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為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特朗普訪華的風聲越來越大,這不只是美國那邊的示好,也有中國這邊的透露,可以說雖然還沒定下時間,也沒有官方消息,但全世界都在期待中美這次的會晤。
與此同時,雖然美國那邊姿態低得很足,但我國該不手軟還是沒有手軟,三次減持美債,美國也并不敢說些什么。
正如美媒所說,現在的世界,“離不開中國”。
“稀土王牌”逼白宮服軟
太平洋的碧波之上,裝載著稀土金屬的集裝箱緩緩駛入洛杉磯港,而八艘滿載美國乙烷的巨輪正鳴笛駛向中國港口。
這幅看似尋常的貿易圖景,實則是2025年全球博弈的縮影。當特朗普一邊對盟友加征汽車關稅逼得日韓出口驟降26.7%,一邊卻悄悄批準英偉達向中國出售AI芯片時,世界忽然看清了一個事實:白宮的關稅大棒在東方鋼鐵長城前彎折了。
更耐人尋味的是,就在特朗普團隊為訪華行程鋪路之際,美聯儲賬戶悄然記錄下中方連續三個月減持美債的軌跡,而美國媒體頭版標題赫然寫著:“供應鏈的裂縫證明,世界終究離不開中國”。
我們能挖出礦石,卻無法將其提煉成磁鐵。”懷俄明州稀土礦老板的哀嘆,揭開了美國軍工的致命軟肋。
當中國4月突然對釤、釓、鋱等17種戰略稀土實施出口管制后,美國F-35戰機生產線陷入癱瘓——每架戰機需要417公斤稀土,而87%的美軍裝備面臨斷供危機。
五角大樓的警報聲中,特朗普不得不在6月26日簽署秘密協議:用英偉達H20芯片解禁換取中國開放民用稀土出口。
這場針對“工業維生素”的博弈暴露了美國的技術命門:即使本土有礦,提純技術仍被中國牢牢掌控。
事實上,我國的稀土精煉技術也就比外國的技術高出一點,但就這一點,就是外國不得不向我國低頭的鴻溝。
稀土產業最頂尖的精煉流程一直都是公開的,就像最開始我國也學著外國的稀土精煉流程搞我國的稀土精煉技術一樣。
但我國在發現最開始的稀土精煉流程不僅對技術有要求,而且成本高,產量低,這促使我國自己研發更好的精煉技術和流程。
我國有市場、有稀土礦,不缺稀土產業方面發展的土壤,再加上國家的大力扶持,天時地利人和,促成了我國在稀土方面的領先。
其實外國下下功夫,還是有可能研究出我國的稀土精煉技術的,但一是稀土礦開采的污染太大,而我國有專業的污染治理技術。
稀土精煉的廢料太多,但我國有一套專門的技術將廢料變成副產物,這也是外國所不具備的能力。
在我國不完全管制稀土的情況下,外國要搭建自己的稀土產業就顯得成本極高,比與我國談判并讓步的成本還高得多。
這也就導致了我國在稀土上的天然優勢,也是我國為什么不完全禁止稀土出口的原因,把外國得到稀土的途徑卡住,但又不讓他們徹底失望,就能扼制住他們對稀土技術的研究。
美債“三連降”背后的考量
7月17日,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然跳漲至4.47%,猶如一盞金融預警紅燈。市場敏銳察覺:中國連續三個月減持美債的動作,恰與特朗普對華關稅威脅同步發生。
這種“巧合”絕非偶然。當美方威脅對購買俄油國家征收次級關稅時,中方正加速推進與越南83%的人民幣結算率,金磚國家本幣結算體系迅速擴張。美元武器化的副作用開始顯現:霸權根基正被自己的關稅大錘鑿出裂痕。
銀河證券報告揭露更精妙的操作邏輯。6月中資美元債發行量同比暴增97%,尤其城投債激增118%,中國企業借道境外融資對沖匯率風險。
而美聯儲面對中國3440億半導體基金扶持本土芯片產業鏈,被迫在“遏制中國”與“保住國債買家”間走鋼絲。當華為昇騰910B芯片性能逼近英偉達H20且價格低20%,美方終于承認:科技封鎖反而加速了替代者的崛起。
“關稅戰引發的美債波動率已達臨界點。”投行報告中的警告正在應驗。中國一手減持美債,一手用大基金三期布局光刻機自主化,金融與科技的雙軌反制,讓美元霸權不再有力。
而失去得利武器的特朗普政府,正為國債拍賣遇冷付出代價:為吸引買家,財政部不得不提高收益率,導致政府利息支出飆升至GDP的14%,這記關稅大棒最終砸疼的是美國自己的腳。
3440億砸出的“東方阿斯麥”
“中國能造出自己的阿斯麥嗎?”日本媒體的靈魂發問登上財經頭條,答案藏在上海張江的實驗室里。
中科院團隊用自主光刻機蝕刻出5納米芯片的消息尚未官宣,但日本供應商已警覺:“一旦中國突破,全球產業鏈將重構!”
這種焦慮源于去年啟動的國家大基金三期:3440億元注冊資本如血液注入半導體產業鏈,其中光刻機專項投資超過航母造價。
商業戰場更上演著魔幻場景。英偉達剛獲準銷售H20芯片,黃仁勛便火速赴華清庫存,因為新版國產昇騰芯片已開始蠶食市場。
而特朗普政府內部為此吵翻了天:安全部門痛斥芯片解禁是“資敵”,商務部長卻堅持“不在中國賣芯片,美國AI競賽必敗”。
政策朝令夕改到白宮幕僚自嘲:“上周剛定的規則,今早就被總統推文否決了!”
中國將稀土出口與用戶承諾書綁定,規定“嚴禁軍用”;華為專利墻擋住高通5G之路;中國主導的半導體碳足跡標準成為歐盟采購門檻,這些都提醒美國:游戲規則制定權正在易主
正如特斯拉把電機運往中國裝配稀土磁鐵再返銷美國的“魔幻流水線”,證明了中國已從規則接受者蛻變為規則塑造者。
太平洋的貨輪依舊穿梭,但甲板上的權力符號已然改寫。當特朗普為訪華行程練習握手微笑時,中方的稀土管制、美債減持、光刻機攻堅“三連擊”早已昭示:博弈主動權不取決于白宮的話術,而取決于誰能卡住科技命脈與金融咽喉。
王毅外長的“三不”論斷猶在耳畔:美方的關稅戰“不負責任、不得人心、不可持續”。世界正在兩種邏輯間選擇:是擁抱白宮飄搖不定的關稅大棒,還是搭乘中國用供應鏈韌性鋪就的共贏之船?
答案寫在歐盟推遲對美反制、東盟加速對接自貿區3.0版的行動中。當德國批準460億歐元企業減稅對抗保護主義,當金磚國家本幣結算體系不斷擴容,全球化正以去美國化的方式重生。
而歷史終將證明:用誠意而非脅迫打開的國門,才會迎來真正的貴客。
信息來源:
中國連續三個月減持美國國債——證券時報
國家隊出手!3440億資金力挺芯片企業,北方華創獲主力加倉超4億元,電子ETF(515260)垂直暴拉!——新浪財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