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烏克蘭首都基輔的街頭,數萬抗議者手舉橫幅、神情激憤,聚集在總統府外。他們不是為了抗議俄羅斯的炮火,也不是在聲討外敵的入侵,他們的怒火,直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一個曾被譽為“人民公仆”的領袖,竟在短短幾年內“人設崩塌”,從希望的象征變成了失望的源頭。
這一幕,令人震撼,也令人深思。俄烏沖突已進行三年有余,烏克蘭民眾卻在今日才真正意識到,他們的苦難并不全是戰火帶來的,更大的問題,或許藏在自己國家高層的權力角落里。
事情得從那份要命的法案說起。
俄烏談判桌上子彈都沒擦干凈,澤連斯基突然掏出筆桿子,給總檢察長開了道后門。
反腐機構辛辛苦苦收集的案子,說移交就移交。
這不是往火坑里倒汽油么?烏克蘭國防部去年才承認,采購軍火的錢有15億格里夫納被貪官裝進褲兜。
東邊炮彈砸得震天響,西邊辦公室點鈔機數得哐哐響。
老話講得好,兔子不吃窩邊草。
可澤連斯基這伙人專挑自家菜園子下手。
從能源基建到軍火買賣,貪污鏈條比第聶伯河還長。
西方給的軍援剛進港口,貪腐集團的卡車就在碼頭排隊。
美國軍火商倒是賺得盆滿缽滿,烏克蘭老百姓連燒柴火都得省著用。
最諷刺的是澤連斯基自己說過"要把貪官送進監獄",現在反倒給這群人遞上"免死金牌"。
當澤連斯基簽署法案的消息傳出后,民眾積壓已久的憤怒瞬間被點燃。他們深知,反腐機構的獨立性對于打擊腐敗至關重要,而澤連斯基的這一行為,無疑是在破壞烏克蘭多年來建立起來的反腐防線,是對民眾追求公平正義的一種背叛。
民眾多年憤怒積壓,生活現狀成 “助燃劑”
烏克蘭民眾對澤連斯基政府的不滿,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多年來各種問題不斷積累的結果。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烏克蘭社會遭受了巨大的沖擊。大量的基礎設施被破壞,經濟陷入停滯,無數家庭流離失所,年輕人更是被迫走上戰場,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三年多的沖突,讓烏克蘭的土地不斷減少,犧牲的士兵越來越多,民眾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艱難。
如今,這場街頭抗議已經從基輔蔓延至全國,這是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的首次大規模全國性抗議活動。很多年輕人開始公開討論“換領導人”的話題,
甚至有人貼出澤連斯基與財團合影的照片,暗示其與財團之間存在著不可告人的利益關系。
一位大學生激昂地說:“與其跟俄羅斯打這場沒有盡頭的仗,不如先把本國的蛀蟲清理掉,還烏克蘭一個清朗的天空。”
波蘭邊境的難民人數突然急劇增加,逃難的人群中不僅有普通平民,還有一些帶著錢財跑路的官員。
一名警察無奈地坦言:“政府內部早就爛透了,總統現在把反腐機構都收歸己用,誰都別想查他,這個國家已經沒有希望了。”
他曾是人民的希望,如今卻親手掐滅了它
澤連斯基,這個名字曾是烏克蘭的希望。一個喜劇演員,在電視劇里演了一輩子清廉總統,最后憑著這個形象,真的走進了總統府。
人們把選票投給他,是想讓他像電視劇里那樣,把寡頭和腐敗統統掃進垃圾堆。
國家反腐局(NABU)和特別反腐檢察署(SAPO),就是這股民意的產物。它們是2014年廣場革命后,西方國家親自下場,出錢出力扶植起來的機構。
這兩個機構權力極大,獨立于烏克蘭的傳統司法體系,像一個緊箍咒,時刻監督著基輔的權力游戲,也保證著西方的援助不被中飽私囊。
可戰爭的硝煙,終究沒能熏走權力的臭味。隨著天文數字般的援助涌入,關于總統夫婦“發國難財”的流言就沒斷過。
當NABU和SAPO的調查,終于摸到澤連斯基的“錢袋子”——他的親信蒂穆爾·明迪奇身上時,這位總統終于坐不住了。
他沒有過多辯解,而是直接選擇掀了桌子:一紙法案,將這兩個“欽差大臣”直接收歸總統府管轄。
這一下,徹底點燃了基輔的火藥桶。他親手撕下了自己“清廉總統”的最后一塊遮羞布。
反腐的刀,究竟是砍向敵人,還是自己人?
澤連斯基為什么要在這節骨眼上,冒著天下之大不韙,干出這種自毀長城的事?
答案或許很簡單:自保。
反腐的刀一旦出鞘,砍向誰就不由他控制了。如果任由NABU和SAPO查下去,拔出蘿卜帶出泥,他本人的政治生命可能就此終結。先下手為強,把刀柄搶到自己手里,是最直接的選擇。
控制了反腐機構,這把刀就從監督自己的利器,變成了鏟除異己的工具。誰不聽話,就用“腐敗”的名義辦誰,這在政治斗爭中是屢試不爽的手段。
然而,他似乎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西方的決心。
歐盟立刻發出警告,威脅將對烏克蘭進行“戰后首次制裁”。連一向為他搖旗吶喊的《基輔郵報》都看不下去了,用“總統在摧毀民主”的標題,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
西方為什么如此緊張?
因為NABU和SAPO從來不只是什么反腐工具,它們是西方安插在烏克蘭內部的“錨點”,是確保烏克蘭這艘船,永遠朝著他們所期望的方向航行的重要保障。
監督資金流向,確保代理人聽話,甚至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合法”地換掉不聽話的代理人。
這讓人想起日本政壇去年的“黑金風暴”。東京地檢署突然對執政黨高層發起猛攻,最終導致岸田內閣倒臺。很多人相信,那是美國在敲打不聽話的日本,逼其在經濟上讓步。
烏克蘭的反腐機構,就是“東歐版的東京地檢署”。
澤連斯基或許正是嗅到了危險的氣息。他的美國金主——民主黨自身也麻煩纏身,關于前總統奧巴馬被調查的傳聞甚囂塵上。而另一邊,特朗普團隊又在不斷釋放“換掉澤連斯基”的信號。
金主自顧不暇,甚至可能在考慮換人。作為代理人,澤連斯基自然要為自己找后路。收繳反腐機構的權力,就像是想掙脫脖子上的繩索,結果卻勒得更緊,反而給了對方一個“換馬”的絕佳理由。
當英雄的血流干,騙子的謊言便無處可藏
“我孫子在前線送命,他卻在跟西方玩游戲!”
總統府外,一個穿著紅裙子的老太太,舉著孫子的遺像,哭聲撕心裂肺。這句話,刺穿了所有關于“民主自由”的華麗辭藻,直指烏克蘭最血淋淋的現實。
人們憤怒地舉著澤連斯基2019年的競選海報,上面“保證反腐機構獨立”的承諾,如今看來,像一記打在所有烏克蘭人臉上的耳光。
16萬——這個不斷被提及的俄軍兵力數字,此刻像一座大山,不僅壓在波克羅夫斯克的前線,更壓在基輔每一個抗議者的心頭。
他們發現,真正的敵人,可能不只是前線的炮火,更是后方那無法抑制的貪婪與背叛。當保衛國家的信念,被政治的謊言所玷污,這仗還怎么打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