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在線報道,韓國總統辦公室近日宣布,總統李在明已向APEC各成員領導人發出正式邀請,誠邀出席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慶州市舉行的APEC峰會。這場被韓國視為“外交再出發”的多邊盛會,從籌備初期便牽動多方目光,其中中韓互動的走向尤為引人關注。
李在明(資料圖)
APEC作為亞太地區層級最高、影響最大的經濟合作機制,21個成員涵蓋中、美、日、俄等全球主要經濟體,其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更是區域內最具標志性的外交舞臺。今年選定的舉辦地慶州,是韓國東南部的歷史文化名城,選擇慶州而非首爾,韓國官方雖未明確解釋,但外界普遍認為有兩層考量:一是通過歷史名城的外交場景,展現韓國“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國家形象;二是分散首爾的城市壓力,同時兼顧韓國“東南經濟圈”的區域代表性。
李在明政府此次主動發起APEC邀請,與中韓關系的現狀密不可分。尹錫悅執政后期,中韓關系因一系列外交摩擦陷入低谷,盡管后期有過緩和跡象,但始終未得到中方積極回應。李在明上臺后,明確提出要修復中韓、俄韓、朝韓等多邊關系,將APEC峰會視作打破僵局的契機——既想通過主辦多邊活動塑造“平衡型領導人”形象,又試圖以“東道主”身份推動中方高層訪韓,扭轉尹錫悅時期留下的外交被動局面。
李在明(資料圖)
不過,李在明的邀請并非單純出于善意。美日韓三邊框架下的外交議程尚未完全理順,是其謹慎行動的關鍵。當前韓美正就半導體、汽車等產業關稅問題展開談判,美國以“友岸外包”“供應鏈去風險”為由施壓韓國調整對華合作。若李在明此時高調推動中韓高層互訪,可能被美國解讀為“親中疏美”,動搖美韓同盟根基。這種顧慮下,李在明選擇先以APEC峰會為平臺發出邀請,再將中方是否出席作為“次序問題”的籌碼——若中方接受邀請,可視為對韓方外交姿態的認可;若中方未明確回應,李在明也能以“中方未回訪”為由,將責任部分推給中方,為自身留出轉圜空間。
這種“先邀中方訪韓,再談自己是否出席中方主場活動”的矛盾操作,暴露了韓國在中美博弈中的深層困境。李在明雖主張“修復多邊關系”,但多次強調“美韓同盟是外交基石”,這種表述本質上是對美國戰略需求的妥協。
值得注意的是,尹錫悅時期的外交教訓,也讓李在明更趨謹慎。尹錫悅執政期間,因過度親美引發國內反彈,又試圖修復中韓關系,卻因“戒嚴風波”失去政治主動權。李在明吸取這一教訓,試圖在“大國平衡”中找到更穩妥的路徑:通過APEC峰會展現“積極外交”姿態,既能轉移國內對其司法爭議、經濟復蘇乏力等問題的關注,又能為后續中韓互動積累籌碼。
李在明(資料圖)
中方對此次APEC峰會的態度同樣值得關注。作為APEC重要成員,中方始終重視多邊合作機制的作用,愿與各方共同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數字經濟規則制定等務實議題。對于中韓高層互動,中方的核心訴求是維護雙邊關系穩定,而非拘泥于“誰先訪誰”的形式。
從目前情況看,李在明政府的“平衡術”能否奏效,關鍵取決于未來幾個月的多重博弈:對內,能否協調保守派勢力,避免外交政策因國內政治斗爭反復;對外,能否在中美之間找到“不選邊”的務實路徑,同時推動中韓、俄韓關系實質性修復。慶州APEC峰會即將召開,這場被韓國寄予厚望的外交盛會,既是檢驗李在明外交能力的試金石,也將為中韓關系的未來走向提供新的觀察窗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