當的。”
顯然,年羹堯安排秋月去伺候鄔思道,就在通過抬高鄔思道,來凸顯自己對老四的重視程度。
不過,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還有一部分原因,年羹堯不能言明——利用秋月來刷存在感。
之所以這么說,理由很簡單。
年羹堯未必知道鄔思道是老四專門找的軍師,但從老四如此大費周章的請鄔思道出山,足以證明老四對鄔思道的重視。
也就是說,在年羹堯看來,鄔思道勢必會成為雍正身邊的“紅人”。
而他安排秋月去伺候鄔思道,不僅能體現他的用心與重視,還間接達成了一種效果——時不時的提醒雍正他的存在與付出。
要知道,年秋月是要跟著鄔思道回四爺府的,這就意味著雍正一見鄔思道,就會看見秋月,而看見秋月,就能讓雍正想起遠在杭州的他。
說白了,在年羹堯看來,既然他不能時刻出現在老四身邊,那么就有必要派他妹子,來替他刷存在感。
畢竟,領導的眼睛不大,能裝下的人有限。想要確保在有機會或是好處的時候,能被領導第一時間想起,能力是一部分因素,存在感同樣重要。
就這樣,從揚州到四爺府,年秋月一直服侍在鄔思道的左右,而隨著接觸的加深,年秋月與鄔思道之間產生了不一樣的情愫。
本來,對于年秋月與鄔思道的這段感情,老四是持默許態度的。
這一點,從劇中兩個細節就能得到驗證——
第一個細節:給年秋月抬旗。
在鄔思道憑借“隔山拜佛”,讓弘歷成功博得康熙的青睞,進而為老四奪嫡加碼之時,心情大好的老四隨即當著鄔思道的面,獎賞了年秋月,給年家一家都抬了旗,理由是年秋月伺候鄔思道有功。
這說明了什么?
這說明,老四清楚鄔思道與年秋月之間感情,且對此是支持與默許的,這才會借著給年秋月抬旗,來進一步拉攏鄔思道,讓其更加賣力的為他出謀劃策。
第二個細節:讓年秋月去叫鄔思道。
劇中有這樣一件事,中秋節老四在府上宴請老十三,而老十三人到了,準備的菜也涼了,可給弘時和弘歷講課的鄔思道就是不下課。
而翠兒和老十三先后去叫都被“不軟不硬”的頂了回來,隨后,老四笑著說道:
“我倒有個主意,保管一試就靈。”
老四所謂的主意,就是讓年秋月去叫鄔思道。而這也從側面證明了,老四清楚年秋月與鄔思道之間不一樣的感情。
如果不是后續年羹堯起幺蛾子,鄔思道與年秋月未必不能在一起。
老十四成功當選大將軍王的時候,年羹堯瞞著老四偷偷回京了,且還去了八爺府。這讓老四對年羹堯更加的不放心。
為了徹底捆綁住年羹堯,確保其不生異心,老四這才橫刀奪愛,納了年秋月為側福晉。
事實上,從得知年羹堯偷偷回京的那一刻起,鄔思道就意識到了他與秋月的結局,所以在當天晚上,鄔思道才會自己在井邊洗衣服,而不是像以往那樣,由年秋月操持。
也才有了他對年秋月說的最后一句話:
“秋月,你記住我一句話,你早晚是四爺的人?!?br/>
這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決定別人命運的人,一種是命運被別人決定的人。
而顯然,在老四面前,鄔思道與秋月都屬于后者。
替代品:如月
秋月嫁給老四之后,鄔思道一心投入助老四奪嫡的事業中。在鄔思道開掛式的輔佐下,老四成功突圍,登上了那個至高無上的寶座。
雍正登基當晚,鄔思道憑借著教科書式的自救,避免了被雍正兔死狗烹的結局。
第二天,鄔思道按照約定,離京前往李衛處半隱,卻被匆忙趕來為他送行的老十三攔了下來,而秋月的“替代品”如月,就是這時出現的。
當時,鄔思道與老十三剛剛結束“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的話題,正準備上車離開,老十三突然開口說道:
“鄔先生,快有五十了吧。”
在鄔思道詫異的目光下,老十三從車里將如月扶了下來。
一見如月,鄔思道脫口而出秋月的名字。
就在鄔思道仔細端詳,確認了眼前的人不是秋月的時候,一旁的老十三臉帶笑意的直奔主題:
“鄔先生,這是我和四嫂商量,讓她來照顧你的?!?br/>
注意!老十三說這到四嫂的時候,明顯停頓的一下。
這說明,所謂的“四嫂”,其實是“四哥”。
那么問題來了:如月到底是老十三找的,還是雍正安排的?
從劇中如月表示,她的名字是老十三給取的,似乎說明了如月是老十三找來的人,只是送來之前,跟老四匯報了,且得到了老四的默許。
可問題是,從鄔思道第一時間的反應可以看出,如月從神態舉止,到相貌氣質,都像極了秋月,所以鄔思道才會對著如月喊出“秋月”的名字。
這就意味著,這樣的如月,根本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找到的。
而老十三是雍正登基當晚,才被從宗人府放出來的,他倒是想為鄔思道找個像秋月的人,可哪里有這個時間啊。
也就是說,如月就是雍正的人。
可問題又來了,雍正又是什么時候找到的如月呢?
要知道,鄔思道要半隱離開的事,是雍正登基當晚才談妥的。而如今如月的出現,是雍正登基的第二天,也就是說,雍正同樣不可能在一天之內尋找到這樣的如月。
唯一的可能是:如月是雍正早就為鄔思道準備好的人,且很有可能,雍正是在娶了秋月之后,就開始著手物色替代秋月的人選。
同時,雍正還對如月進行了針對性的訓練與培養,才能讓如月達到如今這般“以假亂真”的效果。
到此,另一個謎團出現了:
既然如月是雍正特意為鄔思道準備的禮物,那么是不是就證明,雍正根本沒想殺鄔思道,否則這個禮物又有什么意義呢?
第一次看這段劇情的時候,我確實有這個疑問,但仔細品了雍正登基前后發生的所有事情,才發現為何會如此。
其實雍正起初確實沒有對鄔思道動殺心。
他原本的想法是,無論奪嫡成功與否,等到有了結果的那天,就把如月送給鄔思道,讓其安享后半生。
這樣一來,既對鄔思道的輔佐給予了回報,也彌補了他橫刀奪愛的虧欠。
而雍正登基前發生的一件事,卻讓雍正對鄔思道動了殺心。
當時,因為死鷹事件,康熙一病不起,為了幫雍正穩定住局勢,康熙不僅沒有追查死鷹事件,還撤了雍正和老八胤祀的差事,營造出有意傳位給老十四的假象。
見此,雍正準備了一箱子珠寶,讓鄔思道離開。
雍正此舉,看似是認為奪嫡無望,才準備送走鄔思道,可實際上卻是借此暗示鄔思道,如果康熙默定的繼承人是老十四,他如何才能成為“李世民”,所以才有了雍正的那開場白:“鄔先生,雖說你有房杜之才,無奈胤禛卻無李世民之命?!?/strong>
對此,鄔思道先是通過分析康熙的帝王之術,得出雍正才是康熙默定的繼承人的猜測。
隨后又補充針對雍正的處境,給予了針對性的建議,要想辦法讓老十三出獄或是拿到老十三心腹的名單。
期間,鄔思道還說了這樣一句話:
“十三爺一旦出了牢獄,就算傳位給別的阿哥,四爺,您只要出其不意,先發制人,局面翻轉也未可知啊。”
正是這句話,才讓登基之后的雍正對鄔思道動了殺心。
因為除掉了鄔思道,這個世上就再也沒有人知道,他為了皇位曾有過“謀逆”的想法。
好在鄔思道早有準備,知道雍正會對他下手,這才會在雍正繼位當晚,上演了那教科書般的自救。
雍正既然暫時不打算除掉鄔思道,那么他提前準備好的如月,自然要送給鄔思道。只不過,此時的如月,已經從禮物,變成了雍正監視鄔思道的眼線了。
逃之夭夭
從見到如月的那一刻起,鄔思道就明白,這是雍正安排在他身邊的眼線,只不過他沒有拒絕的資格,所以他才會對老十三說:
“我這后半輩子,又得讓人管著了?!?br/>
不過鄔思道畢竟一般人,為了徹底脫離雍正的掌控,避免一直受制于人,到了李衛身邊之后,鄔思道的“逃跑”計劃也開始逐步實施——
第一步:趁田文鏡囿于山西藩庫虧空案,主動提出去給田文鏡當幕僚,唯一的要求就是酬薪每年8000兩,進而為后續與田文鏡鬧掰打好基礎。
由于雍正急于查明真相,也覺得田文鏡確實需要鄔思道的指點,所以默許了此事。
第二步:幫年羹堯破局,平定西北,解決了雍正的燃眉之急,以“大功”為籌碼,換得雍正放他自由的機會。
第三步:向沒錢的田文鏡討薪,“逼迫”田文鏡將他趕走,然后理所當然的結束半隱。
到此問題來了:既然鄔思道的目的是脫離雍正的監視與掌控,那為何還要帶走如月呢?
答案就藏在如月身上的一個細節里——發型!
注意!
鄔思道與如月初見的時候,也就是老十三向鄔思道介紹如月的時候,如月的頭發是扎著辮子的。
而當鄔思道帶著如月離開田文鏡處的時候,如月的頭發儼然已經盤了起來。
這個變化說明了什么?
答案顯而易見!
也就是說,鄔思道之所以敢帶著如月一起離開,是因為如月已經成了他的女人,既然是他的女人,榮辱一體,又怎會背叛他呢?
這才是鄔思道會帶著如月一起逃離的真相。
那么鄔思道是什么時候,把如月變成自己人的?
劇中如月第二次出現,是雍正明發上諭表彰諾敏,李衛拿著圣旨去找鄔思道解讀,而當時的鄔思道正在教如月寫字。
那時的如月依舊梳著辮子。
可到了如月第三次出現,即鄔思道與李衛去山西找田文鏡的時候,站在鄔思道身邊的如月,辮子已經變成了盤發。
也就是說,在鄔思道決定實施“逃離計劃”的第一步——去給田文鏡當幕僚,這才把如月變成了他的人。
換句話說,如月發型的變化,標志著鄔思道“逃離計劃”的正式開始。
此外,鄔思道帶走如月,還有一個目的——避免引起雍正猜忌。
做事不能做得太絕,他接納且帶走了雍正送給他的如月,就意味著接受了雍正的歉意與好意,這樣一來,雍正放他自由的可能性更大。
反之,如果他將如月留下,一個人逃之夭夭,雍正會怎么想?難保雍正不會認為,鄔思道其實一直對他奪走秋月耿耿于懷。
而一旦雍正有了這種想法,鄔思道的結局就未可知了。
試想,一個其智如妖的謀士,不僅對自己心存怨氣,還故意逃離了自己的監視,雍正會怎么做?大概率會寧可錯殺,也不留隱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